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的投资逻辑悄悄变了

2024-09-23 18:52:32 - 格上理财

消费品的投资逻辑悄悄变了

作者:其中

这几天跟行业里的人有一些深度交流,有一些体感。有点累,简单说两句吧:

有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传统意义上的品牌在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流量。

我们都得承认一个基本事实:除了那些超级品牌,比如苹果、特斯拉、星巴克、海天酱油、格力空调,消费者越来越难在脑海里记住更多的品牌了——因为现代社会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了,已经超越大脑的负荷了。

而且超级品牌如果一段时间不发声,也会被用户忘记的。几年前还占满汽车头条的特斯拉,今天是不是换成小米SU7了?

因为很早以前,品牌的底层逻辑是占领用户心智。

大概在1950年代,电视机开始走进美国的千家万户。当时的电视机,和今天的互联网一样,被视作是革命性的东西。

电视机的普及,带来了非常多的变化。最大一个变化就是,品牌的兴起。一大批的消费品牌,都是在那个时候成长起来的。靠着电视机稀缺的广告时段,品牌们建立起牢固的心智,而且相对来说是有一定的壁垒的。

消费品品牌投资的黄金时代,也是自那个时候起的(读历史就会有这个好处,所有的新鲜事,历史中都能找到答案)。

而如今,对于消费者来说,与其绞尽脑汁记忆层出不穷的新品牌,不如干脆躺平、被动的来等流量投喂。

当下,科技平权,以及千人千面的算法,让创立品牌的门槛越来越低。现在只要有持续不断的流量曝光,就会可以在一个圈层里建立起一个草根品牌,而且不同的圈层之间,并不需要相互认可。

这是当下互联网时代,品牌的底层逻辑的第一大变化。

在以前,品牌是有很强大的背书能力的,即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要你听说这个知名品牌时,你大概率也可以闭着眼睛买它的产品。

但是当下却不同了。信息高度透明,绝大多数产品都有详细的产品信息披露,很多还有许许多多的用户评论,或者是第三方测评,包括文字,图文,视频,各种形式。

这些高度透明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取代品牌的背书。

这是互联网时代,品牌的底层逻辑的第二点变化。

不论是流量驱动,还是信息透明化,最好的载体是内容。不论时代怎么变化,人们无时不刻都需要用内容来填充自己。植入了产品信息的内容,在算法的加持下,本身就是一则则的精准广告。

今天,如果你要做一个品牌,最重要的事就是让关于你的品牌关键词,在互联网上到处可寻、热度不减。带有你的品牌关键词的流量越大,意味着消费者记住你的几率越大——不对,消费者已经不去记忆了,持续曝光就足够了。

我从很多渠道了解到,去年一年,头部的消费品品牌,都在抖音、快手、视频号上疯狂的买量了。京东也开始要拿10亿来补贴内容电商了。谁的认知最先反应过来,谁就最容易收获红利。

一个不做内容营销的品牌,是注定要被消费者忘记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立即行动,不要犹豫。

我们得承认,马斯克和雷军,都是懂流量的。最新的流量王,非雷布斯莫属。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