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重”要的事,天津15部门发文!

2024-09-23 09:41:32 - 天津发布

转自:天津发布

日前,市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印发《天津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本市重点从加强科普宣传、动员社会广泛参与、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提高精准管理水平、加强监测与效果评估等五个方面下功夫,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9月22日,2024年天津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现场宣传活动暨天津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启动仪式举行,此次活动以“保持健康体重,助力健康人生”为主题,通过解读体重管理核心知识和运动处方、发布体重管理主题宣传视频以及健身操、八段锦现场展演等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合理膳食、健康体重、“三减三健”等相关知识技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市民体重管理意识,强化了“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健康理念。

这件“重”要的事,天津15部门发文!

这件“重”要的事,天津15部门发文!

全文↓

市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关于印发

天津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爱卫办、区委宣传部、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商务局、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金融监管局、体育局、工会、团委、妇联:

现将《天津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4年9月13日

天津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关于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卫医急发〔2024〕21号)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天津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发〔2019〕33号)有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倡导和推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切实减少因肥胖导致的多种健康问题,我市启动实施“体重管理年”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自2024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二、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倡导,提高全民体重管理意识

(一)强化体重管理科学指导。广泛深入、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体重管理指导原则。加强公众食品营养和饮食文化教育,积极倡导吃动平衡、“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健康体重、科学动态管理体重,消除体重认知误区,提高科学健康知识的传播力和可及性。引导公众自觉进行体重管理,推动体重管理逐步形成社会共识。(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创新体重管理科普形式。丰富体重管理科普形式和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推动体重管理科普宣传和知识技能宣传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医疗卫生机构、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进商超、进宾馆、进餐馆食堂、进交通场站等,逐步扩大体重管理知识普及的覆盖范围。发动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运动员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宣讲健康知识,传授健身技能,不断提升群众体重管理能力。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爱国卫生月、全民营养周、中国减盐周、全国高血压日、世界卒中日、中国学生营养日、“健康中国母亲行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体重管理宣传活动。结合“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周年纪念日、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全民健身文化宣传,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结合节日、假期等特殊节点,开展科学有效应对“小胖墩”“节日胖”“假期肥”等体重管理问题的科普宣传。(市卫生健康委、市爱卫办、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委、市体育局、市疾控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体重管理科普能力。充实体重管理专家力量,壮大科普队伍。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的体重管理培训,提升宣传指导能力。持续开展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组织参加“健康科普好声音”科普演讲和科普展演大赛等活动,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等专业人员的体重管理科普能力。鼓励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保健医生开展体重管理相关科普工作。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体重管理或肥胖防控方面的典型做法、特色实践、先进技术等,并加强推广。(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市体育局、市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提升体重管理效能

(四)积极营造体重管理社会支持性环境。推广使用“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等合适的体重管理工具,鼓励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等配置体重秤,有条件的配置体成分仪。扩大健康小屋/健康加油站社区覆盖范围,进一步打造群众身边的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智能健身房、多功能运动场等支持性环境,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并加强动态管理。加强健康单位建设,鼓励单位为职工健身提供基础设施和条件,组织体育竞赛和体育兴趣活动,营造和谐、健康的工作氛围,增强职工身体素质。推进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建设,校园内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面向单位食堂、餐饮企业开展合理膳食宣传活动,鼓励提供“低盐、低脂、低糖”等健康菜品,引导公众了解营养成分信息,养成合理膳食习惯,提升营养健康场所创建质量。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行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一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扎实做好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组织“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健康城镇健康体重”等全民活动,不断提升居民体重管理意识。鼓励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有效参与体重管理,充分发挥支持保障作用。(市爱卫办、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体育局、天津金融监管局、市疾控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强化家庭体重管理的重要作用。将体重管理纳入健康家庭建设重要内容,培养家庭健康生活方式,倡导自觉将健康体重作为家庭生活新理念,做到“三知一管”(知晓健康体重标准、知晓自身体重变化、知晓体重管理方法、科学管理自身体重)。推进弘扬良好家教家风和家庭文明建设相结合,在每年全国家教家风宣传月期间,宣传体重管理典型家庭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依托家教家风实践基地、社区妇女儿童活动阵地等载体,开展体重管理科普宣教活动。强化父母是儿童健康教育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培养儿童青少年形成动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的健康习惯。鼓励家庭成员定期测量体重,加强相互提示和监督,掌握科学烹饪技巧,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降低聚集性家庭肥胖风险。(市爱卫办、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体重管理中的作用。开展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与运动指导原则、慢性病患者食养指南、肥胖症诊疗规范等相关技术文件宣贯培训,做好各类运动处方的管理和推广,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护人员体重管理技能和肥胖症治疗服务水平。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整合相关专业资源,提供肥胖症诊疗服务。将体重管理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及时向签约居民提供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加强营养指导员培训,发挥营养指导员在基层营养健康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开展体重管理技术指导和健康咨询活动。(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七)发挥中医药对体重管理的技术支撑作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养生保健优势,为各类人群提供中医药保健指导服务,推广体重管理中医药诊疗方案和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设立肥胖门诊,规范开展中医药干预工作。积极推广妇女、儿童青少年肥胖治未病干预指南。(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八)倡导健康消费新理念。积极宣贯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广健康饮食理念,不断提升群众对健康饮食的认识。积极利用体重管理新技术、新成果,引导健康企业研发体重管理新产品。开展校园和餐饮业合理膳食科普宣传活动,提高群众正确认读食品营养标签的能力。推动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积极发展健康食品产品形态,合理降低加工食品中油、盐、糖的含量,满足广大群众对营养、健康、安全兼具功能特性食品的需求。推动体育健康产业不断创新,丰富科学锻炼方法和器材,开展常态化体质监测,科学评估运动能力,提升身体素质。(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委、市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提高体重精准管理水平

