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联合国研究所的金山小囡,是在这里启蒙的~
转自:上观新闻
今年暑假,现就读于上海师大二附中的张堰小囡袁颖萱在上海市创意季比赛系列活动中,通过海选赴日内瓦联合国研究所进行学习并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点击链接,可查看详细报道)
“我的课题是农村小河道河面垃圾智能清理坝…”袁颖萱介绍自己的科创装置时表示,老家周边有不少河浜,有次在参加活动的路上,她看到清洁工人在水上作业,作业时有些动作看着很危险。因此,萌生出设计这套装置的想法。
据了解,袁颖萱的装置利用阿基米德螺旋线带动水流,把垃圾带到岸边,再由水车进行收集,实现河道垃圾自动打捞清理。她也凭借这个项目荣获了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的称号,还成功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袁颖萱表示:“这些年,我最想感谢的是我外公和张堰镇社区创新屋的孙仁权老师,他们是我科创路上的启蒙老师、引路人,一直陪伴着我的项目一点点改进、细节一点点完善。”
袁颖萱提到的张堰镇社区创新屋,成立于2015年,设有一支科普志愿服务队,朱永军是其中一名志愿者老师,也就是袁颖萱的外公,退休前是张堰二中的科技老师。袁颖萱自小跟着外公鼓捣工具,敲钉子、做木工、电焊,都不在话下。她的动手能力很强,对创造发明兴致盎然,彼时在张堰小学就读的袁颖萱在外公带领下来到创新屋,成为了第一批学员。
100平方米的创新屋里设有“基础区”“提高区”和“拓展区”。3个活动区域配有小微型车床、锯床、钻床、铣床以及3D打印机、VR体验等50台设备,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3D制模、3D操作、VR科普教育、四巧板拼图、KT板立体组装、板材机械加工是创新屋的特色项目。屋内3个展示柜上陈列着近十年来孩子们完成的数百个木质模型、乐高拼插件、3D作品以及获奖证书。
“这里很好玩,可以做很多模型。”今年暑假期间,许多学生“组团”来到创新屋参与活动。他们表示,原本诸如3D打印、VR这些科创类实操,没有地方体验,现在在家门口的创新屋就能轻松获得学习和体验机会。
孙仁权是社区创新屋的科技创新专职指导志愿者老师,负责演示、解说、指导孩子们做手工、创造发明。在创新屋这片“小天地”里,孙仁权和志愿者们为许多孩子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从简易的榫卯小板凳,到后来的力度显示刹车灯、便便方便袋、3D打印机丝材卷辅助管理装置等系列作品,袁颖萱和她的小伙伴在创新屋里不断创作,作品获得了很多奖项。
来自张堰小学的陈泽恩、彭桂清、俞梦娇《窗户上的风撑》荣获第22届上海市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一等奖,杨诗薏、肖馨贤、杜铭昊创作的《引鸟治虫——友好型鸟窝的研究》荣获第二十届上海市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二等奖等等。
科创教育就是要给孩子注入科技创新的“第一杯水”,张堰镇创新屋陪伴着一批又一批青少年成长,为青少年的奇思妙想提供了一处“孵化场”。孙仁权表示,希望通过创新屋让小朋友充满创新潜力和好奇心,从小热爱科学,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今后,创新屋将进一步融合各类优质资源,激发创新实验室场景中的科创人才挖掘、培育功能,让科创不再“遥不可及”。
记者:王佩永
通讯员:沈婷
编辑:李翊纯(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