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需要加油

2024-09-23 17:29:02 - 第一财经

(本文作者杨峻,金融资深人士)

2024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三,金融从业人员情绪有些低落。这里就几个热议话题聊上几句,大家一起做一些思考。

1、万物有周期,金融业也难免

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息息相关,既服务于实体经济,也从属于实体经济。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因此,金融行业增速放缓在所难免。尤其是在前些年高速扩张的背景下,金融机构数量大幅增加,造成供给过剩,去产能势在必行。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截至2023年底,光村镇银行数量就超过1600家,占比超过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三分之一。部分机构经营不规范,又盲目扩张,暴露了很多风险,非但没有起到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反而把金融风险外溢到了全社会,浪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

当前的金融供给侧改革必然伴随着阵痛。从做大转向做强,从重数量到重质量,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

2、金融业需要回归“初心”

撇开经济周期的原因,金融业的困顿也有其自身原因。核心问题在于一些机构在盲目扩张的过程中,忘记了“初心”,“以客户为中心”成为了口号。

金融的核心价值是风险定价能力,做好资金与资产的匹配。然而,一些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定价、内部考核激励上过于短视,追求自身的规模和盈利扩张,没有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比如,前期一些企业家不理性,有了一些积累就盲目搞多元化经营。部分金融机构非但没有识别、控制好风险,反而推波助澜,搞出一地鸡毛。恒大的案例就很典型,不少金融机构损失严重,令人扼腕。零售信贷也有类似情况,一些机构给不适合贷款的人放贷,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和争议。

再比如,过去几年中,公募基金强势崛起,投资者经历了对基金趋之若鹜到避恐不及的转变。虽然有周期本身的原因,但也有部分基金公司“以销售为导向”,为了多赚管理费,过于重视规模扩张。在市场高点时,为了迎合投资者“追涨杀跌”的盲从心态,明知“好卖不好做”,仍然大规模发行产品。最终导致客户“套在高位”,获得感很差。而与此同时,基金公司却坐拥高额管理费。社会舆论对于公募基金行业的微词、甚至指责也不能说毫无道理。

这些都很值得业内人士反思。“以客户为中心”一定要落地,做实。

3、金融体系建设,要更重视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金融解决了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之间的价值和收入配置的问题。一个健康、有效的金融市场,能够将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起来。

然而,目前我国仍然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但间接融资并不适合所有公司。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本身刚刚起步,缺乏抵押物与有效的担保措施,如果强行依靠银行贷款,那大概率是双输。企业无力偿还债务,银行不良率也会上升。

金融中介的职能,是将各种性质、风险偏好不一的资金适配给合适的资产,不可能靠银行包打天下。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更需发展直接融资。硅谷之所以成为全世界创新的发源地,苹果、谷歌、特斯拉之所以成为伟大的公司,背后都有着创投资本的功劳。

从企业生命周期看,尤其是以高科技企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企业,初期风险大,失败率高。此时就需要风险偏好较高的股权投资介入,与企业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当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则需要银行信贷的支持。银行贷款不会稀释原股东的股本,同时也具有‌灵活、低成本、快速获取等优势。后续,企业如果选择上市,继续做大做强,则需要券商的辅助。

4、金融行业必须尊重法治,尊重专业,尊重契约精神

金融风险天然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外溢性的特征,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很高。而市场的参与者是人,人性天生具有贪婪与非理性的倾向。金融风险管理就涉及专业与人性的纠葛,相对比较复杂。在一个未加约束的市场中,很容易发生前人赚收益,后人担风险的事情。

因此,金融必须靠法治,而不是凭人治。必须靠专业,而不是看感觉。必须靠契约精神,而不是人情世故。通过法治框定市场底线,通过专业追求价值上限,通过契约精神确保系统运行顺畅。

5、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有人说,金融是虚拟经济,不是实体经济,无法实实在在推动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然而,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看似“虚”的金融,却与很“实”的新质生产力息息相关。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截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新三样”背后,都体现了金融的价值。从无到有的初创期,有创投资本的呵护。从有到优的发展期,有银行贷款的支持。做大做强的腾飞期,在券商辅助上市后,获得更多资本市场的助力。“新三样”真正依托“实体+金融”双兵作战,在全球竞争中立足。

我国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需要强大的金融体系支撑。

6、能者多劳多得

薪酬是当下金融业很敏感的话题。在过去几年中,金融业以“规模”论英雄,一些没有能力、也没有贡献的从业者凭着胆子大、甚至歪门邪道的方式拿到了高薪。并且洋洋得意,奢靡成风。这的确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需要严加惩治。当市场正本清源后,金融业是否从此就与高薪无缘了?

在传统的认知中,能者多劳,多劳也应多得。因此,我们的关注点不应是薪水高低,而是能力、付出、贡献。金融不仅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在风险定价、配置资源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品质要求相对较高,给予适当高的薪酬也是合理的。

当然,高薪不是没有天花板,不予管控。高薪反而更需要有科学严谨的薪酬激励制度进行规制。高薪的另一边必然要求高能力+高贡献,武功和战功缺一不可。然而,如前所述,金融行业是如此特殊,因此如何评判武功,如何量化战功至关重要。否则很可能发生错误激励,滋生道德风险。因此,金融从业人员的薪酬激励需要内部考核+公司治理+外部监督多重约束。确保薪酬与个人能力相匹配,与个人贡献相匹配。

从全球来看,经济强国,无一例外都是金融强国。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经济高速增长,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是,金融的重要性不仅要体现在对GDP的数量的贡献,更要有质量的贡献。我们已经进入了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不能只看眼前得失,更应关注长期价值。尤其是处于转型的阵痛期,更要坚决摒弃对规模的盲目追求,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切实做好风险管理,有效做好资源配置。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金融业和金融人的价值。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金融行业需要加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