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防预算增幅多少?中国外交越来越有攻击性?王超回应

2023-03-04 14:09:24 - 长安街知事

4日12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王超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在长约1小时的发布会上,王超介绍了本次大会的议程,并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10个问题。以下为部分问答摘录——

今年国防预算增幅多少?中国外交越来越有攻击性?王超回应

有记者问:今年中国国防预算的增幅是否会比2022年更大?将增加多少?如果增幅比过去大,原因是什么?

王超表示,国防预算是国家整体预算的一部分,由全国人大审查批准。人大代表即将审议预算草案。具体的数字,到时候就能知道。

国防费的规模是综合考虑国防建设需求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而确定的,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国防费的增长既是应对复杂安全挑战的需要,也是履行大国责任的需要。中国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多年保持基本稳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增长幅度也是比较适度和合理的。

中国的前途同世界的前途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反而是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的积极力量。

有记者问:我们注意到,这次会议有一项重要议程是要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此次立法法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哪些?还有草案如何体现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

王超表示,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这次修法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是完善立法指导思想和原则。二是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明确立法和备案审查工作中的合宪性审查要求。三是完善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相统一的制度机制,完善授权决定制度。四是贯彻和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五是明确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有关要求。六是明确监察法规的法律地位,完善部门规章制定主体。七是完善设区的市的立法权限,明确地方立法中的区域协同立法及其工作机制。八是完善备案审查制度。九是加强立法宣传工作。

这次修法将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及其要求,总结实践经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确保立法工作中各个环节都能听到人民的声音,了解基层情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

今年国防预算增幅多少?中国外交越来越有攻击性?王超回应

有记者问:去年,中国全国人大公布了对外关系法草案,其中包括中国在必要时可以采取反制和限制措施。考虑到中国面临的外部挑战,包括涉及美国的挑战,上述措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意味着什么?中国外交是否会越来越具有攻击性?

王超表示,一些国家出于私利,频频以不符合国际法的方式,滥用国内法的域外适用,对外国实体和个人进行肆意打压。这种做法和这种霸凌行径,被国际社会普遍批评为“长臂管辖”。中方一贯坚决反对这种做法。针对那些对华无理打压遏制、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中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等予以反制。

对外关系法作为涉外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有必要对反制和限制措施作出原则性规定。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容损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对于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侵犯中国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我们在法律中作出相关规定,予以坚决反制,是正当和必要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方面的法治建设,同样高度重视扩大对外开放方面的法治建设。

中国始终恪守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

有记者问:一段时间以来,中欧之间的分歧有所增加。如何看待欧方一些人士提出的“对华制度性竞争”,在美国因素、俄乌冲突等背景下,中方如何推进中欧关系?

王超表示,去年以来,中欧关系稳定发展。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等欧洲领导人频密互动,达成重要共识。双方一致同意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反对“新冷战”和阵营对抗,反对经济“脱钩”,都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致力于维护国际经贸规则和秩序,践行多边主义。

中欧历史文化、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存在差异,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看法不同,这很正常,应该以建设性的态度保持沟通协商。中欧之间没有根本的战略分歧和冲突,有的是广泛的共同利益和长期积累的合作基础。

近年来,一些人渲染中欧是“制度性对手”,鼓噪“中国挑战”“中国威胁”,从根本上讲是出于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是为其自身私利服务的,这不符合中欧双方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也有悖于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和历史潮流。

中方始终视欧洲为全面战略伙伴,支持欧盟战略自主,支持欧洲团结繁荣,支持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希望欧方同中方一道,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对话合作,扩大贸易和双向投资,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