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沂河新区:以“吃螃蟹”精神,突围山东“东南角”

2024-07-23 10:18:22 - 大众日报

在鲁南经济圈,临沂沂河新区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这个2022年11月正式揭牌的新区,是沂蒙山最年轻的“区”,但2023年生产总值413.8亿元,占到全市GDP的6.8%。仅仅一年时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可用“跨越”二字形容。

沂河新区是改革创新的产物,带着改革创新的基因。新区建设是山东省深入贯彻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2021年12月底,山东四大省级新区全部亮相:即烟台黄渤海新区、临沂沂河新区、德州天衢新区、菏泽鲁西新区。4个省级新区,分别位于山东的东北角、东南角、西北角、西南角,实际担负着从四个“角位”突围的使命,其中沂河新区的战略任务正是突围山东“东南角”。

根据《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临沂沂河新区发展规划的通知》,沂河新区的战略定位是打造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桥头堡、鲁南跨越发展示范引领区、产城深度融合综合试验区。规划目标是:2025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GDP达800亿元左右,常住人口达到80万人。建成全省领先的智能制造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成为鲁南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因此,过去一年多的发展,只是发展的一个起点而已。

望岳谈|沂河新区:以“吃螃蟹”精神,突围山东“东南角”

沂河新区发展迅速,与以战略眼光选址有关。新区选址科学,交通区位好,地处京沪中间地带,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交汇节点,鲁南高铁建成通车,6条高速三纵三横、绕城闭环,8条铁路交织成网、通达全国,启阳机场开通国际国内航线58条,新区1小时可达日照、岚山、连云港等港口,3小时可达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南京等主要城市,新规划京沪高铁二通道、济莱临高铁、沾临高速、临滕高速等干道,发展预期强。同时,新区生态条件也好,地处沂河、沭河两条大河之间,八河贯通、生态宜人。

沂河新区发展迅速,与“借势”发展有关。城市和产业均“借势”发展。城区“借势”发展,“新城发展站在老城肩膀上”:北部临近高铁,建设高铁新城片区;中部临近机场,建设临空新城片区;西南老经开区这一部分提档升级;东南沭河沿岸生态好,新区和莒南、临沭一起,重点发展生态游、休闲度假为主的国际生态新城。沂河新区临近老城区,既考虑了与老城的衔接,又考虑了新城的空间拓展,利于统筹老城和新城合力发展,也因此成为临沂由“沿河发展”转向“两河时代”的主要承载地。

产业也“借势”发展。在北部高铁附近,建设高铁物流园;中部机场附近,建设临空经济园区;南部处在长深高速和京沪高速公路的中间连接线上,建立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轴,临沂综合保税区等处在这一轴线附近。

沂河新区从老城区向东南方向挺进,体现出“东向港口、南向长三角”的发展态势:沂河新区的北边对接东边的莒南,莒南离海仅仅8公里的距离,显示出向日照港和大海靠拢的趋势;其南边朝向淮海经济区,显示出和长三角对接的态势,经济发展空间广阔。

选址眼光好,不代表躺着睡大觉就能发展。沂河新区发展迅速,更是因为奋勇争先,以改革创新谋全局,有一股“吃螃蟹”的精神,这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新区始终将改革作为决定命运的“关键一招”,坚决破除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大胆试、大胆闯,不断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这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新培育发展环境,优先盘活土地要素,“让企业安好家”。

任何项目都必须落实到地块上,新区土地要素供应数字化,依托“爱山东”APP沂河新区分厅,解锁“精准找地”新应用,上线以来共展示闲置厂房资源10.92万平方米、闲置土地资源867.47亩,累计为20余家企业精准匹配土地资源。

沂河新区重点盘活存量土地,为经济发展“打基石”。“一地一策”制定方案,通过自主盘活、第三方参与、政府收储、司法处置等路径,已盘活土地4900余亩,新增供地3288亩、是去年全年的2.5倍。特别是当地本着向历史负责、向企业负责的原则,对企业内集体土地进行专项整治,依法依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腾退、流转或收回土地4079亩,其中57家企业计划新征供地近1700亩,实现土地出让收益3.9亿元;26家企业完成土地腾退回收,面积2104亩;为6家骨干企业预留土地957亩,保障了长远发展空间。

第二,做好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直接、管用的体制机制。

国企改革做减法,8家区属国企整合为沂河控股集团、沂蒙产业集团、沂河生态发展集团3家国企。园区也做减法,坚持聚焦主业、扁平管理,整合设立6个产业中心,受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直接管理。在此基础上,剥离社会职能。镇街财税体制改革建立激励机制,镇街体制原先是大锅饭,现在土地出让、“三资”清理、园区建设等方面产生的收益,超过10%的全是镇街的,变“大锅饭”为“比着干”,激发出干事创业积极性。

第三,社会领域改革敢于“吃螃蟹”。

率先推行“房票”安置,建立了“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打造网上房源超市,变过去的还建房安置为商品房安置。截至目前,试点村居共有593户群众选择“房票”安置,安置率达36%。通过推行“房票”政策,征迁安置效率大幅提升,过去群众从签订征迁协议到回迁入住,往往需要两三年时间,现在不到2个月就可以入住新房,相公街道李黑墩村仅17天时间就完成了整村拆迁,刷新了旧村改造的“新区速度”。沂河新区是城产融合发展区,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人”,群众可以拿着房票到城里买房,“农民”变成了“市民”,可以到城市就业,为整个城市发展增添了动力和活力,这是城乡融合、城产融合的重要途径。

第四,聚焦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产业是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沂河新区聚焦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为新区发展打造广阔的产业优势。新区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打造“1000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5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100亿级战新产业集群”,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激光产业园、仪表科技产业园、智慧五金产业园和格力配套产业园等七大产业园区。

国家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后,新区抢抓机遇,依托梅家埠再生资源市场,规划建设了循环经济产业园,总面积达到6650亩,其中一期4500亩,计划布局1个国家级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1个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构建废旧金属、家电、汽车、光伏风机4大领域10条细分产业链,规模在全国同类园区中处在前列。目前已与中再生、格力、南山集团等头部企业进行了对接。

从全省来看,沂河新区有个突出特征:身兼两个“副”——在山东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布局中,临沂是全省“区域副中心”,而沂河新区又是临沂“城市副中心”。

如果以省会城市济南为参照中心,则山东“东南角”的突围一直是难点,这是由地形地貌决定的。泰沂山系在山东中部隆起,成为南北交流的屏障,省会济南和鲁南中心城市临沂的联系一直不畅。谈到沂河新区是临沂“城市副中心”,有些人会想到今天济南的莱芜区和钢城区是“省会城市副中心”,巧的是,“莱芜-钢城”作为“省会城市副中心”的意义正是突破济南的“东南角”,而且济莱高铁正准备向临沂延伸并通达江苏连云港,正好串起济南和临沂两城,而且串起“莱芜-钢城”和“沂河新区”两个“副中心”,也即“莱芜-钢城”和“沂河新区”都是经济实现“东南角”突围的主要路径之一。

明白上述区域联系,就能认识到沂河新区这个“副”的不一般,沂河新区在山东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布局中,是打通“东南角”的“急先锋”。当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