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夺走我们的工作吗?

2024-09-23 07:31:19 - 尹哥聊基因

尹哥赠书福利

各位小伙伴

又到福利大放送时间啦!

你最期待哪项科技取得突破?

欢迎留言分享

我们将从

回答互动问题+转发本文至朋友圈

的小伙伴中

随机抽取3名幸运读者

分别赠送

人工智能会夺走我们的工作吗?

《未来科技大爆炸》

各1本

福利活动常有

关注尹哥不迷路

活动截止时间:9月26日

(将会在9月27日的推文里公布获奖名单)

活动解释权归「尹哥聊基因」所有

人工智能会夺走我们的工作吗?

文 |汪诘

在前面的章节里,我们谈了未来世界的身份认证、5G和AR,每一种技术在不远的未来都有着激动人心的发展前景,让人十分期待。但是,我们下面要探讨的话题,可能会让人觉得喜忧参半,因为我要谈谈科技对未来工作的影响。

从“喜”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正在把人类从危险、枯燥的工作中逐渐解脱出来,人们的工作正在变得安全和轻松。但是,从“忧”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正在蚕食着原本属于我们的工作。

01

未来的就业

先来看一份数据:《2017年中国制造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0年时,中美两国制造业的总产值相差不多,但我国的产业工人却比美国多了10倍,约为1.14亿人。假如美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的话,那么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中国将会有大量的产业工人失去现有的工作。甚至,我们的工人数量会比美国还要少,因为从2013年至今,中国一直保持着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地位。

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新安装的工业机器人中,亚洲的份额占了全球供应量的三分之二,而我国的安装量则占了全亚洲的三分之二以上。也就是说,全球40%的工业机器人,都被用来武装中国工厂的生产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即使面对疫情,我国在2020年新机器人的增幅也超过了20%。

除了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也在遭受着人工智能的强烈冲击。所有机械重复性的工作岗位,都正在经受着人工智能的挑战。随着机器人在各个行业的逐渐普及,未来必将会取代人类的部分工作,而重复性体力劳动工作必然首当其冲。

2020年,中国的农民工人口总数仍有2.8亿,他们从事的绝大部分工作,机器人都能完成。并且这个数字是受到疫情影响而大大缩水了的。按照《智能红利》这本书上的说法,机器人全面应用后,将会释放超过2.4亿的就业岗位。

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普通的老百姓总是会低估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人们觉得人工智能并不能自主工作,它们只是人类的工具。但是请不要忘记,本来需要10个人的工作,在趁手的工具的帮助下,很可能只需要一个人就够了。

另外,人们还常常忽略那些我们熟悉的人工智能的存在。

比如说,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只有人工智能搞不定的事情才叫人工智能。

如果你还没有理解这个段子的笑点,那就让我解释一下吧。

在打字员还算得上是一个职业的年代,每分钟录入60个汉字就可以当一名合格的打字员了。当时,智能联想和整句输入绝对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但是现在,连每分钟能够识别300字的语音输入法,都没人把它当人工智能了。

现在打开你的手机,看看里面的应用,从天气预报到美颜相机,从语音助手到地图导航,几乎没有哪个应用是完全用不到人工智能的。但是,又有哪个应用会被我们称之为人工智能应用呢?几乎没有。只有自动驾驶、机器翻译、人脸识别等这些人工智能刚刚开始涉足但还不太胜任的领域,才会有人用人工智能来称呼它们。

围棋程序AlphaGo在首次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的时候,引来了全世界的目光。但2018年1月17日,腾讯公司的围棋程序“绝艺”在让两子的前提下战胜了棋王柯洁时,已经引不起多少人的关注了。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再过几年,没有人会把围棋类的手机App叫作人工智能了。但是,它们真的就是今天的人工智能。

与我们前面讲过的虚拟现实技术刚好相反,人工智能的发展比我们实际的感觉要快得多。如果你已经熟练掌握了技术飞轮这个工具,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人工智能技术会发展得那么快,理由其实很简单:人工智能的技术飞轮已经在转动,而不是即将转动。

让我帮你梳理一下。

第一,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还远没有抵达科学原理上的瓶颈。人工智能的水平主要依赖于算法、计算能力以及大数据的支持。在算法层面的变化几乎是无穷的。计算能力可以通过云计算的方式不受限制地扩展,还能够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而水涨船高,这样看来,人工智能在计算能力上也没有瓶颈。而人工智能依赖的大数据,则会随着我们的积累而不断增多。所以,总体来看,人工智能在科学原理上没有瓶颈。