(九)孕产妇体重管理。持续加强孕产妇体重管理、营养评价和身体活动指导,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在提供婚前保健服务时,对体质指数(BMI)异常人群进行饮食和运动的优生健康指导,促进孕前维持适宜体重。推广应用我国孕期增重标准和孕产妇营养保健服务指南,加强育龄妇女合理膳食与科学运动,推动孕产妇营养门诊建设,做好妇女围孕期营养保健咨询、指导和干预服务。为孕妇制定个体化的妊娠期体重管理图,指导妊娠期体重规律增重,开展妊娠期营养与运动宣教,为增重异常的孕妇提供膳食营养指导。管理孕产期营养相关合并症和并发症,开展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心源性疾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早期筛查和干预,指导产后减少体重滞留,预防低体重儿、巨大儿以及早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减少肥胖的代际传递。(市卫生健康委、市总工会、市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体重管理。扎实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规范提供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务。加强科学育儿咨询指导服务,强化体格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运动(活动)指导,对于0~6岁儿童健康管理中发现的超重、肥胖的儿童,及时进行指导,促进吃动平衡,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做好学龄前儿童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项目,监测儿童健康营养状况,对肥胖、血压异常、糖脂代谢异常的高危儿童和异常儿童进行早期发现,通过健康教育、平衡膳食、合理运动等干预措施预防成人慢性病发生。(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学生体重管理。推进健康学校创建行动,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落实课程课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实行中小学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广泛开展校园体育赛事活动。配齐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提升学校医务室体重管理能力,帮助超重、肥胖学生做到“一减两增,一调两测”(减少进食量、增加身体活动、增强减肥信心,调整饮食结构、测量体重、测量腰围)。积极开展儿童青少年的合理膳食、主动运动和心理干预等保健工作。丰富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组织适宜青少年的运动项目比赛,营造关心支持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氛围。开展大学生“放下手机、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体重管理。组织大学生阳光体育系列赛事活动,提升大学生体育竞技水平。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不断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鼓励各高校面向大学生开设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心理健康、科学生育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对家校发现的生长迟缓及肥胖合并疾病的学生,及时引导至相应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个性化营养、运动指导或医学治疗。(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职业人群体重管理。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健全职工健康档案,鼓励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综合评估体质状况。利用多种资源和平台载体,加强职工健康教育,培养健康工作方式。鼓励举办各级各类职工运动会,丰富职工体育健身活动,提高职工的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市卫生健康委、市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老年人体重管理。加强老年人体重管理,倡导家庭成员积极主动学习老年人体重管理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家庭养老水平。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健康指导作用,指导老年人选择适口餐食、坚持适当运动、维持适宜体重,定期测量体重、身高、腰围和基本运动功能等指标,开展体重管理综合干预指导,预防肌肉减少及肥胖,减缓机能衰退。持续推进基层慢病管理中心建设,加强超重、肥胖等慢病危险因素控制,优化慢病管理流程和体验,鼓励为老年人提供线上咨询、送药到家、居家管理与监测等服务。鼓励和支持城乡社区、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和有资质的社会组织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老年人体重管理教育。(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体重监测与效果评估

(十四)完善监测信息互联共享和数据有效利用。完善监测信息互联共享机制,盘活现有体重监测数据,开展体重管理政策评估,及时调整体重管理策略。持续高质量开展营养与慢性病相关监测,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知信行调查,为后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数据依据。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开展体重状况监测,及时掌握人群体重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变化。(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十五)开展体重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和转化应用。加强体重变化规律和机体代谢的基础研究,推进体重相关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早期精准诊断、预防、治疗技术研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相关项目。加强体重管理相关医药及穿戴设备的研发运用,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体重管理模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定个性化营养、运动干预方案中的应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共同推进体重管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市卫生健康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组织实施

体重管理作为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各类慢性病防治的关口前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体重管理工作,完善管理机制,确定工作目标,制定本区、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体重管理年”活动方案及年度计划。加强“体重管理年”活动与爱国卫生运动、健康中国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以及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有机结合、整体推进,形成促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的强大合力。各区各部门要对“体重管理年”活动情况进行评估,结合职责分工督促体重管理相关工作任务落实及目标实现,及时发现问题,协调推动解决。(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