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镇馆之宝,讲述渡江战役故事

2024-04-23 08:48:00 - 南京日报

江苏南京:镇馆之宝,讲述渡江战役故事

“京电号”小火轮

江苏南京:镇馆之宝,讲述渡江战役故事

“无尚光荣”牌匾

江苏南京:镇馆之宝,讲述渡江战役故事

张勇烈士写给新婚妻子的信

江苏南京:镇馆之宝,讲述渡江战役故事

江苏南京:镇馆之宝,讲述渡江战役故事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

百万雄师过大江。

75年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突破长江天堑,解放南京,继而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

4月23日,由渡江胜利纪念馆联合渡江战役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扬州市渡江战役第八兵团指挥部旧址(个园)、江阴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上海解放纪念馆等八家渡江战役纪念馆(地)合作联盟单位共同策划的“胜利的那一天——庆祝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联展”开幕。

开展前,记者采访了参加联展的八家纪念馆(地),让我们从八家纪念馆(地)的镇馆之宝中,重读伟大渡江战役。

小火轮,吹响解放南京的冲锋号

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广场上,一艘钢制蒸汽船静静矗立,船头高昂,船尾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是在渡江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渡江第一船”——“京电号”。

75年前的4月23日,“京电号”冒着枪林弹雨,往返长江两岸,奋战11小时,运送了1400多名指战员率先过江,为解放南京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后来邓小平、陈毅同志也乘坐此船渡过长江。

“京电号”小火轮是南京市博物总馆分支机构渡江胜利纪念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

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03师侦察科长的沈鸿毅作为亲历者曾回忆,当时,寻找船只以便渡江侦察是侦察科必须解决的头道难题,“我人民解放军第35军103师、104师和一个预备师数万人马集结在江北的浦口码头,因之前国民党军队已把江北所有的船只或烧掉或拖至江南,以阻止解放军渡江,致使解放军只能望江兴叹。”

老船工陆连云回忆:“那天下午,有几个侦察兵乘着小木船过江到我们这边(下关)找船,当时是特殊时期,没有船,下关电厂的厂长韩德举知道解放军来找船后,派出了停在下关码头的钢制蒸汽船‘京电号’小火轮。”

船到江北之后,第35军的103师、104师都争着抢先渡江。“在找船之前,军首长曾经命令104师先过江,而此船是103师侦察连找到的并且是唯一的船,所有码头人马只能乘坐这艘船打过南京去。此时侦察科请示了师里的参谋长林毅,接着又请示了第 35 军军政委何克希。军首长最后决定,103师侦察连找到的船,让103师侦察连先行过江。”沈鸿毅回忆道。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5军103师的120 名解放军指战员作为渡江解放南京的第一支部队,在“京电号”小火轮上架起了数挺机枪,从江北浦口码头出发,冒着南岸射来的密集炮火,单船劈波奋勇向前。 

就这样,“京电号”小火轮作为解放南京过程中的“渡江第一船”站上了历史的舞台,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发挥了作用,并为自己赢得了美誉。

小木船,谱写军民并肩战斗凯歌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人民海军从这里扬帆起航。

从远处看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仿佛是停泊在港湾的一艘军舰。馆内的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藏品、一份份文献史料中,无一不让参观者了解到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荣历史。

1949年4月,随着渡江战役打响,沿江各地掀起了大规模支前热潮。当年,渔民周德宏的父辈在长江边永安洲以捕鱼为生,适逢人民解放军征集船只,准备横渡长江。周德宏的父亲率先响应,将自家渔船进行改装以便渡江需要,主动捐出后,周家渔船和其他征集船只一起泊在长江边永安洲夹江进行了短期训练。后来,周父摇橹该船,光荣参加了渡江支前工作。渡江胜利后,该渡江支前木船经多次修缮后,一直被周家用作捕鱼船,并有效保护。

如今,这艘小木船静静地“泊”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的展厅——船身布满枪孔弹眼,随处可见木塞堵眼的痕迹,可见当年渡江支前老百姓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舍生忘死支援解放大军渡江的壮烈场景。

“当年解放军几乎全是依靠这种木质渔船横渡长江,一个个无名船工也是这场战役的幕后英雄。他们把运送解放军渡江、为解放军运送粮草军需当作光荣义务,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谱写了一曲军民并肩战斗的胜利凯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说道。

见证信仰

一块牌匾,讲述信仰之光

什么是信仰?当你来到渡江战役纪念馆,这块见证信仰的光荣牌匾,会将蕴含的故事慢慢说给你听……

在安徽颍上县有这样一位老人,为了1948年说过的一句话, 60多年来一直守候着一块匾,无怨无悔! 

老人名叫孔凡芝,出生于安徽颍上,二十世纪40年代与丈夫马怀谦结婚。1948年当人民解放军来到颍上时,孔凡芝听到了这样一句话:“打过长江去,让江南的人有鞋穿,有饭吃!”想到平日里受苦受难的百姓,孔凡芝随即抱着刚满月的小儿子鼓励丈夫:“怀谦,去吧,为穷苦百姓做事,是做大好事,你走了,我会为爹娘养老送终。”

临行前,孔凡芝不停地嘱咐丈夫要勇立新功,还曾这样告诉丈夫,“怀谦,放心去吧,我会等你,一直等你回来。” 

在蚌埠完成集训后,马怀谦因为身材高大魁梧,被选拔为机枪手,随即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44师130团重炮连战士,随部队参加了渡江战役、西南战役。因作战英勇,1950年12月荣获一等战斗英雄称号。立功喜报送到家,抱着孩子的孔凡芝心情激动,特别自豪。可她没想到的是,这竟是她最后一次听到丈夫健在的消息。1951年,马怀谦在抗美援朝最惨烈的第五次战役中牺牲了。

