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兴业、中银、杭银、金美信线下业务揭秘:占比下滑,不太好做

2024-07-23 23:51:58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镭射财经

消金公司线下业务并不好做。

近年来,出于对自营业务和资产焦虑的考量,越来越多的消金公司开始布局线下业务,或直营或渠道,都把线下视为自营的练兵场。甚至一些互联网基因的消金公司(如小米消金、唯品消金),也进军线下。

消金公司线下赛场看似热闹,业绩效率和真实产出却难以言表。真实情况是,目前线下较为活跃的几家消金公司,线下业务占比均大幅下滑,与占比逐渐攀升的线上(助贷)业务形成明显反差。

这也说明了,相比助贷业务,自营标签下的线下业务并不好做。

线下规模占比下降

虽然很多消费金融开始布局线下业务,但规模占比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一些老牌线下机构甚至转型成为线上消金公司。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老牌线下消金的业务趋势:

中邮消金,中邮消金业务模式有三个方向,分别是自营(线上and线下)、股东协同、三方助贷。其中,以线下业务为特色的自营业务,是中邮消金未来发力的主要方向。

线下业务方面,中邮消金线下自营业务主要由16家省级营销中心,通过优质机构准入、地市拓展等形式开展,客户资质相对下沉,近年来占比有所波动,维持在10%左右的水平。

中邮消金算是线下较为活跃的老牌消金,代理渠道遍布各地,按照行业的说法,其线下公积金贷款业务,很大程度上依赖中介渠道。即便如此,中邮消金线下业务占比也较难大幅突破。

杭银消金,杭银消金整体自营业务占比维持在20%左右,但自营权重业务占比持续走低。2021年至2023年,杭银消费金融线下业务尊享贷余额占比为21.98%、20.04%、18.28%,2024年一季度尊享贷余额占比进一步降至18.27%。

兴业消金,老牌线下机构兴业消金受线下和线上协同发力驱动,贷款余额规模持续扩大,线上业务增加明显,线下业务占比缩减。截至2023年6月末,兴业消金线上业务贷款余额为199.04亿元,在总贷款余额中占比为24.49%,线上业务占比继续提升;线下业务贷款余额为613.55亿元,在总贷款余额中的占比降至75.51%。

中银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可谓线下机构转型的典型,直接从线下模式转为线上模式。2021年以来,中银消金加强与头部互联网机构合作,线上业务占比显著提升。2021-2023年末,中银消金贷款余额分别为524.35亿元、618.03亿元和719.48亿元,其中2023年末线上业务占比为62.49%,占比提升较快。

线下方面,中银消金2023年末线下业务余额269.89亿元,其中线下抵押贷余额71.49亿元,线下信用贷余额198.40亿元。整体看,中银消费金融业务模式已转为以线上业务为主。

金美信消费金融,金美信有两条业务线,一个是线下业务生活贷,一个是线上业务极速贷。自营业务主要包括生活贷和一小部分极速贷资产,极速贷主要构成为助贷资产。

2020年-2023年9月,金美信消费金融生活贷贷款余额为8.44亿元、9.84亿元、6.89亿元、8.38亿元,占比29.02%、23.69%、12.55%、14.16%;极速贷余额20.65亿元、31.71亿元、48亿元、50.77亿元,占比70.97%、76.31%、87.45%、85.84%。

从金美信生活贷余额趋势来看,线下业务规模比较难做起来,并且占比走低。这也侧面说明了,消金公司在布局自营业务时的坎坷,尤其是线下自营业务,人力、管理、风险等成本一言难尽,而投放线上助贷就显得更加省心省力。

此外,持牌消金行业中还有南银法巴、宁银消金、小米消金等后入局线下玩家,这些机构基本上延续了母行基因(小米消金有外部团队注入),线下拓展节奏比较快。但在存量导入之外,新增客户的难度同样较大,毕竟线下机构的定价区间相似,同一定价区间的客群竞争必然十分激烈。

参照上述几家线下机构的经营数据,线下业务规模波动较大,占比持续走低,至少说明了一个行业共性——线下业务远没有想象中好做。

消金线下业务不好做

消金公司线下业务以大额业务为主,主攻个体工商户和优质单位客群,一般受薪客群也需要个税认证、社保、公积金等准入标准。当同业客群重叠后,消金公司之间的竞争不言而喻。

同时,线下直营模式的人员成本,场地成本,也对消金线下业务的投入产出比形成考验。因此,目前持牌消金线下业务,呈现出两个主要方向,一个是客群上移参与内卷,另一个是发力中介渠道。

客群方面,中邮消金等机构明确将拓客重点放在18%以下利率客群,以资产质量更为稳定的公积金客群为主,逐步扩展到社保、信用卡等优质客群。该类客群与银行重叠,竞争难度不言而喻,但中邮消金依托中介渠道,持续加大线下公积金客群投放,也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渠道方面,线下直营为主的兴业消金,也开始发力渠道中介。此前,兴业消金公开征集二季度线下合作机构引流项目供应商,兴业消金表示,根据公司相关工作需要,拟开展线下合作机构引流项目。合作机构须具备线下地推销售团队,能在全国多家省会城市开展业务合作。

围绕线下展业环境,当前消金公司线下业务难度体现三方面。第一,直营是最稳妥的线下扩张模式,但直营需要有基因和股东资源协同,且人员支出、运营成本较高,小体量平台很难吃得消。代理和渠道业务虽然模式较轻,但风险把控不易。

第二,线下业务考验获客、风控等核心自营能力,不仅要风险自担,而且获利周期较长。这远没有直接批发资金,依靠固收或分润赚取助贷收益来得快、来得稳。如果自主风控能力不足,扩张更无从谈起。

第三、宽松的市场环境,充裕的低成本资金,让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也盯上线下优质消金客群,而利率压降后消金公司的客群也适当上移,银行和非银势力交锋线下,除了补充地推网络延伸产品触达,消金公司很难赢得优势。

有从业者表示,消金线下业务实际上主要依托渠道中介拉动,即使如此也需要消金公司投入直销团队、风控和运维成本。这就造成了线下业务两个困局,一个是中介渠道的进件风险,另一个是线下业务运营成本。

当前,消金公司线下业务主要采取了亲访亲核的风控策略,通过客户经理、系统风控、审核专员等节点,以人工+机审的方式,覆盖贷前、贷中风险。

首先是申请人(中介渠道进件)在客户经理的指导下在营销手机上上传身份证、信用证明材料、以及与客户经理合影照片,填写个人相关信息并签署电子协议,所有影像件及填写信息回传至总部风险相关部门。

其次是客户信息进入公司风控系统审核(风控规则维度包括人行征信、公安身份认证信息、反欺诈黑名单模型、第三方大数据分析、内部评分卡等),风控审核通过后风险相关部门审核专员对资料信息进行人工复核。针对复核通过的申请人,风险相关部门审核专员与其电话进行贷款确认核实,确认无误后额度生效。

线下业务一套流程下来,成本环节诸多,且风险最终由自己把控,着实让线下消金公司压力山大。从这个角度来来看,消金公司表内线下余额占比走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值得肯定的是,即使线下获客成本较高,自营坏账成本较高,消金公司能踏出这一步总是好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