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梦与诗

2023-10-04 07:02:33 - 羊城晚报

□彭桐

苏东坡当年在广东惠州,因“报道先生春睡美”的乐活而让政敌无法安睡,结果被再贬到更偏远的海南岛。

仓皇过了让人头晕目眩的琼州海峡,又由海口西行走“月半弓”,在绍圣四年(1097年)七月二日,苏东坡终于抵达昌化军贬所,即今天的儋州市中和镇。

当时这是个“非人所居”被中原人士谓之“十去九不还”的绝地,《儋县志》称:“盖地极炎热,而海风苦寒。”苏东坡在给惠州服官的老友郑嘉会等人信函中也提到:“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

苏东坡过上了一生中最为清苦艰辛的生活,然而他很快写出了颇有情趣的诗作。他梦到儿时快乐嬉戏和父亲监督其读书情景,便以诗作《夜梦》记录。这首诗以“并引”的形式作题记:七月十三日,至儋州十余日矣。澹然无一事,学道未至,静极生愁。夜梦如此,不免以书自怡。

在这里,苏东坡谦称愁生是因他还没达到超脱、达观的境界。枯坐愁闷的日子,常常做梦,这是他有记载的到儋州继梦归惠州白鹤山居后的第二个梦。闲来无事,梦回儿时:

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始及桓庄初。

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

我生纷纷婴百缘,气固多习独此偏。

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留书绕缠。

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丘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夜里做梦回到童年,嬉戏玩耍时,父亲要检查功课,便急忙奔向书本。本来应该把一本《春秋》读完了,可现在只大略读到桓公、庄公部分,因此惊恐不安、坐立不稳,就像被鱼钩钩住的鱼。

这里突出了儿时苏东坡的“好玩”,接着诗锋又转言其“好学”:这一辈子被各种事务纠缠,却还有各样爱好,对书情有独钟。搁置书本为皇室服务40年,仕宦如过眼烟云,唯有书本始终相随。看看自己比孔子谁更勤学?孔子读《易》把牛皮带子翻断三次,自己应更努力,当以犀牛的皮来做带子!

读这样的梦与诗,让人怦然心动。

苏东坡描述的儿时嬉游、父责走书带有较强戏剧意味,冲淡了思绪的低沉,也让他暂忘现实生活的艰辛与苦闷。他强调用功读书,也把仕途的不顺和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感瞬间冲淡。诗末尾与孔子的勤学比较,也让后人再见特有的东坡式幽默。

苏东坡一生特别注重亲情。他不仅时时与弟弟苏辙书信往来,互赠建议,在贬谪儋州旅途中,不时以函询及亲友,了解各自近况,牵挂于心。过海到海南时,他还在所寄信中称赞堂嫂“贤惠通达,教子有方”。

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幸遇大赦,量移廉州,六月渡海北返。这年正月初七,听说曾经因“塞”而向东流的黄河在河南内黄决口因“疏”又“已复北流”,应验了他曾经所作的论断,有感而发作诗二首。

在第一首诗中,苏东坡讲到流落天涯习惯了过人日(正月初七),寄望回归大陆渡过“鬼门关”,还从数论治理黄河想到贾让,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元宵节的期待,诗开头两句说到梦孙一事:“老去仍栖隔海村,梦中时见作诗孙。”

——“年老了依然栖息在远离大陆的海边村庄,梦中常常见到会写诗的孙儿!”这个孙儿是指苏符,为苏东坡长子苏迈所生,字仲虎,幼能作诗,颇为人喜,故苏东坡称之为“作诗孙”。

读苏东坡的诗和梦,让人仿佛看到他永不泯灭的浪漫与旷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