二十世纪50年代初,颍上县第一任县长邵见秋有感于马怀谦烈士的事迹,敬赠了一块“无尚光荣”牌匾。

如今,这块漆面已经斑驳的牌匾就保存在渡江战役纪念馆。

两枚臂章,述说峥嵘岁月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革命文物是1999年6月原上海红旗中学校长齐国贞女士捐赠我馆的。这两枚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方形布质臂章,一枚为白底黑字,居中印有‘上海市人民团体临时联合会人民保安队’;一枚为蓝底黑字,居中印有‘上海市人民团体临时联合会人民宣传队’,这两件文物向我们述说着解放接管上海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的宣教员韦红向参观者娓娓道来。

1949年4月下旬,渡江战役胜利后,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总前委从南京到达丹阳,在这里组织和指挥了上海战役,共商解放上海的方针大计。

与此同时,中共上海地下党秘密组织了上海人民保安队和宣传队。5月12日,人民解放军包围上海。上海9000余名党员、10万余名保安队员和宣传队员按计划坚守岗位,准备迎接入城部队。为了便于统一指挥,实现城市的顺利交接,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全市保安队、宣传队佩戴臂章。

这群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年轻人在党的领导下,为了解放上海,在白色恐怖中,英勇顽强地与敌人进行斗争,保卫了上海的工厂、企业、市政设施和学校,有效地维护了城市的秩序,终于使上海这一全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完整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字里行间

一封家书,是他留给新婚妻子最后的惦念

“要到上海去了!一切为了胜利。”在上海解放纪念馆,无数参观者站在这封家书前,红了眼眶。这是张勇烈士参加解放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前三天,写给新婚才两个月的妻子胡兴野的信。

在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月浦攻坚战中,张勇任第29军87师260团3营副教导员,胡兴野在29军87师任师部机关指导员兼文书,但彼此难以联系,只能偶尔通信。

张勇在这封信中写道:“要到上海去了!一切为了胜利。希你努力工作,在支部中很好动员,展开组织活动,使每个同志都紧张起来。我也如此。最后的战斗我坚信一定胜利的,但也是艰苦残酷的,我却不怕。我将愿贡献我的一切给这一战斗,为了永久的和平与享福。努力吧!”他是这样想的,也确实这样做了。5月14日,在月浦主战场上,张勇冲到最前沿阻击敌军坦克进犯,用集束手榴弹炸毁了其中一辆,他本人也壮烈牺牲于月浦阵地。

妻子胡兴野接到遗信后,在空白处写下了一段备注:“1949年阴历四月十七日午(阳历五月十四日午)于上海月浦战斗中光荣牺牲。这是他过江后最后一次给我的信。收到此信时前两天,就传来了牺牲的消息……”

这本日记,记录了杭州等地一步步走向解放

“四月二十二日,画一杭州市区图注明机关名称。订正军管会组织条例。杭州市概况补充,送审后付印。办公制度提出意见后送谭洪。电台工作太忙耳机已坏。”

“四月二十五日,南京于二十三日解放,太原于二十四日解放,上海今日传亦解放。军管会组织何时讨论。各种布告是否付印何时讨论。秘书处组织。”

“四月二十九日,镇江猪肉一万元,米每斗三十万元,油一万二千元。今晚居然已到镇江,多年向往的长江,今天已是过来了。”

北山街44—49号,面朝杭州西湖的一个安静小院,正是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所在地。馆内6000余件展品中,有这样一本小小的日记,略有褪色的墨迹、秀气工整的笔迹,这是一本《南下日记》。这本日记记载了朱人俊同志在1948—1949年担任江南游击纵队一支队干部队政委时,带领南下干部开展游击战争,迎接主力南下,配合全国胜利的工作情况。

据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工作人员介绍,日记中详细记载了朱人俊同志在合肥、杭州等大城市开展接管工作的真实记录,提出了他对于城市接管工作中的种种思考,特别是城市长期利益与满足军队要求的现实问题,并对城市原有职员任用、城市学校教育、城市交通等多方面提出具体看法,最重要的是他在城市接收工作中提出了接收档案工作要比金子更重要的宝贵经验。

珍贵影像

宣誓出征,带着突破长江的英雄气概

渡江战役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兵临长江,其中第三野战军第八、第十兵团8个军共35万人组成东突击集团。按照总前委的部署,1949年4月3日,解放军第八兵团兵团部撤离安徽省滁县,经六合、天长,于5日进驻扬州个园办公,领导和组织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政委袁仲贤、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江渭清、参谋长何以祥。

2023年4月,扬州市渡江战役第八兵团指挥部旧址(个园)正式对外开放。旧址一楼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和革命文物,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浴血奋战、突破长江的英雄气概。

在一张第八兵团第20军59师出征宣誓大会资料照片中,士兵们身着整齐划一的军装,面容刚毅,眼神坚定。 

庆典合影,定格胜利后的笑颜

这是一张拍摄于75年前的合影照片,收藏于江阴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照片中的9个人身着各色军装,照片题字写着:江阴要塞迎接人民解放军渡江胜利纪念,一九四九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摄于江阴。

地处长江南岸的江阴素有“江上雄关”之称, 1949年4月21日,国民党军江阴要塞官兵7000余人,在吴铭、唐秉琳、唐秉煜等人率领下举行了战场起义,为渡江战役胜利和解放全中国提供了战略性支撑,要塞起义是一场人民解放军以少量的牺牲换取成功胜利的重要起义。

1949年5月1日,是江阴解放后第一个国际劳动节,江阴要塞举行庆祝起义胜利大会,起义有功人员受到表彰。会后部分有功人员合影留念,留下了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