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雷锋!《中国青年》杂志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题词发表60周年网络直播活动
编者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习近平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60年前,1963年2月22日,毛泽东同志应《中国青年》编辑部请求,为雷锋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第5、6期合刊“学习雷锋同志专辑”正式出版,率先发表了毛泽东同志的这幅题词。
1963年3月4日,新华社向全国发出通稿:《〈中国青年〉出版学习雷锋专辑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的题词和诗文同时发表》。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首都各大报纸刊发了题词或通稿。
从1963年起,3月5日被命名为“学雷锋日”。早在1963年2月15日,共青团中央下发通知,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1993年,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正式开展,从2000年起,3月5日又被命名为“青年志愿者日”。一批雷锋式志愿者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争做雷锋精神的传人。
60年过去,那几个苍劲大字成为一个时代的旗帜,推动了浩浩荡荡、跨越世纪的学雷锋运动,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代代青年在雷锋精神鼓舞下,在志愿服务实践中成长成才。
为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署,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崇高理想追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巨大热情,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中国青年》全媒体从2月22日起推出的“永远的雷锋永恒的精神”系列报道,将持续深入地报道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的有关历史回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雷锋的重要论述,呈现全国广大青年在共青团组织带领下,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的青春最强音,展现一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策划:皮钧蔺玉红
统筹:蔺玉红刘博文张斯絮
执行:《中国青年》编辑部网络编辑部
“永远的雷锋永恒的精神”系列报道⑧
永远的雷锋!《中国青年》杂志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题词发表60周年网络直播活动
文/本刊记者董铁莹屈舒鹤
3月2日下午,北京昌平西府冠华学校的学生们坐在教室里,等待一场网络直播。
14:00整,“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在清澈的童声中,“永远的雷锋——《中国青年》纪念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60周年”网络直播活动正式开始。
当天下午,49万多名网友与学生们一道,在共青团中央微博、视频号、b站、抖音、快手、知乎、中国青年杂志微博等多个平台观看了这场网络直播。
当代雷锋庄仕华医生来了,最美奋斗者李素丽来了,《中国青年》的负责人和老编辑来了,著名教授韩毓海、廉思、胡献忠来了,“雷锋班”战士来了,雷锋纪念馆的讲解员来了,一等功臣王亮来了,优秀志愿者徐本禹及“本禹志愿服务队”来了,“罗阳青年突击队”的方文墨来了,参加过武汉抗疫的北大援鄂医疗队队员吴超来了,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赵建铭来了……
他们和《中国青年》的主持人一起,从重读雷锋、学习雷锋、传承雷锋三个维度,讲述题词由来,解码雷锋精神,畅谈志愿体悟,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我们‘雷锋班’的战士都知道,自己就是一颗螺丝钉,我们铆在哪里,就要在哪里闪闪发光。”这是“雷锋班”的战士们在直播中的澎湃心声。作为“人人称模范、年年当先进”的光荣集体,多年来,“雷锋班”战士始终把雷锋精神作为传家宝,精武强能、爱心援助、服务人民,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光荣的名字——雷锋。
随着《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原思想教育组副组长王江云、原编辑赵青的讲述,一幅60年前的画卷徐徐展开:
1962年8月15日,22岁的雷锋在辽宁抚顺因公殉职。他的事迹经由军营,在辽宁省内传扬开来。1963年2月初,首都各大报刊刊登了雷锋的日记摘抄。1963年2月15日,《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正式印发。
《中国青年》编委会召集大家研究如何把雷锋这个典型向青少年宣传好。1963年2月,经王江云提议,编委会决定以《中国青年》编辑部名义给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写信,请求给雷锋同志题词。
1963年2月22日,毛泽东同志应《中国青年》编辑部请求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出版第5、6期合刊“学习雷锋同志专辑”,首发了毛泽东同志的题词。1963年3月4日,新华社向全国发出通稿:《〈中国青年〉出版学习雷锋专辑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的题词和诗文同时发表》。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首都各大报纸刊发了题词或通稿。
