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久不衰!漫步永寿坊村,探寻长孙一族兴旺的“秘密”

2024-05-23 18:02:25 - 政府网站

转自:咸阳发布

永寿县渠子镇永寿坊村

探寻长孙一族兴旺的“秘密”

5月21日,穿过古色古香的牌楼,行走在永寿县渠子镇永寿坊村,乡间平坦洁净的柏油马路两旁棋盘状的林果地绿意葱茏,果香四溢,阵阵微风拂面,让人顿感舒爽,村史馆、古戏楼、名人墓,这个传统村落长久不衰有“秘密”。

《永寿县志》记载,从西魏大统十四年始,永寿县治就在永寿坊村,经唐高祖、太宗、德宗数代,这里作为永寿县的军政、文化要地长达167年。村上452户居民大都有一个独特的姓氏——长孙,2023年这里被列为全国第六批传统村落。

经久不衰!漫步永寿坊村,探寻长孙一族兴旺的“秘密”

农耕、锄草、扬麦、夏收,传统的农事以壁画的形式绘于外墙之上,有了些许古朴的味道。建于2018年,占地面积125平方米的村史馆掩映在一片绿树之中,馆内一本本长孙氏家谱和颇具年代感的马灯、油灯、陶罐等物品以及长孙氏历代名人寄语,讲述着一段尘封千年的往事。

初唐名相长孙无忌去世后,他的孙子长孙元翼承袭了赵国公的爵位,将他的墓迁至永寿坊,至今已传承繁衍84代,其间名人辈出。

经久不衰!漫步永寿坊村,探寻长孙一族兴旺的“秘密”

长孙氏后人正在介绍长孙无忌的生平。 

村史馆不远处的墓园内柏树葱茏,鸟语花香,高两米的长孙无忌塑像垂拱而立,亭下的石碑上记录着他的丰功伟绩。每年除夕、清明这里都会举行祭祖活动,香火旺盛。

“1976年长孙无忌墓以东,出土了一个高17.5厘米、口径18厘米、腹深9厘米、重2.7公斤的大鼎,鼎身以环带纹和窃曲纹装饰。”村党支部书记长孙小战介绍,因鼎内有“中滋正行,器良铁黄,盛旨羞”铭文,遂取名“中滋鼎”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永寿县博物馆收藏。

出现唐代墓葬的消息传出后,曾引来了一些宵小之辈的觊觎,2009年除夕之夜,长孙无忌墓出现了盗洞。

“当时3米深的盗洞已抵墓墙,有人盗墓的消息引起了村里人的警觉。”长孙小战说,大家伙蜂拥而至赶走了盗墓者,此事发生后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

2011年县上出资修建了围墙,对墓园内实施绿化,村里召开了筹资大会,长孙后裔自发捐赠修建了碑亭和长孙无忌塑像,墓葬也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上的文物保护专员每天都会来此巡逻看护。

“祖先的墓葬得以保护,但先辈们留下的另外一处古迹如今却……”这成了长孙后裔们心中的遗憾。

在村里的一处麦田之上,有一座破败不堪的戏楼,据传建于清光绪三年,可透过柱子上的“乾隆”二字或可将建筑时间往前推进,这里曾见证了清代初期的盛世和后期的落寞。

戏楼坐东向西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檐置斗拱并绘有人物、花草彩画,楼内以隔板分为前、后台。台基长9米,高1.3米,戏楼历经多次地震不倒。其上至今留存着一对“怪联”。

“据传是来此祭拜长孙无忌的文人墨客为之。”长孙小战说,上联“日影晶华安天下”,下联“月朋娑罗定乾坤”,因为用字过于生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无人能够准确读出,目前此联在全国只有3处,一处在北京,一处在云南洱海,村内的这副对联被认为是最早的出处。

在永寿坊村,处处都可感受到长孙无忌留下的印记,他的思想至今影响着这里的村民。

“儿时父辈们就经常以长孙无忌修撰《唐律疏议》中的‘礼法合一’思想教育我们,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不能因个人地位或身份不同而违反。”村里92岁高龄的老人长孙振西说,礼仪的规定转化为法律条文,既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也注重道德的教育。

由此演化而来的“诚信立家、忠厚传家、勤俭持家、和顺兴家、廉洁养家”传承数代的20字长孙氏家规家训,在村里随处可见。

“每年祭祖时,大家都会高声诵读家规家训并落实在做人做事上。”长孙振西说。

好村风、好民风、好家风一代代传承,这或许是永寿坊长孙氏绵延千年、经久不衰的秘密。

经久不衰!漫步永寿坊村,探寻长孙一族兴旺的“秘密”

经久不衰!漫步永寿坊村,探寻长孙一族兴旺的“秘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