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妈 就托付给我吧” “在外互帮父母协议”火了 你会签吗

2024-07-23 07:53:05 - 西部网

转自:三秦都市报

虽然我只能帮助他(她)在这个路口,但我并不担心,因为我知道,在下个路口,会有另一个“我”在……一段时间以来,社交平台上,“在外互帮父母协议”悄然流行,这则“协议”并没有任何约束条款,也没有任何机构的监督执法,但却让许多年轻人转发留言,表示“自愿签署”。

这份“协议” 我自愿签署

7月22日,记者通过社交平台,联系了西安几位签了“在外互帮父母协议”的年轻人进行采访。

19日,西安强降水过境,家住西影路的彭文昊,步行前往北池头地铁口的途中,看到前方一位阿姨将包顶在头上,步履匆匆,小跑两步上前,他将阿姨护至伞下。询问得知阿姨也要去坐地铁,他表示一起走,阿姨连连道谢。彭文昊告诉记者,他是6月底在社交平台上了解到“在外互帮父母协议”的,当时便决定参与其中。

21日,西安雨后初晴,天气格外闷热,在雁塔区登高路一单位上班的赵卉,和同事外出吃午饭时,遇到一对老夫妻,两人表示从贵州来西安游玩,想去大雁塔北广场,查到要坐游6路公交,但没找到站牌在哪。指过方向,放心不下,赵卉和同事一起将两位老人带至站牌处,查询告诉老人公交车还有7分钟进站后,才离开。“自从签了‘在外互帮父母协议’,类似的事我已经不记得干了多少。只要有人有需要,只要我力所能及,一定会帮忙。”赵卉对记者说。

家住西安市未央区贞观路的孙小蕾,在医院帮不会使用机器的奶奶取片子、在地铁站引导愁容满面的大爷过闸机、在公交站牌处手把手教候车阿姨查车辆进站时间……以前也伸援手,但自从今年5月签了“在外互帮父母协议”,她做这些事,更加积极主动了。22日,孙小蕾告诉记者,最近的一次是20日,她在地铁站帮一位大妈拎了行李,还给了对方一瓶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了网络新解

记者采访中有人疑惑,“在外互帮父母协议”到底是怎样一份协议?它是一份没有任何硬性约束、一切全凭自觉的“协议”,是怀揣着满满的善意和相同初心的,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自发在互联网上的约定:希望我们的长辈在外窘迫无助时,都能被社会温柔以待,如果这一次你帮助了我爸妈,下一次就由我来守护你父母。

帮助蹒跚而行的奶奶提重物、为医疗自助缴费机前的老人耐心解答、教高铁上的爷爷如何调整座椅靠背……从一个个冲上热搜的短视频,一段段暖心的文字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少年轻人在切切实实地践行这份“协议”。

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世界上那么多人,你能帮上所有人吗?”网友们纷纷直言,“这个路口有我,下个路口有千千万万个我。”

“来自叔叔的一声感谢,收获阿姨一个淳朴的笑容,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是对这份善意最大的褒奖,亦是对践行条约的我们最大的肯定。”赵卉说。

“互相帮助各自父母,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自觉和善意,是游子们对父母的关心和牵挂,也是对陌生人的信任和托付。”心理专家胡洁表示,不懂得使用电子信息,看不懂指示标牌,老年人在外的局促与窘迫远比我们想得更深更重。引起大量网友争相签署,是因为“在外互帮父母协议”所触动的是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亲情。

为梦想远走他乡,在“助老打卡”的爱心接力中,年轻人释放着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善意,同时也弥补着自身陪伴缺位的遗憾,收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心安。

记者陶颖

■记者手记

举手之劳间传递善的暖意

科技的快速发展,连年轻人都应接不暇,更别说老年人。景区预约、扫码点餐、叫网约车……当日常生活与科技碰撞,年轻人划几下手机就可以办好的事情,老年人却是一脸迷茫、手足无措。我无法时刻在你身边,但外出时你身边一定有其他年轻人。这一背景下,跨代帮助似乎变得尤为重要。

“你能帮得了一个他,但你帮得了千万个他吗?”“我帮不了千万个他,但下个路口有千万个我”……没有约束条款的“在外互帮父母协议”,初衷质朴而感人。年轻人“自愿签署”,传递着对长辈的关爱和对社会的回馈,这种自发的互助行为,不仅帮助了出门在外的老人,也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信任,体现了社会的温暖与进步。

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无数人的力量却是不可估量的。为爱心之举点赞之时,我们也要看到年轻人背后的焦虑和期待。让老年人共享时代成果、安享幸福晚年,除了个体自发的爱心善举,还需要更多制度化、系统性的全方位保障……每一个领域的细微进步,都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信息化社会。

陶颖

编辑:张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