第二,人工智能技术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不论是通过人工智能取代体力劳动,还是取代脑力劳动,都有着几乎无限大的市场空间。可能很多人只看到工业机器人取代产业工人的趋势,其实,一个更大的趋势是人工智能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代大量的相对简单的脑力劳动,比如写作、绘画、作曲、视频剪辑等。所以,技术飞轮的第二个关键点:市场需求,毫无疑问它是具备的。

第三,我没找到在这个领域有什么问题钱解决不了。事实上,涌入这个领域的热钱越来越多,据IT桔子数据显示,从融资交易事件来看,2009—2013年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风险投资处于起步阶段;到2014年明显活跃,当年投资破百,达到168起;2015—2018年更是连续4年增长;2018年中国AI投资达到723起;2019、2020年的融资交易量有所下跌;2021年国内AI领域风险融资事件数达到832起。

可以说,人工智能是未来最不缺少投资的行业之一。虽然即将失去工作的产业工人可能并不欢迎能够抢走工作的人工智能,但最终的决策者是企业的老板,所以,产业工人们不会成为人工智能推广的阻碍。

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人工智能技术飞轮的三个要点已经齐备,正在加速转动,不可能再停下来了。

02

“失业论”和“创业论”

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已经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了。

这对于人类的未来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对此,社会上恰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即“失业论”和“创业论”。

“失业论”的观点是,在未来,人类的工作必然会被人工智能逐渐取代。李开复是中国最早的人工智能专家,他曾经在演讲中悲观地预测:未来只有10%甚至更少的人才拥有工作的机会。那个时候,工作并不是为了赚钱吃饭,有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特权。当然,他没有说这个未来会是多久之后的未来。

而“创业论”的观点刚好相反。“创业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工作岗位总量并不会因为人工智能的介入而减少,相反,我们会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岗位来。

其实,同样是“失业论”,还有乐观和悲观两种不同的论调。

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会让人类的生产力大幅度提升,人类可能就此直接进入福利社会。没有工作的人,依然可以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可以用大把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读书、绘画、写作和旅行,或者天天过着打游戏的人生。人们的创造力将会因为不必工作而得到充分的释放。人们将拥有更高的知识水平。人类很可能因此而直接走上快车道。《奇点临近》的作者雷·库兹韦尔就是乐观派的代表。他甚至认为人类一旦走上了快车道,甚至会突破进化的限制,成为一个永生的新物种。在他看来,失业根本不算什么,创造力的释放才是关键力量,而人类的未来将一片光明。

但是“失业论”的悲观派看到的远景则比较灰暗。有一种观点认为机器人的全面普及是一种新的奴隶制。机器人是企业主的私人财产,这与奴隶制社会中,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一样。这必将导致财富进一步向着金字塔的顶端集中。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家伊曼纽尔·赛斯,就是一位“失业论”的悲观派代表。他认为,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会让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越来越低,这会进一步导致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下降,从而让社会经济增长停滞。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他们也看到了财富正在被极少数富人垄断这一事实,但他们仍然对世界的平衡发展保持着乐观态度,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创业论”。

在支持“创业论”的专家中,《失控》的作者,未来学家凯文·凯利是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一位。凯文·凯利认为,与聪明的人工智能协作将是我们首先要学会的事,虽然人工智能驾驶飞机的能力很不错,但我们仍然希望它能在飞行员的监督下工作。人工智能越是聪明,我们就越是能想出更多的主意,把人工智能用到以前不存在的领域中去。未来将会有数以万计的创业公司,专门去寻找人工智能可以应用的新领域,而这将提供数量巨大的工作机会。

我不知道你会支持哪种观点。在我看来,只有在一个不太长的未来,比如说100到200年之内,失业和创业才会并存。假如把时间拉到足够长,那不用怀疑,现在人类能做的事情,99%以上都是人工智能可以胜任的,甚至是作曲、绘画、导演等艺术类的工作,人工智能也是可以胜任的。2022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让像我这样的作家瞬间感到职业危机。你如果觉得人工智能从事艺术工作很不可思议,可以重点关注本书下一章的内容,在这一章里,我将带你深入了解人工智能与艺术的关系。

人工智能是一个正在转动着的技术飞轮,所以,它必然会在近未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我想以五年作为一个节点,大胆预测一下每过五年,会有哪些类型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而我们又能创造出哪些新工作。

