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模式的企业才安全

2024-07-23 19:11:21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卢泓言

昨天看央视的经济半小时,讲了一个事,农夫山泉在赣南种橙子。去年因为丰收,市场价跌破1块钱,但有个果农对着镜头说,我卖得好,卖了2块5毛6。

所以,农夫山泉安全了。

不过,到底凭什么安全呢?

为了做果汁,合作果农四千户,受益农民四万,每户一年挣20万,比之前翻了几倍,这样就安全了?

其实今天的形势,大家心知肚明,老百姓,也包括一撮我们通常说的,喜欢上纲上线的“民粹”,还有自上而下的精英,心里是有本账的。

你是不是自己人,是不是死心塌地的,还是老想搞一夜情,随时可以跑路的渣男,这就是那条线。

这条线,各人心里都有杆称。在我看来就是,你到底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

游牧就是不种地,只收割。哪里有草就去哪里,收割完了,去下一个地方,他们对这片土地没有责任,没有付出。

农耕是自己种地自己收,不仅起早贪黑,还得保护庄稼不被抢,所以还必须拿起枪,农民和土地是天生捆绑在一起的。

对于一片土地来说,游牧是过客,农耕才是亲人。这是一块试金石,可以用它来称一称一切的企业,一切的运动。

比如农夫山泉,之前我一直把它看成一个半游牧半农耕的企业。

把山里的泉水运出来卖,这是一个游牧行为。

这个泉水不是你自己生产的,是大自然的神力,是这片土地的馈赠,你运出来卖钱,这是属于游牧模式。

但水是通过几百万的夫妻店卖出去,这是一个农耕行为。

遍布中国镇、乡、村毛细血管的几百万个终端店铺,那些人是收入最少的底层。

一瓶农夫山泉,这些夫妻店赚一块钱,中间的渠道赚一毛五到三毛,最后农夫山泉的出厂价六毛九。

对于这些卖水的夫妻店来说,这一块一块的攒起来,就是孩子的学费,一天的伙食,生病上医院的钱。

这个生意圈子里,没有高大上,没有精英,每分钱都是带着老茧的生活。

这个生意,让一家搬水工跟几百万夫妻店,天然的捆绑成一体,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

这是属于农耕模式。

昨天经济半小时报的这个事,可以看出来,农夫山泉是在老实做农耕。是凭着这一点,才安全了。

因为这家企业真成了农民,真的在种树,它卖的每一瓶果汁都是和果农一起种出来的,再用自己的技术榨出来的。

今天借题发挥,是想说一件事,农耕文化强大,中国就强大,农耕文化衰弱,中国就衰弱。

前几天跟一个出海的大哥聊天,他说,一个中国人,在东南亚,需要两个人才能顶得上。

整个东南亚,包括最亢奋的越南,工人干活的效率,只能做到中国工人60%左右。

而且中国工人是愿意加班的,为了多挣钱,在东南亚就很难,他们不喜欢加班,每周做6天已经极限了。

他们工会也很厉害,加班要提前办手续申请,不是今天临时需要就会加班。

你如果用中国方式去管理,会出很大的问题,常常有事故爆发出来。

几个因素叠加起来,一个中国工人,需要两个东南亚工人才能代替。

还有人想把厂搬到欧洲,靠近欧洲市场,更没办法。他一周只做5天,到时间就走。

你说,给你加班费,他倒说,你要奖励我,就给我休假。

所以同一个时间下订单,中国的交付率是99.8%,意大利的交付率是38.5%。也就是说,你要100件,它只给你38件。

你出了国,真的在外面做事情,才回过头来发现,中国人的勤奋和上进,那是独特的,那是老天爷赏饭吃,是中国最牛的资源。

这个大哥接着说,那为什么中国人最勤奋?因为他是农耕文化的老祖宗。东亚这块封闭大陆,是地球上农耕文化的大本营。

地中海那一块,是通商文化的大本营。广大的欧亚草原,是游牧文化的大本营。这两种都是迁徙的文化,不是叶落归根的文化。

非洲和东南亚这样的热带,因为气候,是一种相对懒散的文化。李光耀说过,如果不是空调,新加坡的效率会低很多。

中国人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就是民族的DNA,是刻在人的血液和骨头里,是潜移默化的。

