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经济”:近代上海化妆品业研究(1903—1949)
豆瓣读书首页推荐
化妆品作为“美丽”的物质依托,其经济依托形式和产业形态处在不断的变动中,本书所描述的“美丽经济”——化妆品工业,特指近代新产生的行业。从产业层次与市场销售方面看,近代的化妆品业与古代的脂粉业相比,在生产、贸易以及消费等方面均有所区别。生产上,古代的化妆品,仅脂粉、香油、香料等几类而已,且制造方法简陋,远称不上工业。直到1903年广生行于上海设立发行所,才标志着我国近代化妆品工业的诞生。近代化妆品业采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对于化学、药物学等也均有所研究,且由小作坊手工生产转变为工厂机器生产。在贸易层面,由以往按定货量制造脂粉,转变为依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并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待新产品面世后再面向市场进行销售。在使用者层面,古代化妆品大多男女同用,不少男性也敷粉施朱,而近代化妆品的使用者,多以女性为主,虽也有少数男性使用,但毕竟是少数,无改女性是构成化妆品行业主要消费者的情况,在本书内更多的笔墨也是会用于女性和化妆品的使用方面。
研究时段的择取上,本书选取1903—1949年这段相对完整的时间段。起始时间定在1903年,主要是因为该年广生行于上海建立发行所,成为我国近代化妆品工业界的鼻祖。其建立,标志着近代化妆品工业在中国大陆的诞生。而将下限定于1949年,则是因为从1903年至1949年,化妆品工业跨越了清末、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历经舶来品传入,本土工业萌芽、发展、繁荣、萧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周期。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的化妆品工业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化妆品企业虽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奢侈品被视为资产阶级腐朽生活的象征,化妆品行业成为以生产清洁用品为主的一个行业,呈现出的是另一番景象,为研究方便起见,故将下限定在1949年。
空间选择上,研究中虽预先设定以上海地区为研究中心,但在19世纪,上海作为商贸繁华的城市,不论是与内地其他城市,抑或香港,在商业上均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故在本书的实际写作中,也会对涉及的相关城市,做出一定的论述和分析。
本书试图引入新文化史的研究视角,以经济史与文化史相结合的方式,对1903—1949年上海化妆品工业的发展历程进行考察,明晰不同时期的发展特色和运营方式,探究20世纪商业发展与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上,除导论外,全文主体共分为六章以及结语,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将分析近代化妆品工业在上海出现的历史背景。本章首先论述近代上海的商业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态。工商业贸易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以及市民阶层的形成,都是促进化妆品工业出现的优势资源。并且此时奢靡的社会风气和人们休闲娱乐项目的增多,激发起人们的猎奇和追求新鲜的心理,传统的装饰品已无法适应近代需求。其次,本章将研究近代上海都市女性的新形象,她们独立谋生,走向社会,开展社交,并拥有了相对自主的意识。思想的转变,也促使她们对“美丽”做出新的选择。
第二章探讨早期的舶来化妆品。当女性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貌时,对美丽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家庭,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市场,新的化妆品行业也就应运而生,唯因当时中国传统工业相对落后,这个市场首先被外商开发。近代上海舶来化妆品种类和数量惊人,不仅有西洋货,也有东洋货;不仅有制成品的进口,还有原材料的输入。同时,外商在上海所建立的销售洋行和制造工厂也与日俱增,面对这些“新产品”和“新状况”,上海民众态度不一,而这种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海女性的美丽选择。本章通过探讨外国化妆品在上海的引进与传播,考察舶来品是如何被引入上海,经过哪些本土化改造,以及人们的接受程度如何。
第三章涵盖上海民族化妆品工业发展概况,并依据不同历史时段的阶段性特征划分各小节。第一阶段起止为1903—1927年。该阶段属于化妆品工业的初创时期,鉴于市场需求和利润刺激,一批本土化妆品企业相继诞生,如广生行、中国化学工业社、家庭工业社、香亚公司等企业。第二阶段起止为1927—1937年。在该时段内,市场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属于化妆品业快速发展期。第三阶段起止为1937—1949年。在这一阶段,政局动荡、战争不断,作为消费性产业的化妆品行业,也进入到相对低迷期,但并未被完全摧毁。需要指出的是,各阶段的起止年份不可能完全精确,对其进行历史阶段的划分,只是为了研究上的方便。在本章最后一节考察上海民众对化妆品的使用评价。