03

展望未来有什么工作机会将被人工智能接替

第一个5年,未来5年内

手机、家用电器、汽车等标准化程度高、装配精度高且能够量产的生产线必然会成为第一批全面装备机器人的生产线。目前仍在这类企业工作的产业工人,也随时会面临失去工作的情况。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所有从事简单重复性工作的人员都将面临失业,比如收银员、银行窗口办事员、电话客服、建筑工人等,甚至有些你想不到的如影像科医生、律师助理、科研助理、金融分析师助理、初级会计等简单重复性的文职人员也会面临失业。这个时间很有可能比我预测的还快。

不过,同时也会有很多新的岗位被创造出来,这些岗位集中在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领域。比如说,很多企业对于销售人员、公关人员、运营人员的需求反而会旺盛起来,因为个性化的服务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个5年,未来5—10年内

可自主学习的通用型机器人开始量产。通用型机器人不再需要通过人工编程的方式学习岗位技能。它可以通过动作跟踪和深度学习来直接学会岗位技能。这就把原来需要对每一道工序进行程序设计的成本省掉了。通用型机器人的表现更像一个普通工人,你只要手把手地“教会”它做固定的动作,它就可以立即上岗工作了。

不过,一开始,机器人的昂贵价格依然会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到时候,可能会出现一种租赁机器人的商业模式,他们会以低于国家最低工资的租金,把机器人租给中小型工厂,并提供机器人的岗位培训服务。没有任何企业主会拒绝这一商业模式,企业没有任何的额外投入就彻底摆脱了劳动法的限制。只要有电,工厂就能持续稳定地生产。不过,会有更多的与教育、文化、娱乐等产业有关的新岗位被创造出来。

第三个5年,未来10—15年之内

这时将会迎来通用型工业机器人的大爆发。除了小型的家庭作坊式生产企业外,所有的大型生产企业的产业工人都将永久性失去工作,只剩下极少量的管理性工作岗位。现在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工人们,有必要为这个必然到来的未来做做准备工作了。

那些创造性强、工序模糊、非量产的工作暂时还不会被机器人侵占。

由于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环境比较固定,需要抓取的零件也有相对准确的位置,对计算机视觉的要求也相对比较低,这样的机器人执行固定任务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想让他们离开流水线随意走动工作,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在这个阶段,会产生一个名叫机器人服务业的新行业,推广、维护机器人并且对机器人进行有效的培训是这个新行业的主要工作。在机器人大量上岗的阶段,培训机器人这个新职业甚至会有一些人力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很可能一个机器人的上岗,就需要几个人参与上岗前的调试和培训工作。

第四个5年,未来15—20年之内

计算机的视觉技术很可能在15年后得到实质性的突破,这将使得机器人也能理解周围的空间环境,并且能够学习识别各种常见的物品。这将让工业机器人走下生产线,进入民用领域。这也会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这些通用型的机器人能做的事情非常多,比如说在快餐行业,炸薯条、制作汉堡或者给客人冲咖啡,都是机器人力所能及的。而家政、保洁以及环卫类工作的机会也将彻底消失。

通用机器人不需要重新编程,但是需要接受训练。在这个阶段,很可能出现一种叫作机器人教练的工作岗位。这项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对通用型机器人进行训练,帮助它们提高工作能力。这些机器人教练同时也是机器人的售后服务人员,他们的工作对于收集数据、改进机器人的工作水平至关重要。

在这一阶段中,人类可以选择去做一些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或者协作性比较强的工作,这类工作需要人与人之间频繁交换意见,并且提供反馈。短期内机器人还无法胜任这类需要频繁交流想法的任务。

04

理解自然语言是人工智能的转折点

理解自然语言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热点。我们的手机里一般都会有一种叫作语音助手的程序,很多人的家里也都有智能音箱。一些大公司的客服电话,有时候也能听到智能语音导航的声音。但是,这些程序目前只能与我们进行相当简单的交流,它们对于自然语言的理解水平仍然是较低的。

自然语言的语义理解,对于人工智能来说,真正困难的是常识的学习。比如说,我们在日常对话过程中,突然问了一句:“什么?”我们的意思就是想表达:“你说的上一句话我没听清,希望你能重说一遍。”但是人工智能缺乏这个常识,对于这句突如其来的“什么”就会难以领悟。

