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师范学院:建强应用型大学 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4-07-23 08:57:00 - 秦楚网

汉江师范学院:建强应用型大学 服务高质量发展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张小溪通讯员石琰鑫罗优优报道:仲夏时节,又一批毕业生和母校汉江师范学院道别。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德从数字赋能、协作赋能、绿色赋能、使命赋能四方面寄语汉师学子要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时代追梦人,做勇于担当、善作善成的时代先锋,做视野开阔、砥砺奋斗的时代生力军,以更好的面貌奔赴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围绕建成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坚守百年师范教育传统,汉江师范学院以120年的深厚积淀,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教育英才。立足十堰、面向湖北、辐射全国,该校坚持以办好师范教育为第一职责,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鄂西北基础教育的脊梁、党政干部的摇篮”。

汉江师范学院:建强应用型大学 服务高质量发展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应用型高校作为培育服务区域新质人才的重要阵地,主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汉江师范学院扎根十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培育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近年来,该校加快学科专业建设,主动对接十堰市“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助力湖北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兴行业需要调整优化结构,已建成涵盖文、史、理、工、教、法、经、管、艺9个学科门类的40个本科专业。同时,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育人水平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经过几年发展,学院现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7个,“荆楚卓越教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个。

从顶层设计着手,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课程设置、课程考核更加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建设应用型课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与结果为导向,现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6门、省级思政示范课程1门。开展卓越教师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试验,设立6个卓越和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2023年起,承担湖北省“优师计划”培养任务,面向湖北省择优招收本科定向就业师范生,每年定向为黄冈、恩施等市州培养基础教育教师,2023年完成计划80名,2024年完成计划120名,录取分数逐年升高。

汉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摇篮。该学院与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紧密合作,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变化,持续修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一线教师参与课程设置,增设学科选修模块,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多年来,已为我市及周边区域输送“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能发展”的基层和乡村小学、幼儿园教师1万余名。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以化学、环境和生物学三大学科领域为依托,以十堰地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教师教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生态保护、鄂西北特色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为特色,形成“绿色低碳知行进,共育桃李守初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40多年来,为教育教学、化学化工、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等行业输送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关注行业发展,精准培养紧缺人才。当前,我市文博人才稀缺,历史学专业结合“郧县人”考古成果衍生出文博方向,培养文博方向专业人才;旅游管理专业紧跟文旅融合新趋势,服务我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行政管理专业聚焦基层治理,培养社区和乡村一线应用型行政管理和服务人才,并积极参与地方历史及文旅科研及项目建设。

汉江师范学院:建强应用型大学 服务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坚持面向市场、应用为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使命。

汉江师范学院积极强化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注重与行业协同,将真实的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开展实践教育教学,打造校企联合师资队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注重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协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将科学研究成果作为教学的重要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

该校探索构建政府、行业、中小学、高校联动育人体系。2023年12月,由十堰市人民政府、汉江师范学院联合申报的十堰市——汉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共同体成功获批湖北省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共同体建设致力于打造政府主导,高校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深度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有力推动我市基础教育及该校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是该校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统计学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五个本科专业。该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建有新工科产教融合基地、网络安全实训中心和7个专业实验(训)室,在十堰、襄阳及周边建立了14所中小学师范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在全国各地的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司、软件公司等建立了20个非师范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搭建学生实践平台。

经济与管理学院突出岗位需求引领,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岗课赛证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五年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全国大学生A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审计学应届毕业生获取助理审计师证书或助理会计师证书的比例达70%。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6%以上。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与相关行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该学院与信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产业学院,2020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有16个选题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经此锻炼,学生具备更强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得到提升。

汉江师范学院:建强应用型大学 服务高质量发展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拓展开放办学格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容并蓄,英贤群聚。汉江师范学院坚持以开明、开放的态度办学,促进教学育人紧跟时代发展,这一理念不断引领该校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紧盯国际新技术的发展,用新技术赋能人才培养。该校文学院前瞻性打造“数字文科”。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教研团队敏锐地意识到,在数字化时代,社会需要具有扎实学科功底同时掌握数字技术,并能对学科知识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研团队打破专业界限,将人文素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建立数字人文研究团队和各学院联合培养机制,加强与国内一流高校、研究咨询团队、线上平台等数字化服务机构的战略合作,多方整合教学资源。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对课程进行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在《古代文学》课堂上,教师通过“经典咏流传”“唐诗大电影”“典籍里的中国”等音视频,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中国文学知识图谱等线上平台创设教学现场,重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生活场景,让学生沉浸式学习,增强体验和感受。并建立线上线下课程、网站、数据库,形成立体化学习资源。

汉江师范学院不仅在育人平台和资源建设方面体现开放性,在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上也注重开放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对专业的需求,深入挖掘鄂西北革命文化、三线文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文化,开展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建设、现场研学等,形成了特色育人方式,专注培养高素质思政教师。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该校不断引入创新型人才,通过“引智”提升和带动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自2021年起,该校引进专任教师179名、博士70余人。今年4月,该校举办首届青年学者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学者齐聚一堂,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通过质量管理,增强信息反馈,构建人才培养“闭环”。该校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评价反馈机制及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发挥学校在质量评估中的主体地位,吸纳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外部机构参与质量保障过程,重视社会和用人单位反馈,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今年3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新增了“建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表述,进一步强调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汉江师范学院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推动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科学研究的应用性、服务发展的适应性,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相互匹配促进。该校党委书记付永昌说,学校未来五年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聚焦“教师教育”“水”“文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四个重点领域,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区位优势,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展现新作为。

汉江师范学院:建强应用型大学 服务高质量发展

建强应用型本科高校 培育时代新质人才

汉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德

教育强国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先导和重要支撑。建设教育强国要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以高质量高等教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既是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强应用型本科高校”,这是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的新要求。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师范院校,汉江师范学院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勇担新使命,扬帆新征程,作出新贡献。

建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必须具有适应性。2023年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系统阐述。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人才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新的使命。办学定位的适应性就是要紧盯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主动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应性强、专业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自2016年升为本科院校以来,汉江师范学院坚持高起点谋划学校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找准办学定位,深入实施“强基固本、特色立校、人才强校、改革兴校、文化铸校”五大发展战略,在加强内涵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转型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树牢应用型办学理念,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治理体系。

建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理念必须符合实际性。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办学面向的实际性,就是要直接面向社会现实需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提供能破解发展难题和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的科研技术。汉江师范学院全面服务国家、湖北省和十堰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湖北省五大优势产业和九大新兴产业、十堰市“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紧密结合学校“教师教育”“水”“文化”等优势特色领域,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切实发挥特色学科服务湖北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流域综合治理、三大都市圈、十堰市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等战略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贡献高校力量。

建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过程必须凸显实践性。办学过程的实践性,就是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侧重实践环节,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构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汉江师范学院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实施学科建设五年行动,以“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和“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两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学校制定《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实行招生、培养和就业联动,完善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构建智慧教学环境,全面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育创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蓝图,开启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培育重知识、强技能、敢创新的时代新质人才大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汉师力量。

汉江师范学院:建强应用型大学 服务高质量发展

音乐专业学子的花样毕业照

汉江师范学院:建强应用型大学 服务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汉江师范学院:建强应用型大学服务高质量发展来源:十堰日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