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千年水陆码头,忆红色峥嵘岁月

2024-06-23 06:15:58 - 四川日报

6月13日,巴中市通江县毛浴古镇西侧入口,记者在大通江河边下车,只见河水湍急,一座百余米长的铁索桥连接两岸。

“那边就是毛浴古镇,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顺着村民指引的方向,记者望见了铁索桥另一端极具特色的川东北民居建筑群。

毛浴古镇陆路通秦陕,水路达荆湘,是古蜀道体系中洋(陕西洋县)壁(通江古属壁州)道的必经点。这里昔日商贾云集,是一个极为繁华的水陆码头。2019年,该镇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古镇如何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记者展开实地探访。

一条青石板路

串起全镇历史文化遗迹遗址

一条青石板路贯穿毛浴古镇。“这条路就是龙舌街,全长1800米,是毛浴古镇的主街,如今还串联起全镇历史文化遗迹遗址。”通江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陈伟生介绍。

走在龙舌街上,记者陆续经过毛浴坝会议会址、赤江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川陕苏区第一所列宁小学旧址等历史遗迹。

1933年1月,中共赤江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在这里成立。1934年11月,红军在这里召开全军党政工作会议,提出“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16字训词。这16字的红军训词,也刻在了龙舌街尽头的城墙上,并用红色油漆着色,十分醒目。此外,城墙上还有很多其他标语口号。

“这面墙的标语群,作为通江红军石刻标语群的一部分,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伟生介绍。如今,这里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每年都吸引着许多人前来参观、学习,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民居建筑为媒

营造浓郁红色文化氛围

在毛浴古镇上,临街民居极具川东北民居建筑特色:穿斗结构、青瓦屋面、红门灰墙,窄开间、长进深,大多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商铺,上层是住宅。

“考虑到古镇上的建筑多为木结构,为防止电线老化、短路造成火灾,我们目前正对相关线路进行归置改造。”毛浴镇镇长朱丹介绍,之后还计划在维持原有建筑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统一的风貌改造。

由于三面环水,毛浴古镇在夏日雨季时容易遭受洪水影响。为保护好当地历史遗迹遗址,近年来,镇上建起了1.3公里长的防洪堤,并计划对铁索桥进行维修加固,方便群众出行。此外,当地还新建了一座渡河大桥。“这里以前也有座桥,但夏天涨水时会漫水,人和车都无法通行。”朱丹说,新建的大桥将让当地群众和游客不再受此困扰。

为更好契合毛浴古镇的红色基因,如今,所有民居建筑的一楼外墙,以及窗框、木门等,都被统一刷成了棕红色;临街商铺的“老兵五金”“小红军发屋”“赤江服务站”“红军挂面”等招牌,也呈现出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

记者还注意到,龙舌街上一座两层楼高的建筑正在抓紧施工。“一楼是政工馆,二楼是简史馆和明代总兵府馆,将全面提升展陈。”朱丹介绍,一旁的游客中心也已完成项目打围,即将动工,“之后,这里会展示红色文化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

如今的毛浴古镇,依托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旅游路线,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