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两地发现“水中大熊猫”

2024-05-23 08:45:46 - 媒体滚动

转自:新安晚报

宣城两地发现“水中大熊猫”

宁国发现中华秋沙鸭。

  今年年初在宁国水阳江和泾县青弋江都发现了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今年5月22日是第31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当天,宣城市生态环境局和林业局发布了该市生物多样性县域本底调查工作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等情况。

 宁国首次记录到这种濒危鸟类

据介绍,宣城市下辖的宁国市、泾县和绩溪县属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全面客观了解区域内生态资源状况,发现潜在生物“宝藏”,识别保护薄弱环节,宣城市组织宁国市、泾县和绩溪县开展了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目前,宁国和泾县已完成冬季和春季调查,绩溪已完成具体调查方案的评审工作,进入正式调查阶段。

目前,宁国市、泾县冬季和春季现场调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宁国市共调查到鸟类14目37科94种,泾县调查到鸟类16目34科128种。

调查开展以来,最精彩的发现是今年年初在宁国水阳江和泾县青弋江都发现了中华秋沙鸭,均为成年个体;2月,宁国市观鸟爱好者又记录到中华秋沙鸭的亚成年鸟,可见该鸟种在宣城市已有稳定越冬种群。中华秋沙鸭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国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EN(濒危)等级,越冬期常集小群栖息于山间河流、水库湖泊中,主食鱼类和昆虫,仅选择极其清澈的水域生活,对水质要求极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宣城市境内水质的优良。此前宣城市仅在泾县有记录,此次调查宁国市也首次记录到这种珍稀的濒危鸟类。

此外,宁国市还发现了另一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黄胸鹀(wu),属极危(CR)物种,是宣城市新记录种。

宁国市布设了58台、泾县布设了71台红外相机,并结合实地走访调查,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梅花鹿,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藏酋猴、猕猴。

两栖类泾县共调查记录到2目7科16种,宁国市共调查记录到2目8科16种,并发现宣城市新记录种1种——天台粗皮蛙。爬行类宁国市共调查记录到3目7科13种,泾县共调查记录到3目9科18种,并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扬子鳄。

陆生高等植物、陆生昆虫的调查也收获颇丰。宣城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调查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宣城市境内更多的生物宝藏会逐渐露出真容,目前,大型真菌和淡水水生生物的调查工作正在开展中,宣城市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将于2025年上半年全面完成。

宣城市现有野生动物433种

据介绍,宣城市是全省重点林区之一,林业用地面积73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59%,森林覆盖率59.46%,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27个,国有林场13个。丰富的森林资源,孕育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全市现有野生动物43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8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7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9种。全市拥有维管束植物234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4种,省级保护植物30种。

2023年以来,宣城全市各级林长累计出动43200人次,巡护里程92100公里;全市护林员累计出动144500人次,巡护里程437900公里;拆除防护网181张、清理猎捕夹等禁用猎具380个,救助穿山甲等野生动物211只(条)。

此外,宣城市在全省“两个率先”实施野生动物损害保险赔偿全覆盖,2023年保险理赔1480起案件,赔付资金372万元,有效减轻了群众损失。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多年未见的中华穿山甲、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宣城市出现,宁国市发现国家级极小种群保护物种象鼻兰,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宣城市得到有效保护。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曹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