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为我的学生写一部书
《人世间》余温未散,梁晓声的新长篇《中文桃李》已经新鲜出炉。擅写大历史大变革的梁晓声,这次将目光对准了“80后”大学生这一群体,以自身在大学执教过程中与学生接触的所见所闻为基础,讲述他们的理想和奋斗,也倾诉他们的苦闷与困惑。已过古稀之年的梁晓声坦言,这将是他倒数第二部长篇小说,“为80后学子,为我的学生写一部书,是我的心念。”
故事
写中文系学子代入了执教经验
《中文桃李》的故事从2000年讲起,中文系新生李晓东和徐冉在去往大学的火车上初遇,由此展开了求学、相爱、就业、安居这一系列人生轨迹。
小说以中文系学子为主角并非偶然,作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梁晓声教过的学生大多是80后,因此书中写到的中文系学子的困境就来自于他在教学中的观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文系是非常风光的一个专业,才子才女都在这个专业。而当书中的主人公开始学中文的时候,情况已经不一样了,文学开始边缘了,很多学生是因为在理科方面不具备优势才无奈选择了中文,恨不得考研的时候赶快摆脱这个专业。”小说中,男主人公李晓东热情创办文学校刊,女主人公徐冉一心想要考上“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研究生,两人的不同选择也正代表了不同心态的中文系学子。
“有一个时期中文系的收入相对较低。”但梁晓声认为,学中文并非真的“无用”,因为从书籍中获得的能量,超过了任何一种家族财富。“相当多普通家庭的儿女,从先人留下的文化书籍中获取力量,作家中这样的人就有很多。所以说书籍是一种绝好的东西,只是看你读到什么程度。”事实上,小说中的“我”最终在电视台谋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也得益于在中文系的学习。
小说还花费了不少笔墨,描写中文系教授汪尔淼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和评论。“我觉得现代文学是不需要老师来讲的,高中之后几乎就没有他们读不懂的,更好的上课方式是通过一部文学作品,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书中,汪教授不仅带着学生们一起讨论《卖火柴的小女孩》、《聊斋志异》里的《王六郎》,还和学生们一起看电影《出租车司机》《海上钢琴师》。在梁晓声看来,“这些讨论才是学中文的意义,这些也确实是我在大学里面上的课。”
主题
建议年轻人放下执念回归现实
“选中人生之侣,即是选定命运。”《中文桃李》写到了80后一代的爱情和婚姻,在面对不同家庭背景和种种现实压力之下,如何执子之手坚定地走下去,是对年轻人的一种考验。“我是不太愿意靠爱情线索来撑起一部书的,但我有时也会沾沾自喜,虽然70多岁了,写年轻人的爱情也还可以信手拈来。”在梁晓声心目中,伴侣的选择比一切都重要。
但相比爱情,更让梁晓声感动的往往是友情,尤其是男人之间的友情。无论是《中文桃李》中大学同学对李晓东的无私帮助,还是《人世间》里“六小君子”的相互扶持,都写出了梁晓声对友情的看重。“我们那个年代,男人为了这份交情是可以豁出命来的,我是知青的时候,比我年纪大得多的战友就对我非常爱护,所以我始终在强调友谊这件事情,可能是由于我的人生中曾经有过那么好的友谊,是我的一个心结。”
小说中的这对主人公毕业后和所有同学一样,也面临着留在家乡小城市发展还是到大都市打拼的抉择。在满怀憧憬地从省城来到北京之后,两人又不得不面对高房价、高物价和工作挫折等诸多挑战。在经历了一番迂回曲折和奔波疲累后,两人最终选择回到家乡扎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此心安处,即是吾乡。”梁晓声认为,当代大学生不应该把留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作为人生规划的唯一方向,“我的学生中凡是回到原籍的,生活都相对滋润,在省会城市有较好的工作,房价也低,职场上很快能上升为骨干,然后生儿育女。当然留在北京的学生也很优秀,但他们身上的优势反而很难凸显出来。”在他看来,年轻人应该放下执念,回归现实,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后再去选择,哪怕不能出人头地,能收获一份平凡的幸福也很不错。
视角
年逾七十向自己发出另一种挑战
和拥有厚重时代感的《人世间》相比,《中文桃李》写得很轻快,字里行间还藏着不少幽默。对于这种风格上的调整,梁晓声坦言,写完《人世间》,就想写一部不那么沉重的,可以放松一下。
但在《中文桃李》中,已经年逾七十的梁晓声向自己发出了另一种挑战:设身为一名“80后”小城青年,以第一人称写其大学生活、恋爱、友情、闯荡北京、一次次成败得失……他坦言,自己与主人公在年龄上的代沟是不可避免的,但所幸80后正是他儿子和学生的年龄,这让他在叙事上有了一种亲近感。“换位思考嘛,就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写。”当然,他也承认,自己在语言方面可能做不到特别贴近,“尤其是网络语言经常出现的时候,我没有办法融入。”
作为一个过来人,梁晓声自然在小说中放入了自己对于社会、文化乃至人生的种种思考,“70多岁的人生走过之后,我始终有那么一种想法,就是人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呢,想来想去,除了真善美,其他确实是过眼烟云。”
在小说中,他还设置了“作家梁晓声”这样一个人物,并且说此人的讲座《文学与人生》是“老生常谈,脱离现实”,连送票都送不出去。对于这样的调侃,梁晓声解释说:“我们这些人读了一点书,有相当长一个时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我们装出深刻的样子,这个深刻要装,本身也很吃力,话也不好好说了,小说也变得晦涩了。其实作家又能伟大到哪儿去?并不在别的职业之上。”
采访中,他还肯定地说:“《中文桃李》是我倒数第二部长篇小说,还有一本在写着,那本写完了,不管水平怎么样,‘梁记面食店’就要关张,因为我把写作看成跟开面馆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做了一辈子,也就做到这个程度上,人有的时候还是要放下。”
他透露,《中文桃李》已经有了明确的影视改编计划,希望能为中文系学子拍出一部电视剧。聊到改编的话题,梁晓声甚至已经在心目中悄悄物色好了汪尔淼教授的扮演者。“我喜欢范伟,虽然没见过他,但我比较欣赏他的表演,他的整个面部表情,尤其在他眯起眼睛微微一笑的时候,似乎有着一种宅心仁厚的状态,而这个状态我认为是汪先生应该有的。”
本报记者李俐资料图饶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