连涨8年后首次下降:当考研遇见考公

2023-12-23 07:02:24 - 安徽商报

12月23日,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大幕。

438万,报名人数比上年度减少36万,下降约7.6%。

这是2015年连涨8年以来,全国考研报名人数首次下降。

从供需角度看,并非不可理解。

作为研究生生源“储备”的普通本科招生规模增幅持续下降,硕士生源增长空间收窄。

随着疫情结束,招聘、求职回归正轨,发展途径越来越多元,考研并非唯一选择。

考研为什么没那么“香”了?

一是,没那么好考。

哲学、历史等专业的考研国家线年年上涨,部分院校取消“学硕”只招“专硕”。根据新东方发布的《2023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解读报告》,不含保研学生,2023年研考全国总计招考70多万人,意味着有几百万人将会落榜。

连涨8年后首次下降:当考研遇见考公

二是,没那么“有用”。

报名人数连涨8年,高校连年扩招,研究生“存量”不小。今年4月,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毕业生。

研究生变多了,赛道变窄了,毕业后竞争依然激烈。

三是,没那么受重视。

社会存在“第一学历”歧视,“本科非名校”可能都过不了简历初筛的门槛。

为了“刷高”文凭,考生寒窗苦读,却没能拿到逆袭的剧本,这样无意义地“卷”有什么必要?

对毕业生来说,提升学历的确定性和吸引力正在丧失,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学历祛魅”的作用。

曾经,一些人不挑学校、不看专业,心心念念想要一纸文凭;一些人心无目标,随波逐流,你考我也考,什么热门考什么。

甚至个别大学变身“考研工厂”,以考研为目标进行本科教学。

带着盲目的“学历崇拜”,学生把读研作为逃避上班的“缓冲期”,没了学习热情,混了几年日子,走上工作岗位,原形毕露。

这些年,经过社会的“毒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历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同样重要。

不再迷信学历提升带来的直接就业红利,考研也就不再是获取更好就业机会的必要途径。

从更大范围看,考研“触顶反弹”,有利于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回归,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

但“学历崇拜”,何尝不是迫不得已?

提升教育水平,多少能给自己增加竞争力,哪怕只是获得一块不那么好用的“敲门砖”。

“学历崇拜”的退潮,并非意味着不“卷”了,可能是换个赛道在“卷”。

一个鲜明的例证,考研遭遇“寒潮”,考公却持续升温。

连涨8年后首次下降:当考研遇见考公

2024年国考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首次突破300万,达303.3万人,比2023年多了约43万,平均约77人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

当然不是放弃考研的人都去考公了,但考公无疑提供了更稳定直观的就业愿景。

考研成功与就业并不能划等号,考公成功却意味着获得“铁饭碗”。

社交网络上经常渲染着“体制外35岁遭遇就业瓶颈”的焦虑,从个人到家庭,可能都会算一算这笔时间、金钱和精力的账。

换句话说,毕业生的选择背后,是他们对未来就业市场的预期。

之前考研,“因为工作难找,不如先苟几年”“为了提升学历,以便更好就业”。

现在不考研,无非认清现实,权衡考虑“性价比”,重新调整人生规划。

生活不易,理性做出当下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这是趋利避害,无可厚非。

考研考公的此起彼伏,说明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年轻人无比需要一颗“定心丸”,或许是文凭,或许是编制,或许是其他什么。

低预期和承重压之下,谁能放松,谁不紧绷?

与其苛责年轻人的“迷茫”和“卷”,更该反思的是,为什么社会形成“只有上岸才是唯一出路”的观念?

如果我们不再单一地定义成功,而从更多元化的角度做出评价,是不是就会少一些因功利性择业而走了弯路的学生?

如果我们能提供更个性化的教育、更丰富的就业机会、更完善的兜底保障,是不是就会多一些愿意乘风破浪的年轻人?

回到最初的问题,考研没那么“香”了,你还考不考?

其实,考研无所谓值不值得,不过是个人面对环境的不同选择。

衡量的天平握在每一个人手中,砝码则是经历中的见闻与感受。

既有意志不坚定、打酱油的学生放弃考研,也有人在蜂拥而至的赛道上披星戴月、笃定前行。

看看在“考研充实感”的热搜词条下,学子们真诚的心声吧。

“为未来做规划、为自己创机遇的备考时光,是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体验。”

“解开高考失利的心结,找一个答案,为自己正名。”

“给我多点时间,再好好想想,我要干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

“考研不苦情,可以很骄傲,谢谢还在坚持的自己。”

这些人,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生的答案不是想出来,而是走出来的。与其随波逐流,不如自成宇宙。

教育部表示,到2025年,专硕招生数将占研招规模三分之二,释放出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有专家预测,未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考研报考人数或将整体呈现进一步下降或者持平的趋势。

无论如何,明天仍有超过400万人奋战在考研一线。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祝福:同学们,愿你们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下一站,上岸!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