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屡获信息学奥赛奖项,未来他想钻研计算机算法

2024-06-23 14:13:00 - 澎湃新闻

【编者按】

6月23日,2024年上海秋季高考成绩公布。

2014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标志着新高考改革拉开大幕,今年迎来了新高考改革十周年。

借放榜之际,澎湃新闻连续第三年推出“我的高考”系列,邀请几位今年的高考考生,作为新高考改革“十年磨一剑”的亲历者,追忆过往、谈论理想、致敬青春。

冯睿阳:高考总分601分,语文118分、数学139分、英语134分;选考科目210分(物理A+、化学A+、地理A+)

冯睿阳,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简称“上外附中”)高三(5)班,小学就读于愚园路第一小学,小升初时进入上外附中,在上外附中完成了初高中七年一体化培养。

冯睿阳高二时担任学校AI社团社长。高一高二主要以信息学竞赛为主,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决赛银牌、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一等奖、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林匹克(APIO)和NOI冬令营金牌等奖项。

我的高考|屡获信息学奥赛奖项,未来他想钻研计算机算法

争分夺秒,查漏补缺

冯睿阳去年7月底考完NOI之后开始准备高考,经历了一段争分夺秒查漏补缺的过程:首先要补齐之前由于备赛落下的各学科的知识点,整个8月基本都在补语文,开学之后则开始补英语、化学、地理,到一模的时候各学科知识点的查缺补漏基本完成。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学校高三老师在各个方面都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帮助他避免在学习上因为走弯路而浪费时间。

也许是由于练习没有跟上,一模考的成绩并没有达到预期。冯睿阳安慰自己,毕竟只是回归课堂的第一次大考。随后一模到春考前的时间里,他基本都在复习英语。“春考英语考了134分,虽然和同学还是有差距,但基本符合自己的预期,所以我选择了暂时将英语放下,把功夫放在其他科目。”

知识点已经补齐,剩下的就是刷题了。二模前,冯睿阳的状态逐渐变好,二模总分拿到了602分,在之后的等级考中也保持着不错的状态。等级考后的最后一个月,只剩下语文和数学,但每天刷题也让他有一点疲惫,状态不算稳定,情绪波动也比以前大了些,比如考得差会焦虑等。不过情绪还在可控范围内,考前最后一周,他自己慢慢地把状态调整回来了。年级组的老师,从班主任到任课老师也及时关心到大家心态的起伏,给予了心理疏导,帮助大家在最焦虑的时刻渡过难关。

回顾高考,冯睿阳清晰地记得,高考前一天他重点翻了一下之前的数学错题,还有语文默写的一些错字和答题技巧,其他时间就是以休息为主。高考第一天要算好时间起床,中午回家吃点东西然后躺着休息一下,后面两天都是半天考试,没做什么特别安排。“考试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些紧张的,但考卷发下来后沉浸在做题中之后就不再紧张了,专心做题就好。”

高考结束后一直到查分前,冯睿阳一边休整一边复习起高三这一年丢下的计算机知识,还学习了今后学计算机会用到的数学,并抽空参加了上科大和南科大的面试。

冯睿阳认为,语数外大三门中自己最有优势的科目是数学。谈及学习经验,他表示,要多从之前做过的题中总结出一些思想方法,这样碰到新题的时候才会有一些思路可循,碰到有趣的题目可以做一些整理和总结。

谈及自己英语学习的方法,冯睿阳介绍,背单词的时候,他会把单词表里面的一些重点单词整理出来,第二遍过的时候就只需要过重点单词就行了。“另外,要想获得高分的话,高考词汇只是最基本的,还要过一下四级和六级的词汇才行,平时也要多积累一些比较高级的句型和词组,可以用在作文里。”

选考科目,他选择的是物理、化学、地理这三门,等级考都是满分A+。“之所以选择这三门,一是自己的理科比文科好,所以选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两门中,我对地理更感兴趣,如果再选一次,还是不会改变。”

冯睿阳说,他对高中生活印象最深的是2023年暑假参加了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全国决赛。“我之前信息学竞赛学习了六年,高二终于如愿进了上海市队,NOI是我信息学竞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的大型比赛。”他表示,自己的高中三年比较充实,既学习了信息学竞赛的内容,又在高三学习了其他科目的课程内容,知识结构更加全面,特别是英语有很大提高,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我的高考|屡获信息学奥赛奖项,未来他想钻研计算机算法

想在计算机方面深入探究

因为是信息学竞赛生,冯睿阳计划填报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强基计划,其他院校可能会报考交大、复旦、同济、上科大、南科大等,届时会结合具体的高考分数综合考虑。在专业方面,他坚定地希望能继续学习计算机专业,因为从小对算法比较感兴趣,进入大学之后想对计算机专业更加深入、系统地学习。

暑假后半段,冯睿阳打算花些时间学习数学和英语;旅行计划也在规划中,他最想去的地方是新疆。

在兴趣爱好方面,冯睿阳喜欢打乒乓球或羽毛球,还有玩魔方。他考取过钢琴的9级证书,但后来好久不弹就生疏了,“暑假里想把很久没弹的钢琴重新弹起来。”

冯睿阳的父亲是中国科学院的一名研究员,母亲是中学教师。“父母很支持我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也很尊重我,对我的教育张弛有度,既不十分严苛,也不过于放纵,总是在不经意中启发和引导。”冯睿阳表示,跟父母交流,从来没有负担,就像朋友一样,遇到事情会征求父母意见,考虑他们的建议。

如何处理好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冯睿阳说,他喜欢给自己制定阶段性目标,并据此安排每一天的任务,每天的任务完成之后就可以自由安排其他的事,比如做运动、玩魔方等。

作为一名竞赛生,如何在文化课和竞赛之间取得平衡?冯睿阳的做法是尽量提前把高中的数理化过一遍,可以利用空中课堂或者课本,把知识点先学习一遍。到了赛季备赛的时候就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到竞赛上,赛季结束,再抓紧时间补文化课。“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兼顾竞赛和文化课,只有制定阶段性的主要任务,才有可能在竞赛上有一定的成绩,同时又保证文化课在短期内能够补起来。”冯睿阳如是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