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哪些人容易患尿结石?尿结石为何多在夏季作怪?

2024-08-23 18:39:27 - 澎湃新闻

炎炎夏日,突发腰背部剧烈疼痛,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这可能是泌尿系统长了结石。

泌尿系统结石,又称尿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它主要发生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内,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适。

一、为什么会长结石呢?

1、代谢异常:尿液中的成石物质(如钙、草酸、尿酸等)的浓度过高,导致溶解度下降,从而析出结晶,逐渐形成结石。这些代谢异常可能与个体基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2、局部因素:尿路梗阻、感染和尿路中存在异物是诱发结石形成的局部因素。尿路梗阻会导致尿液在局部滞留,使成石物质在该区域浓缩,增加结石形成的几率。尿路感染时,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可以成为结石的核心,促进结石的生成。尿路中的异物,如导管、缝线等,也可能作为结石形成的起点。

3、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在尿液中的溶解度较低,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结石的形成。例如,长期过量使用维生素D、维生素C、皮质激素、磺胺类药物等,都可能增加泌尿系结石的风险。

4、饮食习惯:饮食是影响泌尿系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摄入过多含草酸盐、嘌呤和钙的食物,如菠菜、豆类、海鲜、动物内脏等,都可能增加尿液中成石物质的浓度,从而促进结石的形成。同时,饮水不足也是导致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因为水分摄入不足会导致尿液浓缩,使成石物质更容易析出结晶。

5、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对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产生影响。例如,气候炎热、干旱的地区,由于人体出汗多、尿液浓缩,可能更容易形成结石。此外,水质也是影响结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水质过硬或过软都可能增加结石的风险。

二、为什么结石多在夏季作怪呢?

1、水分摄入不足:夏季气温高,人体通过出汗来散热,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如果此时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尿液就会浓缩,尿液中的矿物质和盐类浓度增加,进而促进结石的形成。特别是对于那些从事户外工作或活动量大的人群,他们更容易因为疏忽而导致水分摄入不足,从而增加患泌尿结石的风险。

2、紫外线照射增强:夏季阳光强烈,紫外线照射时间延长且强度增加。紫外线能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在调节钙、磷代谢中起重要作用。适量的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但过量时可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并增加尿钙的排泄,为结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夏季过高的维生素D水平可能是泌尿结石高发的一个诱因。

3、饮食习惯改变:夏季人们往往偏爱冷饮、烧烤、海鲜等高嘌呤、高蛋白食物,这些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如嘌呤、钙、草酸等)在代谢过程中可能形成结石的先驱物质。同时,高温天气下,人们可能更倾向于摄入含有大量草酸、磷酸盐等物质的果汁或饮料来解渴,这些物质在体内代谢后也可能增加尿液中结石成分的浓度。

4、运动量减少:虽然夏季是运动的好时节,但由于高温、潮湿等不利条件,很多人的户外活动量相对减少,长时间处于静止或低强度运动状态。缺乏足够的运动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不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包括可能形成结石的矿物质和盐类。

5、夜间排尿减少:夏季夜晚相对较短,且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可能更愿意减少夜间起床的次数,导致夜间排尿量减少。长时间的尿液滞留会增加尿液中结石成分的浓度,有利于结石的形成和增长。

三、如何判断是否是泌尿系统结石?

1、临床症状观察

(1)疼痛:泌尿系统结石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根据结石所在位置,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会有所不同。肾结石引起的疼痛常位于腰肋部或上腹部,可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输尿管结石可引起剧烈的肾绞痛,疼痛可沿输尿管向下腹部、腹股沟区放射;膀胱结石则主要表现为排尿中断伴疼痛。

(2)血尿:多数结石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尤其是在剧烈运动或活动后更为明显。

(3)尿频、尿急、尿痛:当结石刺激膀胱或尿道时,可出现典型的膀胱刺激症状,即尿频、尿急、尿痛。

(4)排尿困难:尿道结石阻塞尿道时,可导致排尿困难,严重者甚至尿潴留。

2、体格检查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通过触诊肾脏区域是否有压痛、叩击痛来初步判断。同时,观察患者的腹部、腰部是否有隆起或包块,这些体征可能与结石的位置和大小有关。

3、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B超是泌尿系统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结石的大小、形状、所在部位,以及是否引起尿路梗阻和肾积水。

