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医疗救治中发挥哪些作用?南北方地区为何有不同的药方?这场发布会给出答案

2023-01-04 07:39:00 - 大河网

转自:河南商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1月3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中医药局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出席发布会,介绍中医药医疗救治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会上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在各级医疗救治实践中,中国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对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农村是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保障的重点地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是健康服务的重点人群。要抓好农村地区防疫体系运转、药品供应、重症治疗、老人儿童防护等工作,加强日常健康服务,突出重点人群管理,提供分级分类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要发挥好中医药的作用。

中医药在医疗救治中发挥哪些作用

国家中医药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表示,中医药在治疗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于患者可以分层干预。当前,流感、感冒、新冠交织在一起,患者可以选择对症使用的中药居家进行治疗,减轻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挤兑风险和压力。

第二,可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对于轻型普通患者,中医药可以缩短病毒清除时间,缓解症状。对于重型、危重型的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阻断或缓解重症向危重症的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的转变,减少死亡率。

第三,在康复中的作用,很多患者都有亲身体会,核酸转阴以后有咳嗽、乏力、出汗等症状,中医药可以对症治疗,发挥整体的调节作用。

如何缓解“刀片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刀片喉”是声门和声带周围的黏膜发生了充血水肿,一般病程3~5天时表现明显,在呼吸道病毒感染急性期结束,病毒复制被抑制,炎症减轻,水肿改善后,将会逐渐恢复。

从中医来看,“刀片喉”是“热毒”从全身消退,而聚到咽喉局部的症状表现。因此,早期规范治疗,及早“解表透邪”,将“热毒”及早透出是治疗的根本,热毒透出来了,“刀片喉”的情况会减少,或不发生。如果只用发汗退热的药但热毒无法清除,“刀片喉”的情况会增加。因此,早期治疗上以解表药为基础,加上清热解毒利咽的药共同发挥作用,既能快速退热、缓解全身症状,又能减少咽喉的不适。对于已经出现“刀片喉”的感染者,可及时加用具有利咽止痛、解毒利咽等作用的药物,如六神丸/胶囊、清咽滴丸、金喉健喷雾剂等;也可以针灸治疗,针刺少商穴、商阳穴等。如咽痛持续加重,应前往医院寻求治疗。

咳嗽久了会不会加重成肺炎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称,咳嗽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

从中医来看热退之后余邪未尽发生咳嗽,这类咳嗽往往表现为痰少、痰粘、咽痒等,此时应当认识到疾病已经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从中医来看多为痰热、阴伤等导致肺气失宣,临床选用清肺、润肺、宣肺、化痰一类的中成药都会有效,如急支糖浆、养阴清肺丸等。

有很多人担心咳嗽久了会不会加重成肺炎,要明确的是咳嗽本身不会引起肺炎,肺炎除咳嗽以外还会有发热持续不退,或喘闷,或乏力,或有大量的浓痰等,如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去医院就诊。

另外,家里老人、儿童如与平时状态不同,比如精神倦怠、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等要引起重视,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特殊人群感染后不要自行使用中成药

刘清泉介绍,特殊人群,比如65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人群、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等,如果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使用中成药时,一定要找专业医师进行咨询,得到医生规范指导之后,才能达到很好的疗效;否则可能在重叠反复用药过程中耽误病情。

按照中医的群体辨证方案区分南北药方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表示:根据这几年的治疗过程或者对中医经典的回顾发现,南北地区的方案不一样。这一波北方地区发热、怕冷、身痛、没有汗,寒邪比较多,南方地区高热、喉咙痛、咳嗽、有痰、大便不通的比较多,所以在治疗方面把它分开,按照中医的群体辨证方案区分南北药方,收效比较显著。

如何区分风寒还是风热

刘清泉称,对于发热、怕冷很明显、肌肉酸痛、咽干咽痛、乏力、鼻塞流涕或咳嗽等症状,多属于风寒导致,宜服用具有疏风解表功效的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等。对发热、咽痛明显,怕冷不明显,肌肉酸痛、乏力或咳嗽等症状,多属于风热导致,宜服用具有疏风清热,兼有化湿解表或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或颗粒等。

患者切勿盲目同时服用多种功效类似的中成药,特殊重点人群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据央视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