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战场无人化会出现“高低反差”?

2024-07-23 11:35:50 - 媒体滚动

为何战场无人化会出现“高低反差”?

为何战场无人化会出现“高低反差”?

为何战场无人化会出现“高低反差”?

为何战场无人化会出现“高低反差”?

日前,一段俄乌战场上反无人机的短视频在网上流传很广。这段视频是由一架无人机拍摄一名士兵使用步枪把来袭的无人机打下来的画面。视频中,网友们能看到一架自杀式无人机正朝着一名士兵逼近时,这名士兵表现冷静,迅速举起手中的自动步枪,向着飞来的无人机进行瞄准射击,并在这架无人机发动攻击之前把它击落。同时,这架无人机携带战斗部也被引爆,在这名士兵身前形成了一道很壮观的气浪墙。近年来,在世界爆发的局部冲突中,无人机几乎成为常态化攻击性武器,经常在各方发布的战报中听到击落对方多少架无人机。

战场出现多起“以低打高”成功战例

无人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架次多,易于被轻重武器击落。例如,反无人机枪,它可以随着战场态势的变化,放置在车辆、背包里或背在身上,属于非动能武器,采用电子攻击的手段意味着它们可以提供无限“子弹”,这比动能武器更经济划算,且操作更加安全可靠,仅需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近期,在俄乌双方发布的己方无人机拍摄击落对方无人机视频过程画面中,使用步枪、轻重机枪或高射机枪把无人机打下来的镜头,就引发了网友“以低打高”的广泛热议。

乌克兰军队通过智能手机应用软件掌握低空域无人机等目标的位置。一旦显示关于“有人看到自杀式无人机”的消息,则以强化搜索敌人的功能进行应对,利用电波分析仪探寻敌方无人机的位置。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时,乌克兰开发了基于云端的“德尔塔”数据分布式作战系统,使乌军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等远程设备获得来袭无人机的信息,并将其转换成一种格式,乌军可用其来寻找来袭目标,评估来袭目标的价值,同时建议使用何种武器予以打击、摧毁或削弱目标攻击能力。启用相关应用程序,任何拥有手机的乌克兰网民都可拍摄无人机飞行中的照片,并将其与位置数据一起自动传输到乌克兰军事指挥中心。这些信息会被添加到类似的报告中,为乌军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并将目标数据提供给反无人机部队人员,以快速击落俄罗斯战斗无人机。

俄乌冲突爆发后几个月,针对无人机作战,俄军依靠电子战,乌军则对民用设备加以有效利用,俄军在与乌军无人机博弈中没有占到多大便宜。

之后,俄罗斯推出名为“女妖”的无人机反制系列产品,其中一款无人机反制枪在俄乌战场上进行了测试。演示中,该反制枪成功地击落了一架商业型号无人机。俄罗斯又研发出一种紧凑型K-1000型FPV无人机压制电子战系统(反无人机手提箱),通过设置高功率全方位干扰来拦阻250米半径内的单架或多架无人机包括无人机蜂群,迫使其降落。该系统的特点是尺寸小,形如手提箱,操作简单,重量仅两千克,使用和携带起来非常方便。

硬杀伤新手段

随着俄乌冲突延宕,无人系统作战在俄乌战场上愈演愈烈。俄乌双方均向外界展示了包括无人机、无人车等在内的无人系统的同时,也让霰弹枪这种古老的武器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关于使用霰弹枪打击无人机,俄专家认为12号口径霰弹枪既有明显缺点,也有重要优势。使用12号口径弹药对无人机的有效杀伤距离不超过50米。再远的话弹丸四散纷飞,失去杀伤能力。受距离限制,无法打击侦察无人机和攻击无人机,因为它们通常在100米以上的高空飞行。事实上,12号口径弹药主要用于打击FPV(第一视角)无人机,尤其在其飞行的最后阶段。俄专家还认为,手持霰弹枪的士兵只有几秒钟时间去解除空中威胁,但如果防御部队拥有良好的无线电技术侦测和电子战能力,有效射击距离长短并不重要。霰弹枪不应取代侦测和电子战,但可在电子战手段因某种原因无法压制无人机信号的情况下为士兵提供保护,尤其是现在的无人机不断使用非标准频率飞行。不过,采取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附加型榴弹发射器发射的弹药,可以替代霰弹枪。此外,使用附加型榴弹发射器射击无人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打击无人机的方法,它允许使用威力足够大的弹药,射程也更远。

基于战场使用反馈,俄军开始加强士兵使用霰弹枪打击无人机培训。霰弹枪在近距离内打击无人机非常有效,是电子战打击手段的补充。俄罗斯莫斯科军区已经完成了对教官使用MP-155滑膛霰弹枪打击小型无人机的第一阶段培训。

该枪已经在俄军的特别军事行动中使用,而且实战证明它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打击无人机的手段。MP-155有几种改型,包括带弹夹和半自动装弹型号,这恰恰最适合猎杀无人机。