就是老天不骗人,人勤地不懒,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承担责任,要付出。

在东南亚,哪个国家的人最有干劲?越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地方。

从秦始皇开始,把越南征服,有1000年被中国统治,后面1000年都是中国的藩属。在几十年以前,越南人还用的是中国文字。

整个东南亚,虽然华人是少数,但不管哪个国家,华人都是最勤奋的,所以是最有钱的,正因为又勤奋又有钱,人家觉得你怪异,所以华人又是一直相对独立的群体。

整个东南亚,哪个国家最富?新加坡,华人为主。芒格说过,李光耀很伟大,但如果不是一群华人在哪里,他也不确定新加坡能有这个奇迹。

农耕文化的本质,就是责任,就是长期主义。把根扎在这片土地,跟这片土地上的人纳投名状。

对农夫山泉而言,这个投名状就是几百万的夫妻店,就是赣南的果园,在这里投入16年,吃尽了苦头。

最先是工厂选址错误,缺水少电,后来只能搬家。

然后种植园选址错误,上坡下坎的不好操作,只能重选。

还有选品错误,一次性砍掉了7万棵栽好的树子,重新栽。

还有生产关系错误,开始是请农民做工人,行不通,再改成让农民承包,农夫山泉来做技术和监督。

还有设备采购错误,只能报废,重新买。

这么折腾,游牧心态肯定受不了,只有农耕心态才行,反正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叶落归根,我哪儿也不去。

我猜想这个过程,把这家送水工真正锻炼成了农耕心态。农民伯伯很辛苦,不再是一句话,而是心血体验。

橙子树最容易得一种虫子传播的传染病,黄龙病,是绝症,一得就只能砍掉。2015年美国佛罗里达因为这个减产60%,赣南从2012到2014年,80%的柑橘树有黄龙病。

最先是靠狗狗去闻,真的能闻出来,后来是拉网,把树圈起来,再后来是用技术给树苗解毒,把这个病的发生率从29%减到3%。

大自然创造的天然水,经过千锤百炼,以前是白白拿来喝就行了,现在要自己种一个好橙子出来,才知道千难万险。

这二十年我们一直在听一个词,人口红利,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人口红利到底什么意思?

我的看法是,也不一定对,人口红利特指游牧模式的人口红利。就是一片草地,我不割你就割,大家挣着割。

互联网的大发展怎么来的?两个要素。

第一,互联网这个技术从美国来,风险投资制度从美国来。这是前提。

同时有第二,中国做好了大基建,接通了电,接通了互联网,接通了无线基站,无所不在。

然后有一个工业基础,有一个大多数人的基本的收入,所以人买得起电脑和手机,交得起网费,这也是前提。

就是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地基上,一旦有个应用冒出来,就可以立刻把14亿人转化成用户,这个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

这个时间窗口一定会有这么多用户,谁先做,相对做的好,就能收获这些用户,一旦用户全部被转化,这个人口红利就结束了。

所以这么看的话,谁在做农耕?就是做大基建的国企,政府部门,他们在创造人口红利。

谁在做游牧?就是争先恐后抢夺人口红利的互联网公司。

这几年大监管,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都提出,做产业互联网,什么意思?

就是把积累的利润,积累的技术,不再自己独享,不再封闭在自己这个平台上,而反向投到所有行业里面去,帮他们增强效率,融合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我们以前熟悉的模式是,数字巨头垄断了一个行业的入口之后,就雁过拔毛,坐地收税,不种地,只收割。

以前的巨头,现在的直播,都这样,它不仅不管种地,还要透支的收割,挖地三尺,逼着你把老本都吐出来。

而且他们是游牧在数字时代的升级版,他们不是每天到处走,而是垄断所有的土地,但又不投入,定时就割,永远割。

有点像几百年前,欧美白人用枪指着黑奴和黑奴的儿子,一直摇船,一直种田。

当今天数字巨头都成了基础设施,他们的技术像水和电开放出来,所有行业都可以用起来,他们就完成了农耕改造,这是真正的投名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