1963年2月22日,毛泽东同志应《中国青年》编辑部请求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全国迅速兴起了学雷锋活动热潮。
“当时,《中国青年》出版的这本‘学习雷锋同志专辑’发行量高达800余万册,但仍供不应求。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各地人民出版社、共青团组织翻版印刷,有些地方还多次印刷。”中国青年杂志社原资深编辑、收藏家方浩然在直播间介绍说,从他收集到的十几个省区单位的翻印版本来看,翻印数已达142万多册,其中还有未标明印数的,假若全部收齐,那将是一个难以统计的巨大数字。
当时的《中国青年》编辑部敏锐地意识到,学习雷锋首先要讨论价值观的问题。于是就从1963年第7期开始,围绕青年应该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开始讨论,选登读者来稿,这是关于雷锋精神内涵较早的讨论。
“回看那时青年提出的问题和讨论,现在看来,对我们仍有现实意义。”在方浩然看来,“雷锋精神汇聚了我们人性里本身的光芒。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向雷锋学习,就是要把我们的光芒释放出去。”
“当代雷锋”、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庄仕华参加直播
“当代雷锋”、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庄仕华在直播中回忆起自己从小听党话,跟党走,“党让干啥就干啥,党让干啥干好啥”的经历。刚入伍时,庄仕华在后勤单位喂过猪,做过菜,样样工作都做得好。后来考入第四军医大学,从医后,他苦练技术,买来牛和羊的肝脏练习剥胆囊,用废弃的手术线练结扎,不断提高手术水平。他做一次胆囊手术的时间,从4至5小时缩短到5至8分钟。庄仕华一直都在践行着“干一行,爱一行”的雷锋精神。
在访谈中,庄仕华回忆起了自己刚从医时,有一天晚上11点多查房,发现一位从高处坠落的小伙子脸色发白,血压不稳。在报告主任医师后,经穿刺检查出病人有内脏出血的现象,及时进行了手术,挽回了患者的生命。从此,他悟出了“医生的时间是病人的,医生的脚勤一些,就可能救病人一命”。工作几十年来,庄仕华从未休过一次疗养假,他把自己的时间都献给了患者。
庄仕华像雷锋一样为病人服务,他说:“带领年轻人学雷锋,就要从自己做起”。他从不要求同事和下属怎么做,都是自己主动带头,大家一起学雷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像习近平主席要求的那样“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为患者服务,为人民服务。
最美奋斗者、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在直播间也谈及自己做志愿服务的经历:“我同北京众联社区服务促进中心共同成立‘李素丽工作室’,就是为了激活社会资源,整合公益力量,协调人际关系,提升大众志愿服务认知,创新志愿服务文化内涵,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和社会便民服务行列中。”
2021年9月,李素丽工作室和李素丽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正式举办启动仪式,至今已成立并授旗各类志愿服务队40余支,共组建抗疫保供类志愿服务队20余支。仅2022年度,平均每日约800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每日全员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0000小时。
“快乐学雷锋,幸福做志愿”,是李素丽一直矢志践行的目标,“我觉得学雷锋首先要见行动,学习雷锋精神要实实在在落地,要实实在在地学。在此,我也想呼吁社会各界的有志之士,特别是青少年朋友,要发挥志愿服务精神,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一等功臣、陆军步兵学院学员、2分钟内救出4人的英雄王亮在参与直播时说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舍身忘我的精神,这是雷锋精神的内涵,也是人活着的意义。雷锋同志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现实中,有很多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默默地付出着,也有很多帮助他人的社会正能量,这些都能够影响着身边的人。学习雷锋精神,能够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韩毓海在接受本次直播采访时表示:“首先,雷锋精神代表着一种新中国新社会的人格,这个人格把我们的新社会理解为一个互相辅助的命运共同体,而不是一个等价交换的金钱社会。人生是短暂的,雷锋说在短暂的幸福中帮助他人是人生的意义,所以他说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雷锋也代表了一种理性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对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有很深的认同。其次,雷锋精神代表着新中国的世界观,人民就是江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道德。雷锋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是以一件件小事树立起我们新中国的行为规范。进入新的时代,我们既要坚持伟大斗争,同时也要占据道德的制高点。”