MP-155霰弹枪全长1240毫米,枪管长710毫米,重3.2千克,由卡拉什尼科夫集团所属伊热夫斯克机械制造厂批量生产。与MP-155一样,俄军“赛加-12”霰弹枪也被认为能有效打击小型无人机。与MP-155相比,“赛加-12”在打击小型无人机方面的优势在于装弹速度快。此外,对俄军来说,“赛加-12”用起来更习惯,该型枪更短,更便于在前线战壕中使用。此外,俄军“野猪-12”半自动霰弹枪也能够执行打击无人机的任务,其不同型号枪管长度最短305毫米,最长680毫米。枪管越长,射程越远,摧毁目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024年早些时候,乌军成立了无人作战系统部队。乌克兰国防部正在号召国内的企业,积极生产无人与反无人系统参加作战。面对前线的紧迫需求,乌克兰引进了土耳其的BTS12型霰弹枪,它的弹匣位于扳机后方,结构紧凑,适合存放在坦克和装甲车辆内部。

法国陆军选择意大利贝内利公司的“超新星”霰弹枪作为制式装备。该枪标配14英寸(约356毫米)和18英寸(约460毫米)两款枪管,作为反无人机武器使用时可以换装长达28英寸(约711毫米)的加长型枪管,实现更远的射程和更广的打击范围。“超新星”霰弹枪的另一个亮点是直径3.5英寸(约90毫米)的弹匣,可以容纳市面上几乎所有型号的弹药。比利时军队引进了性能出色的贝内利M4型霰弹枪。

在2024年欧洲国际防务展上,多个国家的参展企业展出数十种反无人机武器系统,既有霰弹枪、防空火炮及导弹等“硬杀伤”武器,也有通过模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信号诱骗无人机、对无人机通信协议进行全频段信号干扰等“软杀伤”系统。这些反无人机武器系统,将配备安装在陆地主战武器平台上。

除了霰弹枪打击无人机外,使用无人机打击无人机也越来越频繁。俄罗斯国防部2024年7月14日发布的一段视频显示,俄军一名无人机操作员侦察到空中一架乌克兰的六旋翼无人机正朝俄军阵地方向飞来,经评估后,俄无人机操作员用俄军具有“第一人称视角”功能的无人机,也就是FPV无人机撞向乌方无人机,致其坠毁。

战场日趋无人化,装备“高低反差”初露端倪

曾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退役陆军上将米利在日前的一场活动上表示,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和无人技术可能会在未来催生机器人军队。从现在起的10年到15年里,美国军队的三分之一,或是四分之一都将是机器人。

美军曾预言,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获胜者必将是最善于控制、驾驭和运用电磁频谱的一方。这一预言,已经在近年来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得到验证。

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实施“白雪”行动,开始就夺取了“制电磁权”。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电子战战场异常广阔,“全时空、全时域、全领域、全频域”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俄乌冲突初期,俄罗斯纵队沿多条路线进入乌克兰,没有派遣电子战无人机升空,而且任凭乌克兰部队穿插迂回。乌克兰炮兵部队出动各种型号侦察无人机向俄罗斯阵地进行侦察和打击制导,通过打击关键目标来实现战略作用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利用了有限的火炮和弹药在冲突初期挽救了基辅市,后来俄罗斯才开始谋求夺取电子战优势。

此前,美国援乌的“神剑”炮弹在2022年夏天投入乌克兰战场后创造了奇迹。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引导下,这款炮弹以外科手术般的精准度击中了俄罗斯坦克和火炮,空中的无人机拍摄到击中目标后产生的火球。可是,这种情况并未持续太久。几周后,俄军利用其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开始干扰。它设法干扰GPS制导和引信,导致炮弹要么偏离目标,要么无法引爆,要么两者兼而有之。实战证明,俄罗斯对“神剑”炮弹的干扰尤其成功。这款炮弹使用了经过编程在一定高度爆炸的引信,由于GPS被俄罗斯发动电子战所篡改,炮弹根本不能被引爆。其他精确制导炮弹,比如法国和瑞典生产的“博努斯”火炮,也因为俄罗斯的干扰而变得不那么有效。乌军方说,到2023年年中,由雷神技术公司(RTX)和BAE系统公司研发的M982“神剑”炮弹变得毫无用处,不再被使用。其他几款展示西方科技优势的武器也遭遇了类似命运。乌军方表示,俄罗斯的电子对抗措施大大降低了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海马斯”)发射的GPS制导导弹的精准度。“海马斯”系统曾被认为在2022年夏天扭转了战局势头,使其变得对乌克兰有利。

乌克兰和西方抱怨,波音公司和瑞典萨博公司制造的一种全新系统——陆射小直径炸弹在最近几个月投入战场后彻底失效,部分原因来自于俄罗斯的电子战。在彻底改进前,它不再在乌克兰使用。

西方最近提供的其他一些精确打击武器继续打击俄罗斯的高价值目标。美国制造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和欧洲导弹集团(MBDA)制造的“风暴之影”巡航导弹,今年摧毁了克里米亚和俄罗斯其他地区的几处机场、指挥中心和通信设施。乌军方说,对于这些武器来说,俄罗斯迟早也会学会如何降低它们的有效性和提高对它们的拦截率。

然而,俄罗斯对于乌克兰老式非制导炮弹却无计可施,因为这些老式导弹不管遇到什么类型的电子战,它们都会射向预定目标。乌克兰这些老式导弹不智能、不能精确制导,所以不怕电子干扰,确实让俄罗斯军队感到头痛,高级装备让人大跌眼镜,低端装备让人刮目相看的事例已比比皆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