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现状、问题与建议

2023-03-23 16:30:13 - 债券杂志

作者:上海银保监局课题组

导语:应探索建立适应不同规模机构、不同转型阶段的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促使机构从评价中找差距、补短板,同时,邀请具有成熟经验的同业分享数字化转型工作的良好经验,发挥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全面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落实《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上海银保监局对辖内51家银行保险法人机构开展调研。调研结果显示,银行保险机构在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转型配套机制和流程建设有待加强、数据能力和科技能力建设存在短板、对数字化转型中的风险防范认识不足等问题。建议通过探索制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工作、加快建立转型经验共享机制等措施,更好地推动数字化转型政策宣贯。

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逐步加强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与组织流程建设。一是陆续形成中长期数字化转型战略。近六成调研机构已将数字化转型工作纳入3-5年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并将注重基础资源建设、加强数据治理工作、关注新技术应用等三方面作为重点战略方向。二是逐步调整数字化转型组织架构。加强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努力形成跨领域、跨部门、跨职能联动融合的组织架构,相关措施包括在管理层面新设立相关委员会或小组,比如,数字化战略委员会、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等;在工作层面新设立数字化牵头部门,比如,数字化转型工作办公室、数字化转型部等;在业务部门增设数字化团队或人员,比如,设立条线数字化团队、在业务部门内新设业务科技科等。三是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数字化人才。面对数字化人才短缺、专职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通过设立专项能力培训计划、导师带教、数字化训练营、数字竞赛等方式培养数字化人才,采取开拓多元化招聘渠道、设立数字化转型专家岗位、充分利用集团科技人力资源等措施强化人才引进,努力培养和引进具备金融、数据和科技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以及数字化运营人才。四是建立评估考核机制推动转型任务落地。积极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数字化转型管理评估和考核体系,引导和激励相关部门和员工推动转型工作。比如,建立对数字化转型整体工作的评估机制,针对数字化基础、数据治理、数字化应用等方面设置指标、目标和评价标准;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设置相应定性定量指标,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给予考核评定等。

多方位提升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水平。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是业务模式的转型,部分机构在产业金融、零售金融、运营服务的数字化建设和流程再造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水平和能力。产业金融方面,通过搭建供应链、产业链融资平台,参与函证业务数字化等方式努力打造数字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零售金融方面,银行机构通过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拓展产品营销和服务加强线上线下业务协同,保险机构加强线上产品投保、续保、查询、理赔等“一站式”金融服务。运营服务方面,通过搭建线上核保、理赔、运营、营销平台,建设“流程银行”等方式,推动数字化运营服务能力提升。

重视数据能力建设,加强数字资产整合应用。多数机构从四个方面对数据资产进行整合应用并加以完善。一是数据治理体系方面,优化数据治理组织架构、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二是数据管理能力方面,加强数据资产梳理,建立数据仓库、数据湖、企业级大数据平台;三是数据质量控制方面,不断完善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建设管理流程和监控平台、加强数据认责;四是数据应用能力方面,依托数据中台、数据集市等企业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可视化建设,探索数据在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强化基础设施弹性供给,大力推进科技能力建设。多数机构加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系统架构转型和新技术应用。基础设施普遍向云化、虚拟化、多中心等管理模式转变,不断提升数据中心基础资源的弹性扩展能力和高可用能力。系统架构普遍向分布式、容器化、微服务等架构转型,积极打造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等企业级服务平台。同时,广泛应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在逐渐加强。

关注数字化环境下的流动性风险和模型风险管理。部分机构结合线上业务的特点,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模型风险管理。比如,完善数字化产品流动性风险计量模型,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健全资金头寸管理系统,加强流动性限额管理和监测;建立模型管理制度,组建模型评审委员会,加强对模型的审批、验证和应用管控等。

当前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对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调研显示,三成机构未对照《指导意见》开展全面的差距分析,仅关注转型的个别领域或与同业间的差距;少部分机构对数字化转型持谨慎态度,尚未推动相关工作;部分机构未将数字化转型纳入战略规划,仅制定了短期数字化目标或工作计划,但尚未上升到战略高度。反映出部分机构对数字化转型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效率有待提升。

转型配套机制和流程建设有待加强。调研显示,近七成机构未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主要依托信科委等委员会和科技部门开展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且部分机构原有委员会和科技部门的数字化转型职责不够明确,未形成广泛的横向协作和扁平化管理机制。多数机构对数字化人才缺少明确的培养计划或激励措施,并未建立数字化转型评估或考核机制。

数据能力和科技能力建设存在短板。调研显示,部分保险和非银法人机构数据治理处于起步或计划开展阶段,存在管理制度落后和人员能力不足、数据资产管理不规范、数据平台不统一等问题。多数机构数据应用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应用场景有待丰富,应用全流程的效果评价能力有待建设。在科技能力建设方面,多数机构对数据中心建设和科技架构转型较为重视,但在科技管理敏捷转型、新技术应用、自主可控能力建设等方面仍需大力推动和加强。

对数字化转型中的风险防范认识不足。调研显示,仅5家机构认为自身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大力加强风险防范。目前,机构应对数字化转型的风险防范措施,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方面,仅有少数机构加强了数字化环境下的流动性风险、模型和算法风险管理,而在战略风险管理、创新业务的合规性管理等方面,各机构均未采取风险强化措施。

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三方面工作建议

探索制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研究建立适应不同规模机构、不同转型阶段的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监管评价推动机构充分认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使机构从评价指标设置、评价考核结果中找差距、补短板,全面落实转型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数字化转型力度,助力提升数字化转型的能力水平和实施效果。

加快建立转型经验共享机制。依托行业协会等平台,建立经验分享和案例展示机制,聚焦行业数字化转型共同关注的问题,邀请具有成熟经验的同业分享数字化转型工作的良好经验,发挥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为中小机构提供更多发展思路和实践经验;适时开展知识库、专家库建设,带动全行业成果转化和落地,全面提升行业数字化转型水平。

全力做好数字化转型政策宣贯。加大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解读和宣贯力度,进一步明确数字化转型工作要求,探索针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机构实施差异化监管要求,明确数字化转型的工作目标、实施路径和量化标准等,引导各机构根据自身业务发展情况、客户群体特征和现有技术水平进行部署和推进,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效。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