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享受到新市民金融服务了吗?

2023-04-23 17:01:18 - 瞭望智库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新市民的话题。

你觉得你是新市民吗?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人口流动加快,有这样一个群体,正在逐渐扩大,这就是新市民。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新市民呢?

2022年,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对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也对新市民做了更加清晰的阐述,就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不仅包括每天跑在路上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还包括写字楼里的各类打工人,刚走出校门留在大城市打拼的高校毕业生等。

《通知》从创业就业、住房安居、培训教育及养老保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切实增强了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政策的号召下,目前已经有1798家银行保险机构共2.88万个金融产品,能够覆盖新市民群体。

其实,新市民群体一直存在,比如我们之前比较常用的外来务工人员、北漂、沪漂等称呼,这样的称呼其实是有点自我调侃的意思,也忽略了这群人为城市建设做出的贡献,而更难让人有归属感。新市民这个提法,不仅是一个叫法上的改变,更是一种认同和重视。

新的叫法,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围绕着新市民群体,目前各类政策不断落地。这些政策都为了给新市民群体提供更好的服务、更有保障的生活。

有人就会疑惑,为什么金融机构对这事儿这么积极呢?我们分析了几个原因。

首先,在落实国家大政方针上,金融机构向来走在前面,做得很到位。而且,为新市民提供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金融机构更是义不容辞。

其次,新市民群体的重要难题就是金融服务不到位。这个群体普遍存在收入不稳定、缺少抵押物、征信记录空白等问题,这将直接影响他们从银行获取贷款的有效性和便利度。

再次,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抢占优质客户资源已经呈现白热化竞争态势,下沉市场逐渐成为业务新的增长点。尤其新市民群体是具有成长性的客群,随着在城市扎稳脚跟、逐渐成长,还有可能成长为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

上面说了这么多的定性分析结论,我们再来看一些定量分析。比如,我们在制作《“百城、千街、万店”消费指数报告》时,通过分析不同城市新市民的消费数据就会发现,新市民群体的消费习惯相对较好,尤其是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新市民,日常消费额度通常会控制在收入和信用卡的授信范围之内,不过度消费,也不超额消费。从这一点看,新市民可是比较优质的客群。 

新市民金融服务可谓是一片蓝海,金融机构积极主动响应政策号召,不断提升新市民的金融服务能力。

光大银行聚焦新市民的金融需求,出台了加强服务新市民十个方面的24条具体举措,精准、全面、高效地覆盖了新市民的急难愁盼需求。

光大信用卡又将这些要求进行拆解、分类,从各方面提出更细化的服务。对于年轻新市民,光大信用卡针对年轻人喜欢交友、聚会,向往新鲜城市生活的需求,专设了“约卡”“耀卡”,提供一站式的娱乐、美食、出行、商超优惠权益。

对于蓝领工人,光大信用卡在“阳光惠生活”APP上线了“约惠星期五”活动,有专门针对蓝领新市民打造的特色消费场景。比如,当客户交易金额达到指定门槛后,可以购买微信、京东的指定满减权益。

对于创业新市民,光大信用卡除了提供额度较大的信贷支持,在手续费上面也做到了能免就免、能降就降。

类似上面这样的金融服务,你已经享受到了吗?如果还没有,可以去银行咨询咨询了。

当然,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是个系统性问题,不是金融机构自身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针对新市民就业灵活、抵押物少、缺少征信记录这一特征,银行当然想用大数据的方式确定授信额度和完成风控要求,但是这得协调其他部门同步信息,包括学历的、税务的、消费的、收入的等多个数据综合做出判断。

同时,为了消除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担心,政府部门还要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主要是为了让金融机构更有动力地去应对风险,毕竟新市民群体的属性决定了,这些信贷投放出去,风险更大一些。如果没有一些特殊的手段去保障金融机构的利益,这事可能就不长久。

各家金融机构在服务新市民这一块可谓是绞尽脑汁,生怕疏漏了一个环节。对于这些金融机构而言,也算是一次升级和变革,一些业务结构要优化,一些业务要增设绿色通道。

总之,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协力作用下,新市民能找银行借到钱,能享受到更多金融服务,能通过金融服务提升生活品质,已经变得越来越好。相信未来还有更多值得期待的事情。

(资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