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艺术双向奔赴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潮”在哪里?

2023-09-23 23:26:46 - 四川在线

科技与艺术双向奔赴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潮”在哪里?

四川在线记者郑志浩摄影华小峰

9月23日晚,钱塘江水的拍岸声,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内观众的欢呼声相互应和,共同融入到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视听盛宴中。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纵观开幕式各环节,数字科技的力量和东方美学相互融合,将杭州五千多年文明史、千年宋韵文化与数字之城的特质融合展现。以深入现场的生动视角,四川在线记者带你解读群“潮”奔涌的开幕式,一探宏大现场中的精致巧思与唯美细节。

潮在数字科技

上亿人联手传递共同点燃主火炬

大型体育盛会的开幕式上,主火炬的点燃方式往往是热度最高的讨论话题。如何通过火炬点燃那一刻的精妙设计,将现场气氛烘托到最高点,是每个主办城市的必答题。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导演团队选择提前预告点燃方式——以万众参与、数字互联的方式点燃亚运主火炬。

莹莹微光,汇聚成炬。主火炬的点燃始于钱塘江上无数小火苗和发光点的汇聚。这些小火苗和光点都是此前“亚运数字火炬手”活动上亿参与者的化身。

科技与艺术双向奔赴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潮”在哪里?

光芒集聚成的金色数字人形象,从钱塘江上空腾空而起,步伐稳健地来到有着“大莲花”之称的杭州奥体中心上空。随即,数字人翻越体育场,来到现场长达185米的立体网幕上。浪花造型的主火炬徐徐展开,迎接圣火的到来。汇聚了全亚洲人民的共同祝福,数字人和最后一棒火炬手、游泳奥运冠军汪顺一起在现场点燃主火炬,象征着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同频共振,表达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

科技与艺术双向奔赴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潮”在哪里?

别具一格的点燃方式深刻体现了开放共享的理念,也契合杭州互联网之城的特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型运动会上各式各样的点火方式留下了诸多经典瞬间,为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点火仪式,导演团队翻阅了历届奥运会、亚运会的大量案例。“最终,我们想回归体育的本体——强身健体,这绝不是几个人或几群人的事,是全民的事。”

与水相伴、因水而兴的杭州,也用数字科技将钱塘江大潮搬到了场内。超大的地面屏幕通过数字流体计算还原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鱼鳞潮等钱塘江潮水的形态。

尤其是壮观至极的冲天潮,奔涌的碧绿色数字虚拟浪花,通过悬挂的电子屏幕从地面直贯空中,全场震动。演员在整个体育场空间里或恣意飞翔,或缓步而行,或并行疾跑,他们不同节奏的脚步与地面屏幕的各种形态浪潮即时互动,带来“弄潮儿”与潮共舞的精彩表演。

潮在东方美学

这是一场可以嗅到桂花香的开幕式

9月23日,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秋分,正值金桂飘香时节。作为杭州的市花,桂花成为开幕式首尾呼应的关键元素。

运动员入场时,耳边响起的是激昂动感的360度环绕“桂花鼓”声。当最后的主题曲《同爱同在》唱响之时,场内上空飘散而来的是仿真桂花瓣“花雨”。四处散发的桂花香氛打破了“次元壁”,在视觉和听觉之外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感觉维度,以“蟾宫折桂”的中式浪漫寓意,向运动员发出诚挚祝福。

开幕式总撰稿冷凇介绍,导演组主要聚焦秋分与桂花、水与潮、宋韵与诗词等文化元素,体现立体美学和东方美学的融合,实现技术和艺术的双向奔赴。

桂花之外,良渚文明、西湖、大运河、书画……一系列底蕴厚重的人文符号悉数登场,借助高超的表现手段,彰显东方美学的独特吸引力与感染力。

水墨入诗画,烟雨染江南。在《国风雅韵》表演篇章,传统水墨画在数字视效的加持下,搭配可移动的立体山水景观模块,在地面缓缓晕染铺开。身穿白衣的飒爽国风演员以地为画,踏墨而舞,以阵列变化、身法动作呼应中国山水画所独有的留白之美。

画中,多艘宋韵主题游船悠游行驶,船上的演员利用书画、诗文屏风、茶具等,生动再现千年前临安城的繁华景象,塑造了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游的优美图景。

杭州的地标建筑拱宸桥也通过裸眼3D技术登场。拱宸桥横跨京杭大运河,是大运河南端的标志建筑。全景立体影像构筑的拱宸桥从画中凸显,跃然眼前,一边连接着古代的杭州,另一边又通往现代杭州,带来了一场跨时空的联动。

AR技术助力,寄托美好心愿的灯笼升腾,融汇为点点星河流向远方。现场演员反复吟出张九龄的名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向全亚洲朋友传递出充满诗意的亲切问候,为这场充满东方美学的人文盛宴提供了生动注脚。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