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胡献忠在《中国青年》直播间接受访谈时说:“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做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去做人’这样一个核心的人生终极目标。他在日记里说得非常清楚,‘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诠释了个人和群体、社会成员和广大人民之间的关系。在新时代,广大青年应该进一步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把个体融入到社会中,把个人力量融入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这样一个大的洪流之中去。”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中央团校科研与智库工作部主任廉思在直播时认为,新征程上,雷锋精神的内涵更丰富了,不只是单纯地做好事,“比如,雷锋很敬业,新征程中肯定更需要我们青年人克服一些思想上的懒惰懈怠的情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雷锋精神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是艰苦朴素。党中央这几年以‘钉钉子精神’纠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年轻人之间对于拜金、炫富等行为也是越来越反感,其实这中间都有雷锋精神在其中”。
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
202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中央财经大学的在读硕士研究生赵建铭作为青年献词团的领诵员,面向天安门城楼,喊出了“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赵建铭与另外5位奥运志愿者代表一起登上鸟巢的中心舞台,接受国际奥委会新当选委员对全体残奥会志愿者的赠礼。
谈及身份的转变,赵建铭在《中国青年》直播间坦言:“如果说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献词环节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誓言、承诺,是接过红色接力棒的号角,那么亲身参与到另一项国家大事中、成为北京冬奥志愿者就是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八个字落到实处,让我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誓言。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时候,我站在千人献词方阵的最前方,是备受瞩目的位置;而在冬奥志愿者群体中,我是1.8万朵雪花中的一分子;从四分之一到1.8万分之一,我都在服务国家大事的过程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代表的都是新时代积极、向上的中国青年。”
赵建铭记得,在冬残奥会闭幕式上播放了一条向志愿者致敬的短片,里面有一句歌词令他印象深刻——“最美的青春是奉献,送人玫瑰,香飘人间。”“我想这句话就是对志愿服务非常美好的一个注解,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所面对的那一张张温暖的笑脸、一句句贴心的问候、一声声诚挚的感谢就是对志愿者最大的褒奖。”
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现任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徐本禹在参加直播时表示,自己和许许多多青年一样,是在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我真正走近雷锋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买了一本《雷锋日记》,《雷锋日记》中那些感动心灵充满力量的话语,深深地影响着我。2003年,我放弃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驻贵州山区支教两年。出发的时候,我把《雷锋日记》带在身上,在支教的过程当中,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当我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读一读那本《雷锋日记》,总能从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徐本禹认为,每一个青年人都渴望在岗位上面有所成就,只要具备了“多干点”的精神,把所做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就能够彰显青春价值,实现出彩人生。
在本科大二那年,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2022级药剂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四川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熊坤就曾跟随学院参加“星星之火”志愿帮扶计划,前往简阳和广安的乡镇支教,也正是这次经历,让支教的念头在他心里生根。
谈及志愿服务的经历与对志愿精神的传承,熊坤回忆起刚到达支教服务地后,第一次集体活动时的经历——队员们正穿着统一的印有四川大学研支团logo的团服在面馆吃饭,被老板告知饭钱已经被邻桌客人结过了。“还未帮助到任何人,却先被凉山人民这份善良所感动。这碗面的背后,是凉山人民无限的善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感念一批又一批扎根西部建设、奉献无悔青春的工作者,我想,这就是传承的力量吧。”
在熊坤看来,研究生支教团的存在,正是“学雷锋”活动被青年“融入日常”“化作经常”的具体体现。“全国各地的支教力量就像在乡村里的一点点微光,这些微光汇集起来就会有燎原之势,我觉得这正是支教的意义。”熊坤说,“支教的时候,我们说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但现在我想,未来,我会继续去延续它的深度与宽度!”