第四章则具体考察上海化妆品业的商业运营,化妆品在上海被女性接受后,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一种是追求高端奢侈,另一种则是通向日用所需,而这两种趋势皆与市场发生关联。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也必然会造成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消费群体,为争抢客源,化妆品厂商各出奇招,从价格、包装,到地理位置的选取、雇员的服务等,均力求突破。上海化妆品的消费需求是旺盛的,不仅高端奢侈类的化妆品消耗量是惊人的,日用品的消费量也不容小觑。化妆品的消耗,不仅具有商业意义,更有其深远的社会意义。
第五章探讨商家宣传与“美容消费”之间的联系。化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也包含着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而化妆品的传播和流行,往往需要依靠一种介质来沟通,广告,便成了沟通介质。本章首先考察在化妆品业的发展初期,广告为化妆品业的发展造势,宣传化妆品造就的“美丽”。其次,本章继续研究化妆品广告画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探究“女性美”的建构过程。再次,以民族企业家陈蝶仙创制的“无敌牙粉”打败日货“金刚石”牙粉为例,考究民族化妆品企业如何利用“国货”“爱国”等宣传语,激起民众的美容消费。整个章节层层递进,探究商家对“美容消费”的把控。
第六章从总体上对化妆品行业与近代上海生活的关系进行解读。首先分析化妆品工业对于女性的多维角色。它对于不同层次的女性有着不同的意义,对都市女性而言,是摩登的诱惑,对乡村女性而言,则是日用所需,并且看似是女性在消费化妆品,实则化妆品也于无形中“消费”着女性。进而,通过分析化妆品广告,呈现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如社交的发展、风俗的变迁,以及社会的变革等。最后,更深一步地探讨化妆品工业面临的新挑战。因为化妆品能激发出女性的魅力,引发男性的性幻想,故受到娼妓、舞女和明星等“营妓式”生活的女子的追捧,同时“花瓶”式的女子也依赖化妆品保持容颜资本,所以化妆品的应用究竟是女性的解放还是被奴役也是本章最后所探讨的问题。
结语部分将对近代化妆品工业的变迁与特点进行总结。本书表明,上海化妆品业的发展历程,是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演化路径,从总体上而言,这是与近代上海营销与消费模式相契合的。而其行业发展的关键特色,就在于能够准确地把握女性的美容观,即“美丽经济”和“美容文化”的有效互动。一方面,化妆品厂商成功地利用了女性的爱美心理,创造出一套令时人无法抗拒的“美容文化”。在化妆品的销售过程中,化妆品厂商以诱惑式的言说方式和符号化的传播手段,强调其美容效果,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想象,推动“美容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近代文化场域里的“美容文化”,在实践中被商家迅速攀附和挪用,并影响人们的消费实践,将女性对“美”的追求,转化为对化妆品的消费。两者相互影响,造就了近代化妆品业的发展与被民众的接受。
“美丽经济”:
近代上海化妆品业研究(1903—1949)
点击书影进入购买链接
基本信息
张鑫著
ISBN:9787522713571
2023年7月出版
定价:10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1903—1949年上海化妆品工业的发展历程,明晰不同时期的发展特色和运营方式,探究20世纪商业发展与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本书从长时段考察近代化妆品业的历史演变及其规律,系统概括出其产生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发展特色,弥补抗战时期和战后化妆品行业研究的不足,有助于全面了解近代化妆品业的整体脉络。本书从整体史观出发,突破以往单一研究,加强了对化妆品业的多面向解读。
作者简介:
张鑫,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山西大学博士后,现为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新闻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史、文化史等。在《历史教学》《湖北大学学报》《近代史学刊》等刊物发表文章若干,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
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