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更“聪明的车”开上更“智慧的路”?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如何让更“聪明的车”开上更“智慧的路”?
精彩观点:
1、未来汽车的产品定义和消费定义,将会加速转向由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主导,这将极大改变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格局
2、汽车自身智能化使得汽车内部越来越像一个超级移动智能体。在人工智能时代,汽车内部智能化又出现了一次新的分化,将围绕智能驾驶、AI汽车两条赛道展开
3、“车路云一体化”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融为一体。“车路云一体化”系统运行离不开“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和“强大的云”
编者按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作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之一,截至2023年底,成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709.9万辆,位居全国第一。
全球汽车产业呈现何种新格局?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成都如何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带着这些问题,本期《锦观智库》采访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加速变化整体呈现三个趋势
锦观智库:当前,汽车行业进入深度重塑期,汽车产业呈现何种新格局?有人说,新能源汽车赛道,未来可能只有中美两个超级玩家,中美两国在这个领域具备怎样的合作空间?
张永伟:随着电动化、智能化引领的产业变革持续深化,汽车产业格局加速变化,整体来看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一是全球汽车工业竞争格局将被重塑。新能源汽车改变了全球汽车竞争格局,汽车产业正在面临结构性分化。中国作为过去的追赶者,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实现了进化。2021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实现了百万级以上的增长。未来汽车的产品定义和消费定义,将会加速转向由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主导,这将极大改变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格局。
二是新能源车企竞争力和盈利性持续提升。从国内市场看,2020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加剧,给车企盈利带来压力。但该状况在2024年上半年得到改善。比亚迪等一些车企通过高度“垂直一体化”模式,跑通了靠新能源汽车实现盈利的正向循环,打破了过去“搞新能源汽车不挣钱”这一刻板印象。
三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将经历一系列整合与重组。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呈现出高增长和大整合并存的格局。一方面,大量的企业在激烈竞争背景下持续扩大在新能源产业的布局;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等大型车企,通过收购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等实现其转型目标。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成熟,未来3—5年淘汰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并出现越来越多的并购重组,中国汽车市场也将从爆发式增长逐渐回到向头部集中的成熟型竞争格局。
从产业发展形势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企业创新与市场竞争活力被充分激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跨界合作新模式持续涌现,预计中国市场将持续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引领行业发展。我们看到,美国也通过加强本土电动化供应链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等方式支持产业发展。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气候变化领域最具有系统性影响力的国家,加强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全球经济复苏方面的必然选择。
让汽车更“好开”更“好玩”
是智能化两大关键赛道
锦观智库: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正在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焦点。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情况如何,面临哪些挑战?
张永伟:一是政策方面。在国家层面,早在2012年,国务院就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公布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重庆、成都等20个城市(联合体)在列,标志着“车路云一体化”进入规模化落地发展新阶段,产业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在地方层面,国内城市在法规、应用示范、商业化试点方面已取得突破。比如,北京结合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实现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试点示范及“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建设;武汉通过积极推动Robotaxi商业化收费试点,已成为全国覆盖面积最大、开放测试里程最长的示范区。
二是技术方面。汽车智能化将围绕智能驾驶、AI汽车两条赛道展开竞争。汽车革命上半场主线是从燃油系统切换到电动系统的变革,下半场的竞争焦点又转移到了智能化和网联化,这次变革一方面发生在汽车之外,智能化基础设施通过车联网为汽车赋能。另一方面,汽车自身智能化使得汽车内部越来越像一个超级移动智能体,在人工智能时代,汽车内部智能化又出现了一次新的分化,将围绕智能驾驶、AI汽车两条赛道展开。
第一条赛道是智能驾驶,致力于解决汽车如何更“好开”的问题,目标是实现未来汽车无人驾驶。在汽车芯片、车载操作系统、不同等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以及人工智能在汽车应用等领域产生了许多创新成果;第二条赛道是AI汽车,主要解决的是汽车内部空间里如何更“好玩”的问题,与智能驾驶的“好开”形成互补。AI汽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大模型对汽车交互、娱乐、出行等功能的升级,是传统智能座舱概念的升级和拓展,是更高层次、更多内容的智能空间体。
尽管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已取得很大进步和成就,但在底层芯片、操作系统、算力设施等领域仍然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成都如何加快
推动“车路云一体化”?
锦观智库: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对城市交通系统和城市管理产生深远影响。业界看来,“车路云一体化”是智慧交通发展的基石。“车路云一体化”是什么?成都如何加快推动“车路云一体化”?
张永伟:“车路云一体化”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融为一体,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的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车路云一体化”系统运行离不开“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和“强大的云”。
“聪明的车”,是指通过加装自动驾驶套件系统和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精定位、超清摄像头等硬件设备,使车辆具备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力,它能够捕捉200米范围内的动态、静态物体的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并根据环境进行自我调整;“智慧的路”,是指通过部署先进通信和感知技术的道路基础设施,具有收集和处理来自车辆、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动态信息,传递实时感知信息至云端,再由云端或路侧终端协同车辆进行分析、决策和控制,提升车辆的感知能力及交通引导、决策能力,从而提升自动驾驶的级别和道路交通的安全水平;“强大的云”,是通过算法、模型收集和处理来自车辆、道路基础设施等的数据,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增强区域级的交通态势感知能力,进而实现全局的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扮演着大脑的角色。
成都是中国汽车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截至2023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709.9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63.3万辆。成都可结合自身实际和产业状况,加快推动“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落地,实现规模化应用。
一是推动“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全域覆盖。过去,试点建设以小区域为主,局限于小规模试点,而“车路云一体化”要通过分级、分类、分阶段建设实现城市全域覆盖,甚至达到跨域的互联互通。针对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重点路口、重点路段可进行高配置建设,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管理,其余大部分场景进行低配置建设,以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对设施隶属哪些部门建设、隶属哪些部门管理及其成熟的投资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分类,这种分类的方法有助于控制整体投资成本,避免不必要的高额投入,进而规避大量基础设施成本过高而实际使用率过低的现象发生。
二是转变“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应用思路。以往,城市建设高配置基础设施专门服务于极少量的高等级自动驾驶车辆,由于自动驾驶车辆数量有限,导致路侧设备利用率较低,这是过去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一个误区。因此,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实践中,应当转变思路,在应用上重点为有人驾驶汽车提供服务,特别是海量的存量汽车,从保障车辆行驶安全、提升出行效率、降低车辆能耗、提高乘坐舒适性等方面提升市民出行体验、改善司机驾驶服务。
三是完善“车路云一体化”落地的政策标准体系。“车路云一体化”要实现规模化发展,不仅需要国家部委出台指导性政策,还需要不同城市结合“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在众多场景下的应用,如公交场景、市政场景、高等级自动驾驶车辆上路场景等,推进相关政策、标准、法规的创新与实施。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将为“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化落地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效益最大化。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陈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