谈及雷锋精神和志愿者精神的内涵,胡献忠在直播中表示:“雷锋精神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青年志愿者行动发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间有30年的时间。这30年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社会转入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社会形态的变化决定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怎么去发挥个体的作用。所以,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对雷锋精神的延伸和拓展,实现了从个体到群体、从自发到组织、从随机到专业的变化。它把雷锋精神放大了,向现代社会迈近了一步。”
廉思在直播中表示,志愿服务教育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教育,它让年轻人深度体验,通过服务别人来提升自己,“所以,我们经常讲‘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既奉献别人,又涵养自己。志愿服务是一种涵养精神的独特方法,所以在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来自社会、国家和他人的需要,个体会产生幸福感和愉悦感”。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近年来,广大青年志愿者在抗疫一线、抗震救灾、扶危济困、尊老爱幼等领域大展作为,呈现出清澈纯粹、蓬勃向上的青年精神风貌。
全国青联副主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航空工业沈飞标准件中心钳工方文墨在直播中表示,自己从职业生涯的第一天起,就把雷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作为座右铭,在岗位上勤学苦练。同时,方文墨也不断用雷锋精神勉励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方文墨班”的年轻人,如今,“方文墨班”培养出3名全国状元,12位辽宁省状元,15名沈阳市状元,更多“90后”“00后”正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把“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发扬光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团委副书记吴超在三年前新冠疫情最严重之时,主动报名参加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赴武汉救治重症患者。他代表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34名“90后”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表达了“90后”一线医务人员不怕苦、不怕牺牲、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决心。
2020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指出: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我们是一种极大的肯定,让我们充满了干劲。”吴超在三年前接受《中国青年》采访时激动地表示。而三年后的今天,当他再次坐在《中国青年》的演播室,与广大青年畅谈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内涵、如何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时,他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吴超在直播中感慨地表示:“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能够在繁忙工作中抽出时间给我们一群‘90后’党员回信,让我们非常感动,也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如今,我们这群青年医务工作者从武汉回到北京进入正常的工作阶段,在救死扶伤的临床工作岗位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也再次给了我们更多的力量。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从我作为一名青年医务工作者的角度而言,就是能够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站出来为人民服务,用脚踏实地的行动一心一意做让人民满意的好医生,拯救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守护国民健康。”
雷锋同志生前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新时代,应当如何弘扬雷锋精神呢?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党委常委、书记,董事长皮钧在直播中表示,雷锋不仅要把他看作一个英雄伟人,也要把他看作是一个历史的挑担者。雷锋作为一个年轻人,勇敢地挑起了他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成为新中国的精神象征和文化logo。
皮钧表示,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传承有四个方面原因:第一个,它依托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淳朴感情;第二个,依托了人们对传统美德的继承;第三个,依托了整个社会对人民军队的信任;第四个,依托了人们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如果我们这种信任、感情、传承、信仰褪色之后,雷锋精神也会跟着褪色。在新时代,要想弘扬雷锋精神,你就必须重新树立这种感情、信仰、传承、信任,唯有这样才能让雷锋精神代代弘扬。
本次直播中,电视艺术家吴琪、节目主持人高楠、话剧演员荆俊威、文艺志愿者赵斯韬,作为《中国青年》杂志的读者在直播中朗诵了《雷锋日记》。在直播的最后,一组短视频《凡人微光》令无数观众动容,网友纷纷表示,“身边小人物做的小事情很多,勿以善小而不为”“追寻雷锋的足迹,把身边的好人好事做起来,发现起来!”
中国美术学院学工部副部长、副教授徐增鎏和学生一同观看完直播活动后给记者发来感言:“这场直播让我们见到了很多当代‘活雷锋’和当代青年的楷模,聆听了专家讲述雷锋事迹和当年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故事。其中全国青年热情购买《中国青年》杂志‘学习雷锋同志专辑’的故事让我对当下的青年学生工作有所思考,800万份杂志抢购一空,社会上、校园中还出现了不少手抄本,究竟是什么力量让青年人有了这样的动力?热议中我们感受到这正是当年一代青年以雷锋为偶像,心中有人民。进入新时代,中国仍然需要雷锋精神,雷锋应该成为每一代青年人的青春榜样和偶像。艺术青年妙笔丹青,更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向人民学习,同时用文艺为人民服务,讴歌伟大的人民,弘扬传承雷锋精神,这应该是当代文艺志愿者和青年工作者对‘永远的雷锋’这个主题最好的诠释。”
据了解,“永远的雷锋——《中国青年》纪念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60周年”网络直播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中国青年杂志社共同主办。全国各级共青团新媒体账号同时转播,北京、杭州、烟台等地多所学校组织青少年观看了直播。据悉,登录“中国青年杂志”微博账号可以回看直播。
(访谈整理:本刊记者刘善伟郝志舟董铁莹王镭铮曹珊珊彭姝疑朱玉芳屈舒鹤于丹韩冬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