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侯晓楠:文化出海“新三样”从“卖得出去”到“走得进去”“留得下来”

2024-10-04 07:48:58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阅文侯晓楠:文化出海“新三样”从“卖得出去”到“走得进去”“留得下来”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年来,以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游戏为代表的文化出海“新三样”在国际市场上高歌猛进,初步形成了更为市场化、规模化、年轻化的出海新生态。

上海具有较为成熟的数字产业优势,具备融汇中西的多元文化底蕴,是中国IP连接世界的重要桥梁。新形势下,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打造文化出海的“火车头”,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贡献力量。

「出海新范式」

2023年,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额达1621亿美元。文化出海“新三样”不仅在规模上持续增长,还在做精内容、做透市场、做强产业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实现从“送出去”到“卖出去”的新突破,深入全球青年潮流文化之中。接下来,还需更进一步,从“卖得出去”到“走得进去”“留得下来”,打造全球流行的中华文化IP。

“卖得出去”是第一步。做精内容,是数字文化产业提升全球竞争力的根本。以影视出海为例,国产剧不仅出口规模实现了增长,还从过往以亚太市场为主覆盖至更多的欧美国家。题材类型也不断拓宽,在古装剧之外,都市、家庭、青春、悬疑等类型剧接连出海,初步显现百花齐放的国剧出海趋势。在TikTok(海外热门短视频社交平台)播放量排名前50的中剧中,现实题材已经占据半壁江山。每一个新类型的扩充,意味着有更多的新受众和市场在欣赏中国影视、亲近中国文化。

“中国出品”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发行模式也更加灵活。过去,国际平台采购中国影视作品往往先看作品在中国播出的效果和口碑,再决定购买,并以二轮的方式播出,首轮同步的内容不多。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文艺精品走向海外,这一惯例正在被打破。今年,阅文就有多部影视作品与迪士尼、索尼影业合作,在海外同步发行。

更重要的是“走得进去”。近年来,《甄嬛传》《繁花》《庆余年》等在台湾岛内引发年轻人追剧热潮;还有外媒评论,“目前,中国剧集的受欢迎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剧的火爆,与“ChinaTravel”(中国旅游)成为海外“流量密码”一样,背后都是中国魅力的体现。

以创新、年轻、交互的内容体验,找到文化出海、文明交流的最大公约数。一方面,年轻人是中国数字文化产品的主力用户。起点国际平台的数据显示,海外读者中“Z世代”的占比高达八成,海外签约作家中“95后”“00后”作家占到七成。另一方面,以故事为桥梁,能够实现民间的、自发的、活跃的交流互鉴。在故事中,中国文化是亲切的、有温度的,也是令人喜闻乐见的。透过一次次热议话题,海外读者既能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也能感受尊师重道、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

从看中国网文,到聊中国文化,再到写中国故事,有大批海外读者走上了创作道路。目前,仅起点国际平台就培育出约43万名海外网文作家,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喜欢在作品中借鉴中国题材、融入中国元素,催生形成了中国故事全球化写作的新现象。

关键在于“留得下来”。IP要有留存性,不能昙花一现。全球经典IP,如迪士尼、漫威,都是陪伴一代代人成长、经得住时间和市场考验的常青IP。

新形势下,中国IP登上世界大舞台,必须直面全球各大平台、海量作品的竞争,更需以长期主义的耐心与定力做好IP在全球市场的发展规划。依托独特的互联网基因,我们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以更高的效率跑通迪士尼模式,构建中国特色的IP产业体系。

阅文侯晓楠:文化出海“新三样”从“卖得出去”到“走得进去”“留得下来”

阅文IP登上新加坡地标。

「五个发力点」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中国数字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带来新的战略机遇。上海是数字文化产业重镇,应聚焦文化出海高地、引领IP出海源头、打造全球共创基地、链接全球产业生态,开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新局面。

