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刘伯承传》的难忘往事

2023-12-04 15:00:46 - 北京晚报

▌齐生平

今年12月4日是刘伯承元帅诞辰131周年。这让我不由得回忆起我在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任教期间,曾经被调到《刘伯承传》编写组,参与为刘帅立传的一段工作经历。

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编撰一部《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首批为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开国元勋,其中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撰写,八位功勋卓著的元帅由解放军各总部和全军各大单位撰写。由于刘帅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而国防大学是由军事学院沿革而来,所以《刘伯承传》则由国防大学撰写。

编写组由八人组成,负责人是国防大学副政委李曼村,组员中有两位原刘邓大军的军旅作家,刘帅的次子刘蒙也参加过一段工作。

编写组的最初任务是调查釆访,积累资料。我们先后赴四川开县刘帅的家乡、江苏南京刘帅任职的军事学院调查,并采访了与刘帅一起战斗过和工作过的多位老同志,还有当年国民党军队的一些高级将领。同时我们还到中央档案馆、军委档案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馆,以及有关省、市的档案馆,查阅了许多历史文献资料,为写好传记打下了坚实基础。

编写《刘伯承传》的难忘往事

1951年6月,刘伯承为军事学院举行的步兵师江河进攻战役实兵演习作总结。

编写《刘伯承传》的难忘往事

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八位开国元帅丛书

▋印象最深的四件事

在调查采访中,有几件事情一直令我感动、敬佩和震撼。

第一件事是在刘帅的家乡四川开县,长期流传着刘帅是一条龙托生的传说。据传刘帅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曾到井台打水,突然看到井下有一条龙在盘旋,她受到惊吓后跌倒在井边,生下了刘帅。那一年是1892年,恰好是农历龙年,因而刘帅是属龙的。此传说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乡亲们却坚信不疑并传颂至今。后来在红军长征中,刘帅担任中央先遣纵队司令员,一路指挥红军攻坚克难,胜利到达陕北。毛主席曾诙谐地称赞:刘伯承真是一条龙,率领红军渡过了金沙江和大渡河。

第二件事是1947年8月,刘帅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在中原地区实施战略反攻的感人事迹。大别山原是革命根据地,后因红军三次撤出,国民党军队对这一地区进行了疯狂围剿,“茅草要过刀,石头要过火,人要换种”的白色恐怖甚为惨烈。刘邓大军来到这里,给养要自己筹,被装要自己做,没有地方政权依靠,更没有兵员补充,部队生存和作战都遇到了极大困难。进驻大别山时是12万人,转出大别山时只剩6万多人,而且重装备损失殆尽。但刘帅以大局为重,以所率部队的重大牺牲,实现了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第三件事是1950年6月,刘帅主动请辞在西南担任的重要领导职务,而去创办军事学院,“当教书先生”。新中国成立后,刘帅率部进军大西南,仼中共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之后党中央准备调他进京出任总参谋长一职。他得知这个消息后风趣地说:“我是三参总戎幕,一败两罢官(即南昌起义时任参谋团参谋长,起义失败;两次任红军总参谋长,先被共产国际的李德撤职,后被张国焘调离)。这次就不要再当了,我还是去办院校,当教书先生吧!”于是他给党中央写信,请求辞去在西南担任的军政领导职务,而去参加创办我军第一所培养中高级干部的军事学院。这种不居功、不恋权,从第一线重要领导岗位上急流勇退,甘愿从事教育事业,为军队培养人才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第四件事是1958年5月至7月,刘帅在反教条主义运动中,受批判被迫扶病做检查,并由此离开了军事学院的领导岗位。这场运动的大背景是我们党与苏联共产党决裂,在国际上批判苏共的“修正主义路线”,在国内批判学习苏联经验中的“教条主义倾向”。当时把主管军队训练的训练总监部批成“教条主义的司令部”,把刘帅任院长的军事学院批成“教条主义的大本营”,使我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遭到重大挫折。刘帅因这场运动,又因在战争中多次负伤、体残多病,从而离开了军事学院的领导岗位,并从此不再担任军内和党内的任何领导职务了。