(2)X线检查:包括腹部平片(KUB)和尿路造影(如IVP)。X线检查对含钙结石的显示效果良好,但对于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等不含钙的结石则可能不显影。

(3)CT检查:CT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密度,尤其适用于X线不显影的结石。此外,CT还能准确评估结石引起的尿路梗阻程度及肾积水情况。

4、实验室检查

尿液分析可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晶体等成分,有助于结石的诊断。对于疑似尿酸结石的患者,还可进行尿液尿酸测定。

四、确诊后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

泌尿结石的治疗原则是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成分、是否造成梗阻及感染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腔内碎石术(如输尿管镜碎石术、经皮肾镜碎石术)或开放手术等方法。

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1)观察等待:对于小于6mm、表面光滑、结石以下尿路无梗阻的结石,尤其是肾内结石,可考虑观察等待,部分患者结石可自行排出。

(2)药物治疗:包括解痉止痛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排石药物(如排石颗粒、肾石通颗粒)及预防结石复发的药物(如枸橼酸钾)。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水分摄入,促进结石排出。

2、体外冲击波碎石

适用于直径≤2cm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通过体外冲击波,将结石击碎成细小颗粒,随尿液排出体外。

3、腔内碎石术

输尿管镜碎石术:适用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通过尿道置入输尿管镜,利用激光、气压弹道或超声等方式将结石击碎并取出。

经皮肾镜碎石术:主要用于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如≥2cm的肾结石、鹿角形结石等。在超声或X线引导下,经皮肤穿刺建立通道至肾集合系统,利用碎石设备将结石击碎并取出。

4、开放手术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开放手术已较少应用,仅在结石巨大、合并严重并发症或上述方法治疗失败时考虑。

五、如何预防泌尿系统结石呢?

1、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确保足够的水分摄入,以增加尿量,稀释尿液中的矿物质浓度,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一般建议成人每日饮水量至少为2-3升,根据天气、运动量和个人体质可适当调整。

2、合理饮食

(1)控制钙摄入与补充

虽然钙是结石的主要成分之一,但限制饮食中钙的摄入并不总是有效的预防方法。相反,保持合理的钙摄入,并避免与富含草酸盐的食物(如菠菜、甜菜、巧克力等)同时大量摄入,可以有助于预防结石。同时,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2)减少高盐饮食

高盐饮食会增加尿液中的钙含量,从而促进结石形成。因此,建议减少食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

(3)限制动物蛋白和脂肪

过多的动物蛋白(尤其是红肉)和脂肪摄入会增加尿液中的尿酸和草酸盐含量,从而增加结石风险。适量食用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并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4)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有助于减少尿液中某些矿物质的浓度,建议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

3、避免过度摄入某些食物

(1)高糖饮料:含糖饮料,特别是含果糖高的饮料,会增加尿液中草酸盐和尿酸的排泄,应尽量避免。

(2)酒精:适量饮酒可能有益健康,但过量饮酒会增加结石风险,尤其是啤酒,因为它含有促进尿酸排泄的成分。

4、规律运动:规律运动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预防结石。但需注意,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5、定期体检与筛查

对于有结石家族史或既往结石病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结石。

6、治疗相关疾病

某些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尿路梗阻、尿路感染等,可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因此,及时治疗这些疾病对于预防结石具有重要意义。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够有效地降低其发病率和复发率,从而远离泌尿系结石的困扰。

【简介】

长海医院泌尿外科是1951年成立的我国第一批泌尿外科专业学科,在新中国泌尿外科奠基人之一的马永江教授及历任科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建设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期间,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优势学科。科室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创新团队“973”牵头单位,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国际泌尿外科学会和首批卫生部示范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上海市“重中之重”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泌尿系统肿瘤微创及精准诊疗中心,全军前列腺疾病研究所,全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研究所。连续九年在中国医院最佳专科排行名列第二,连续三年获中国医院专科科技影响力排行第一。建科以来,以“泌尿生殖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及微创技术”为主攻方向,在泌尿系肿瘤(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与结石、前列腺疾病、男科、生殖与女性泌尿外科疾病、后腹膜肿瘤、微创泌尿外科技术等领域特色鲜明,已形成以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为理念的泌尿系统疾病综合研究体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