2022年,ChatGPT的出现已经标志着奇点临界,它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力已经足以令人惊叹。但我必须指出,尽管ChatGPT看上去已经可以用文字体现自己对自然语言的惊人理解力,但这种理解力与我们人类的理解力还有些差距。举个例子,当ChatGPT输出一个“你向左边看”时,它未必真正知道左到底在哪个方向,它只是在自己庞大的数据库中找到了与问题匹配的答案。但我毫不怀疑,用不了多少年,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将被人工智能彻底突破。

一旦人工智能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出现突破,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的水平一下子就会取得飞跃式的发展。虽然它们的工作能力没有改变,但学会语言会让它们看起来更有灵性。而我们则有可能通过交流的方式,教会和调整机器人的工作。这使得机器人不但可以独立工作,也能够与人协作了。

具备语言能力的人工智能,将有能力取代所有常见的人类工作,诸如做会议记录、查阅资料、接待客人等文职工作,机器人做起来肯定是得心应手的。这一阶段肯定会诞生一些外观极其漂亮的机器人,它们会取代人类做好各种服务和接待类的工作。一些专业水平比较高的机器人,应该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比如具备法律专长的机器人可以从事律师类的职业,具备医疗专长的机器人可以在门诊接待病人。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机器人,虽然可以进行自然语言的理解,但本质上仍然是专用型的弱人工智能。想让它们具备下围棋的能力,就需要下围棋的算法支持;想让它们能够当门诊医生,就需要对应的医疗诊断算法和数据库作为支撑。它们对自然语言的理解,不过是打开了与人工智能的语音交互接口而已。

自然语言的语义理解,很可能就是从弱人工智能突破到强人工智能的关键点。随后的人工智能,很可能会从专职向一专多能转变。你可以向为你做家务的机器人提出要求,让它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围棋,那么几天之后,它就可以和你对弈了。这种学习的过程,很可能与我们手机下载App的过程差不多。会有免费的围棋程序可以下载,也会有类似于AlphaGo和腾讯绝艺这样的顶尖围棋程序,但后者可能是付费或者会员制的。

你可能还希望你的家用机器人会弹钢琴或者会帮你化妆,这些都需要额外学习,而且不同的App的价格也会不尽相同。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时代的到来,将意味着具体工作的彻底终结。与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机器人训练师一样,在这样一个时代,设计一个可供机器人下载学习的学习包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岗位。有些很感性的工作,比如跳舞,也许可以手把手地教会一个机器人,然后再由这个机器人将新学会的技能打包上传,其他机器人下载后就等于学会了。这是一个与机器人协作和共同创造的时代。

此时,绝大多数非创造性的文职工作都可以由人工智能担任。外形酷似人类的人形机器人在这个时代也会大量出现。这一时代的到来,宣告着传统非创造性工作的终结。

在初期,有一些依赖人类高级创意能力的工作,比如写小说、导演、编剧、艺术创作等创意型工作,等级比较高的创作者还能比机器做得更好,机器只能取代平庸的创作者,但是我真的不能保证这种优势可以一直保持下去。

一旦弱人工智能突破了限制,成为强人工智能,它们很可能会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你可能很想知道,未来的人工智能,到底是否会具备情感和欲望。

对此,我的回答是,情感和欲望对人工智能来说,也只是一种“技能”而已。如果你希望它们拥有情感或者性格,那就让它们下载一个对应的数据包就可以了。数据与智能密不可分,即便对于强人工智能来说,也不例外。不管怎么说,它们的能力都将远远超越人类。突破之后的强人工智能,很可能能够做到包括完善自身在内的绝大多数人类能做的事情。

人工智能将是人类发明的最重要的一项工具。随着人工智能的逐步完善,我们必然会逐渐让出我们的工作岗位。我是一个乐观派。我愿意相信,即将发生的一切并非人工智能的侵略,而是人类自我的解放。当所有的工作岗位都成为历史时,人类这个物种将完成一次升级。我挺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就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OpenAI发布了GPT-4Turbo和GPTs,这离我写下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畅想仅仅过去了一年时间,人工智能已经彻底突破了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的“奇点”就这么在人们的错愕中突然而至。从这之后,人工智能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从各方面透露出的消息来看,GPT-5也即将训练完成,这将是第一个通用型人工智能,它会在所有需要人类智力的领域超出人类的平均智力水平,这已经不是科幻,未来已来。

05

书籍及作者简介

人工智能会夺走我们的工作吗?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