▋为传记充分准备

调查采访中类似这些鲜为人知的事例还有很多,它使我认识到刘帅革命一生的坎坷经历,认识到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走过的一段弯路,这些都为我写好传记打下了基础。

1983年4月,编写组在李曼村副政委领导下写出初稿,共22章42万字。我负责撰写新中国成立之后刘帅创办军事学院的部分。初稿完成后上呈中央军委和丛书编委会审查,同时送有关方面征求意见,准备修改后正式出版。

刘帅早年在护国讨袁的战争中失去了右眼,后来在革命战争中又多次负伤,反教条主义运动对他的精神和身体更是一次打击和摧残。

1986年10月7日,刘帅久病不愈,与世长辞,终年94岁。传记组的全体成员得知这一噩耗万分悲痛,急忙赶到医院和刘帅做最后的诀别,之后传记组的一些同志又承担了撰写刘帅追悼会有关材料的任务。

1986年10月16日,我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刘帅的追悼大会。大会上全面追忆了刘帅在长达70年革命生涯中为国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特别强调了刘帅在推进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从而推翻了反教条主义运动强加在他身上的不实之词。

是党和人民、是历史给了刘帅最公正的评价:刘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杰出的马克思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刘帅逝世后,我总感到作为传记组的成员,还没有把调查采访中了解到的许多事情,更全面更清晰地展现给人民群众。于是我利用上级审阅《刘伯承传》的间隙,在军事科学院主办的《军事学术》和《军事历史》刊物上,把刘帅亲自授课和亲自编写教材、指导军事学术研究的优良作风;在人民出版社主办的《革命回忆录》丛书中,把刘帅顾全大局、深谋远虑、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许多感人事迹,陆续发表出来。同时还把刘帅功高不居功、位尊不恋位、权重不擅权,主动请缨去办院校搞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思想与实践,写成一部近15万字的文学传记《元帅教育家》,由解放军出版社予以出版。

这本书第一版就印刷了近万册,《解放军报》发表了《传奇元帅闪光的一页》的书评,我收到了许多军队院校干部的来信,称赞该书的出版对他们学习刘帅治校办学经验、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很有帮助。

看到这本书的出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我更加急切地盼望着大部头的、展现刘帅一生风云的《刘伯承传》早日面世。

▋《刘伯承传》终于出版

1992年是刘帅诞辰100周年。在这一年《刘伯承传》的修改和出版工作提上了重要日程。根据中央军委和丛书编委会的指示,国防大学领导征集了各方面的意见,决定对送审稿进行修改补充,把全书22章42万字扩充到24章56万字,并决定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章节,由我执笔完成。

我除了对原送审稿进行修改润色外,还加写了最后一章,即《有口皆碑》的四节文字:第一节“编外参谋”,加写了刘帅协助总参作战部,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并提出加强边防部队建设的意见建议;第二节“眼不见心也烦”,加写了刘帅在“文革”中协助叶剑英等老帅维护军队稳定防止内乱,以及和叶剑英、陈毅、徐向前等几位老帅之间的深厚情谊;第三节“帅门家风”,加写了刘帅自奉俭薄、克己奉公、严格教育子女,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本色的家规家风;第四节“十万军帐哭刘公”,加写了刘帅逝世后,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沉痛悼念刘帅的动人场景。

刘帅逝世之后,根据其夫人汪荣华的要求,把骨灰撒向了祖国大地。为此,我在全书的结尾这样写道:“和着徐徐的清风,刘伯承的骨灰落在了太行山,落在了淮海大地,落在了南京,落在了重庆,落在了四川开县赵家场的黄桷树林。这位从贫苦农民家庭走出来的一代名帅,最后又回到了养育他的故土,回到了祖国山河大地的怀抱之中,回到了他指挥千军万马战斗过的地方,与长眠在那些地方的无数烈士,永远在一起,永远在一起了!”

1992年11月,在刘伯承元帅诞辰100周年到来之际,《刘伯承传》由邓小平题写书名,由当代中国出版社正式出版。为敬爱的刘帅立传,是我在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所做的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刘帅的斗争意志、革命精神、嘉言懿行,高风亮节,将永垂千古和永昭后世。这本书是对青年一代进行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教材,是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强国强军梦想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