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体重控制不好危害大!一文教你如何找到理想的干体重

2023-08-23 18:01:08 - 市场资讯

转自:健帆生物

对于“干体重”这个词,相信对于绝大多数透析肾友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它经常被提及;说它陌生,是因为很多肾友对它了解得并不透彻。

干体重到底是什么?为何如此重要?还有部分肾友,对于调整干体重还存在误区。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干体重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干体重?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把最佳干体重定义为:血液透析结束时患者所能耐受的、既无水潴留也无水缺乏的最低体重。

你可以这么理解:透析后达到这个体重,此时身体没存水也没缺水,哪哪儿都不肿,血压不低也不高,也没有胸闷、憋气、乏力、肌肉痉挛等不适症状的体重。

简单粗暴地说,就是透析后自己感觉最舒服、各种指标也都正常时的体重。

干体重控制不好危害大!一文教你如何找到理想的干体重

干体重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血液透析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地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而干体重作为重要参照,关系到咱们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幅度和超滤量!(超滤量、脱水量、除水量等等,各地各中心叫法不一样,大家知道说的是什么就好)

因此,设定一个合适的干体重,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若干体重没找好,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干体重设置过高

脱水不足会导致水分潴留,增加难治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左心室肥厚、心衰、脑出血等,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干体重设置过低

超滤过多易导致血液透析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升高,如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以及透析疲乏等。

干体重控制不好危害大!一文教你如何找到理想的干体重

如何找到理想的干体重?

干体重并非固定不变,它会随着饮食情况、季节交替、并发症及全身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如病情稳定,营养状况良好,则干体重增加;而病情不稳定,伴发其它疾病,营养状况差,则干体重下降。特别是在换季增减衣物的时候,常常让病友与最佳超滤量失之交臂,建议定期评估干体重。

医生会根据你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干体重。一般会以最近一次透析下机时的体重作为参考,每次调整约0.2-0.5kg左右。

下机后一定要记录新的体重,下次用这个新的体重作为参考计算脱水量,直至调整到合适的干体重为止。

超滤量计算公式:

超滤量=透前体重-干体重

干体重控制不好危害大!一文教你如何找到理想的干体重

小编提醒:称体重之前,记得排空大、小便,手机、钥匙、大金链子、厚衣服什么的,都要放到一边;透析前称体重时候,穿的衣服裤儿要相对固定。

建议在家中备上电子秤,提前对衣服称重,尤其是在季节更替时,换季增减衣物后需要重新称重。

干体重控制不好危害大!一文教你如何找到理想的干体重

举个例子

张阿姨,干体重50kg,透前体重为52kg,但下肢有轻度水肿,医生评估需要下调干体重,本次透析超滤量增加0.2kg。 

超滤量=52-50+0.2=2.2kg

下机后血压平稳,体重49.8kg,记为新的干体重。下一次透析是否要需要继续下调干体重,还需结合血压情况。

每次透这么多水,会不会把我的血透干?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有血浆再灌注。简单来说,当透析脱水时,血液中的水分被清除体外,此时,细胞内、细胞间隙的水分会缓慢流进血管内进行补偿,维持血管内血液量的稳定,我们称之为血浆再灌注。这也解释了血液透析为什么从血管内脱水,却可以减轻肾友的水肿。

每次调那么少,能多透一点吗?可以一次调整到位?

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血浆再灌注的速度是有限的,大约为15ml/kg/h,且有研究发现超滤率<10-13ml/Kg/h的透析患者死亡风险相对较低。

仍以张阿姨为例,干体重50kg,每次透析4小时,那么通过计算就可以得出:其每小时的超滤量应该低于50*13=650ml,单次血液透析总超滤量应低于2600ml,即不超过干体重的5%,这样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相对更低。

这也是为什么小编总要反复强调:透析肾友日常要严格控水,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最好在干体重的3%左右,最多不超过5%。

干体重控制不好危害大!一文教你如何找到理想的干体重

不难看出,干体重的调整需要循序渐进。如果患者的水肿情况很严重或伴有心衰等情况需要增加超滤量,最安全的办法是延长透析时间或者增加透析次数。

在此期间,需要随时关注自己的血压情况,因为随着体重的下降血压可能会慢慢下降,如果有不适,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

总之,透析肾友找到一个适合的干体重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配合医护人员逐步调整到理想体重,同时肾友在确定干体重后需要注意管理透析间期的体重增长,这样才能确保透析平稳安全。

参考文献

[1]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

[2]中国血液透析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

[3]赵占锋,张靖华,王萌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内科,2022,17(02):153-156.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