一是打造全球共创平台,培育复合型文艺人才。

人才是文化产业的根本。数字文化产业以开放的机制,汇聚广泛、多元、年轻的创作力量,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载体。

对上海而言,尤其要适应文化新业态,培育和吸纳一大批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一是汇聚“科技+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既懂中国传统文化,又掌握互联网前沿技术,能够加速中华文化符号的国际化、现代化传播。二是打造全球共创平台,吸引海内外优秀创作人才。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指导举办的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仅去年就汇聚了18个国家的优秀创作者。接下来,可进一步发挥相关国际性项目的作用,打造全球创作者盛会,汇聚海内外人才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上海精彩。

二是培育文化精品,打开“读懂中国”新窗口。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国IP走向世界的底气。无论是《庆余年》中的中国诗词,还是《我的阿勒泰》的风土人情,都体现了“中国出品”的独特魅力。其中,一个范闲殿前背诗的名场面就让海外观众非常“上头”,单个片段的观看量达到150万;有观众留言表示,自己开始查阅剧中的唐诗宋词。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上海精彩,既需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全球性表达,也需要秉承强烈的现实主义关怀,浇灌生活之树、书写时代之光。实践反复证明,能够被海外用户理解、共情、认同的内容,才具备“留得下来”的潜质。无论是在内容叙事上,还是体验方式上,我们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让“中国性”文艺成为“世界性”语言。只有聚焦提炼人类共通情感,中国IP才能真正与世界共振。

阅文侯晓楠:文化出海“新三样”从“卖得出去”到“走得进去”“留得下来”

三是紧抓前沿科技,以创新打造文化出海“加速器”。

上海对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规划,与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相辅相成。接下来,可进一步形成双向促进的产业循环。

以网络文学出海为例,中国网文的内容存量与出海转化量之间还存在巨大缺口。近年来,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翻译产能和效率有了大幅突破。今年上半年,起点国际平台畅销榜排名前100的作品中,人工智能翻译作品占比约为40%。同时,语种数量也有拓展,覆盖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德语、法语、印尼语等,触达地区和用户越来越多。

伴随优质内容供给量的扩大,我们在海外有机会培育出更多“好苗子”,并在IP源头期就在海外扎根生长。下一步,还可积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赋能场景,打造文、漫、有声、衍生等一体化体验平台。

四是做强产业融合,“抱团出海”打响文化品牌。

近年来,中国数字文化出海基本形成立体化、生态化的传播格局,如互联网平台“造船出海”、内容企业“借船出海”、广大创作者“搭船出海”。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政策支持和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国剧在海外的好口碑,就是影视行业同仁依靠一部部优秀作品共同打下的局面。

上海培育集聚了一大批数字文化企业,可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跨界融合,通过资金、技术、内容、平台等多维度合作,放大产业集群优势,形成互利共赢的出海生态:一是打通内容与渠道;二是促进多业态融合,推动文化与旅游、商业、体育等行业深度融合,面向海外市场培育线上线下文化新业态;三是创新IP产业链模式,推动文学、影视、游戏、衍生等产业链联动。

五是链接全球资源,应用全球经验。

文化只有在交流互鉴中,才能不断繁荣发展。近年来,中国数字文化企业不断拓展国际合作模式,从海外发行、版权交易、授权开发向联合开发、国际共创积极拓展,致力于打造全球化IP。

“开放、创新、包容”是上海的城市品格。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开放合作是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可集中搭建上海文化对外展示窗口,更好对接海内外资源;另一方面,可牵头搭建海外产业对接平台,尤其面向一些体量偏小的海外市场,形成上海品牌集群,提升规模影响力。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打造文化出海高地,需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寻找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共鸣。要在文化立场上坚持主体性,深挖中国文化特色与底蕴;在内容生产上坚持创新性,为中国IP打开广阔舞台;在产业发展上秉承包容性,广泛吸纳先进技术与全球经验,在全球语境中保持前沿竞争力。

(作者: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