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超:从资源流通视角 看古蜀兴衰与商周变革丨三星堆文化与中国青铜时代学术研讨会②

2024-07-23 17:08:23 - 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薛维睿文/图

7月23日,在”吉金铸史——三星堆文化与中国青铜时代“学术研讨会上,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黎海超以“资源视角下古蜀兴衰与商周变革”为题,从资源、技术、文化等方面展开分析,在历时性的网络体系中探讨三星堆与其他文化的关联。

黎海超:从资源流通视角 看古蜀兴衰与商周变革丨三星堆文化与中国青铜时代学术研讨会②

黎海超从资源流通视角入手,结合考古学、科技分析以及文献资料研究,认为商时期三星堆与殷墟建立了高度发达的资源流通体系,与殷墟及长江流域文化形成资源、技术互动网络。其中,从资源流通、纹饰造型等看出,海贝、象牙等珍稀资源很可能经由三星堆流入殷墟。三星堆铜器产地则更加复杂,分析工匠、金属原料、生产地点等,可以排列组合出多种可能性,而通过微量元素分组等科技分析,在三星堆和殷墟文物上都发现同样的规律性现象,可以看出青铜资源与殷墟关联密切。

到了商周变革之时,三星堆祭祀坑出现,古蜀社会发生巨变,地域中心转移至金沙遗址,这一资源网络也随之瓦解,金沙与西周王朝未再建立新的资源网络。之后竹瓦街遗址成为亲周之蜀,亲周之蜀的礼仪系统流传下来并进一步发展,而三星堆-金沙人群的祭祀体系逐渐消失。

为何密集交流的资源网络到西周戛然而止?黎海超说,通过历史背景猜测,在商周更替的历史性大变局下,三星堆人与商人的关系发生变化,三星堆的灭亡和祭祀坑的出现,很可能是来自中原的外部敌对势力。对于这些分析假设,黎海超也通过文献中的“蜀”与中原寻找佐证。“殷商甲骨文有‘伐蜀’,周原甲骨文里也有‘伐蜀’‘克蜀’,但目前还不能界定‘蜀’的指涉人群。”黎海超表示,目前所说的这些结论还都只是假设,考古材料、科技数据的支撑尚在积累中。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