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东馆读者不减碳排减少20%,全因藏在“一本书”里的数字秘密

2023-01-04 05:22:00 - 上观新闻

摘要:上图东馆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入选住建部首批智能建造创新服务典型案例。

上海图书馆东馆读者不减碳排减少20%,全因藏在“一本书”里的数字秘密

“高大上”的建筑数字化转型,如今开始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元旦期间,许多留沪市民出门打卡城市人气地标。开业不久的上海图书馆东馆同样“座无虚席”:人们在这里阅读备考时,灯光、空调、分拣设备在无声中全力运转。然而数据显示,在人流增加的同时,图书馆碳排反而下降20%,管理效率却提高10倍。原因就是藏在书本里的数字秘密。

建筑是全行业的碳排“大户”,碳减排不仅要依靠绿色材料,还要在使用过程中,结合数字化技术,降低运维能耗。上图东馆就是一个全新试点,其建筑面积达到11.5万平方米,在落成之际,就拥有许多标签,如“全球世界级城市中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超大规模带来了运维难点,480万册全开架藏书如何管理,每年400万人次和上千场学术活动所产生的能耗怎么解决……

在图书馆内搭建的一套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破题关键,由上图东馆建造总承包企业自主研发,能把建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无缝衔接”到运维阶段。也就是说,智慧运维平台搭建在BIM(建筑信息化模型)基础上,集成了楼宇自控、能源监测、视频安防、图书分拣、报修服务等各个系统数据,相当于在电脑里绘制了一个有生命的上图东馆数字孪生体。

上海图书馆东馆读者不减碳排减少20%,全因藏在“一本书”里的数字秘密

上图东馆有6000个阅览席、数百万册书籍,每天的图书分拣量很大。“分拣系统末端有60台接收书箱,书箱满了就得更换,肉眼盯着耗费人力,不盯着就会影响分拣效率。”总包单位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智慧运维平台项目负责人说,为了解决这一痛点,团队在图书馆建造阶段就预留了数据接口,开发微信小程序,对分拣小车实时监控,让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可以接收到故障报警和更换书箱的自动提示。运营两个月时,上图东馆的图书分拣运送达到9675次,维修响应时间从原来的一小时降低到一刻钟,较上图老馆的管理效率提升了10倍。

上海图书馆东馆读者不减碳排减少20%,全因藏在“一本书”里的数字秘密

上海图书馆东馆读者不减碳排减少20%,全因藏在“一本书”里的数字秘密

原来每天要做的抄电表工作,现在通过智慧平台可以直接“拉清单”获取电表数值,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不仅如此,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状态,都能在平台上一览无余。坐在大屏前,图书馆的冷机运行、类型、台数、送出水温、空调机风量、风温及末端设备的送风温湿度、房间温度、湿度等几十个参数一目了然,水泵启停、阀门开启度、各管线水温、流量也能直观监视。在无遮挡的开放区域,智能安保系统还能实时监测和管理人流,人数误差仅5%。在户外平台等危险区域布设的智能识别摄像机,还能识别穿越警戒线、高空坠物等危险行为,以脸搜脸技术可以辅助处理公共建筑中常见的孩童走失问题,把处理响应时间从30分钟压缩为5分钟。

以碳排放为例,智慧运维平台的能耗大数据系统可以实时计算图书馆的碳排放情况,辅助开展碳盘查,查看建筑碳排放趋势,分析是否达到绿色运行指标。一旦排放值异常报警,系统会挖掘出异常区域,帮助工作人员进行巡查和解决。在严格“监管”下,图书馆投运以来的碳排总量减少20%。

通过AI技术覆盖管理盲区,上图东馆又创下一个“第一”,成为全国首个应用智慧运维平台实现全生命期BIM应用的大型综合图书馆。平台被纳入国内首批面向公共建筑智慧建造和运维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现已通过市经信委验收和CNAS软件测试认证,并入选成为住建部首批智能建造创新服务典型案例。

栏目主编:陈玺撼

题图来源:东方IC

图片编辑:雍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