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堵”城,如何解“围”?
转自:上观新闻
不少市民有同感:开车上下班走红星路、湖滨路、建筑路,每隔不久,就能看到施工围挡竖起,隔着不远的几条路上,不时遇到“地铁施工,缓慢绕行”提示,原先的直路虽未中断,但要从两侧便道绕行,早晚高峰汽车常常沿着围挡行驶……
今年以来
随着地铁6号线、S2线接续开建
横穿多处人流密集区的5号线进入施工高峰
地铁建设过程难免带来对市民出行和生活的干扰
一些噪音和环境问题
让大家直呼有些“头痛”
如何尽可能舒缓施工“阵痛”
让市民有相对舒适的生活、出行体验?
近日,记者探访了多个地铁在建工地
20日一早8点多,沿着贡湖大道往市中心方向,行驶至红星路阳光城市花园附近,道路开始拥堵起来,无锡地铁5号线红星路站施工占道,车辆需沿主路靠右行驶绕一个“小半圆”再回到红星路上。
地铁5号线红星路站
“开始有些不习惯,好好的直路,因为地铁施工要绕着走,如今一年多了,还算通畅,感觉也能接受。”每天上下班都要路过红星路的李先生说。
城市变成了“大工地”,“施工绕行”成为常态。
“在为工程提供必要空间的前提下,尽一切可能还路于民。”无锡地铁相关负责人说。
实际上,以5号线红星路站为例,如果不考虑通行,红星路站可全封闭施工,这样对于建设本身而言会更容易,但为了不中断红星路“主动脉”,项目选择先在道路西侧施工,留出东侧部分供市民通行,西侧完成后恢复道路,工地“搬”到东侧继续施工另一半,还西半幅路给市民。
5号线红星路站路口
这种“腾挪式”施工虽麻烦,但能留出道路打通“微循环”。
6号线学前西路站位于主城“龟背壳”中心,为确保学前西路畅通、迎龙路能通行,车站施工场地只有狭长的一块,工人要在5000多平方米的一条“夹缝”中先把西半幅地连墙完成,再把现有工地腾出来让市民通行。
地铁6号线学前西路站
一路一策,保畅通“寸土必争”。
无锡地铁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在建地铁站尽可能分幅施工、夜间转换交通,大型卡车让出高峰时段进出工地,把路留给市民。
比如:
5号线红星路站在阳光城市花园附近商铺、小区出入口外精心铺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便道;
6号线湖滨路站施工拆除了建筑路尺马渚桥,立即新建一条跨马蠡港河钢便桥,月秀东园和阳光城市花园居民出行不再绕行;
5号线南禅寺站“倒算”施工需求,挤出一条人行便道,让景区周边更通畅。
“这个景点够无锡,连工地都这么‘江南’,猜猜这是哪儿?”近日,某社交平台上一条外地游客的分享,拍出了无锡地铁工地的最佳“颜值”。
白墙褐瓦、剪影浮动、绿植满墙、鲜花成园,地铁5号线南禅寺站将自己“打扮”成景点的模样,掩映在南禅寺景区之中,如果不是工地中央高高耸立的塔吊,几乎看不出这原来是个建筑工地。
“想让市民接受你,首先不能与周围环境有违和感,最好与环境融为一体。”
无锡地铁相关人士介绍,南禅寺站施工需将南禅寺多个景点进行围挡封闭,施工期间游客如何进景区?如何尽可能呈现景区风貌,减少施工带来的影响?这些棘手问题在项目开工前已充分考虑。
记者注意到,南禅寺大牌坊前围起了围挡,靠近中山路一侧留出一条“花墙”通道,满墙鲜花令人心旷神怡,一旁还竖起了景区常见的导引牌。
“很漂亮,无锡工地真接地气,专门辟出这么美的一条通道。”外地游客点赞道。
家住南禅寺附近的退休市民徐先生说:“在市中心修地铁,还能保证中山路不中断,很不容易。”
一站一特色
让工地融入城市风景
5号线清名古桥站位于古运河沿线,选取周围古巷、民居、古窑、石桥、流水元素制作剪影,装饰车站围挡,运河风韵油然而生,工地一旁辟出的小花园,也成为附近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开工不久的5号线鼋头渚站关注度极高,等待建设期间也不负众望,工地围挡采用垂直绿化,样貌与太湖风光十分吻合。
“地铁施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建设周期一般要5年左右,要对城市形象负责,更要对市民宜居环境负责。”业内人士表示,工地风貌佳、有特色,让市民心情愉悦,也是减少施工“阵痛”的有力举措。
“这里是5号线南禅寺站,对面就是南禅寺景区妙光塔,我们施工要下穿在运行的1号线……”
19日上午,对着3D沙盘,上海隧道工程局5号线南禅寺站施工负责人正给来自纳新桥社区和辅桥小学的市民代表详细讲解地铁如何施工、道路怎么导改。
“像自家买房一样,按动按钮,建好后地下车站模型从地面升起,内部结构一目了然,等比例场景复刻,施工期间道路如何通行也很清晰。”
居民代表李欢欢告诉记者,走进工地,才知道地铁施工这么复杂,以后会更加支持城市建设。
一条新线从无到有
施工过程如何让市民更支持、更配合?
S2线开建前后,一群穿着红马甲的“铁三角”党员先锋走街串巷进小区、进企业、进商铺。
“‘走出去’讲工程、讲通行、讲工期,让市民心中有数,‘引进来’看施工、看技术、看环境,让关心城市建设的市民感同身受。”
无锡地铁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与企业、街道、社区、学校等单位建立党建联盟,地铁建到哪,服务就延伸到哪,日常施工期间帮助小区“修修补补”,一来二往,关系更好了。
在关心地铁建设的市民娄先生看来,修地铁就像一把“大梳子”,梳理了地下管线、地面风景,还收获了一条地铁线。
几年的“阵痛期”在所难免,而建设者也在尽全力为市民舒缓“不适”,让出行更畅通、噪音期更短。
“等待是值得的!”采访中,有市民举出3、4号线盛岸站的例子,新站建好后,周边环境“蝶变”,夹花地变身小公园。
还有一些来自市民的“声音”,让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真正落地:
“因为修地铁,我俚虽然要绕些路,但双车道还比较宽敞,指示牌也很清晰。”
“城市要发展,交通要先行,修地铁总要有段与工地共存的日子,能理解!”
眼下,包括S2线,全市共有45个地铁工地,在建里程超120公里,建设者仍在探索,提高施工技术,推广智慧工地,优化机械设备,进一步缩短工期,降低车站前期施工震动噪音,减少扬尘污染,让工地与市民友好相处、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