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创意课程:定格属于春天的记忆 | 教师成长

2023-04-04 11:17:20 - 中国教育新闻网

春季创意课程:定格属于春天的记忆 | 教师成长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自古就有踏青寻春的习俗,在这个充满诗意的时节,我们的教育人不妨也走进大自然,追随儿童的脚步,回归儿童的视角,师生共同书写一份独属于春天的限定记忆。

今天,教育小新与各位教育人一同分享两所学校的春季创意课程——

花草三课

广东省中山市三鑫双语学校

李明海

野草的常识课

人们大多热衷于观花,却较少留意到野草也是与春天一起醒来的。遍地野草,同样是鲜活的教育资源。

识草。教师先把校园里那些代表性的野草,苦菜、大蓟、白茅、三叶草、牛筋草、车前草、通泉草等一一拍摄下来,借助识物软件标识野草的名称和习性并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通过学习产生兴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按图索骥,开展识草校园小竞赛,鼓励学生发现新的野草品种。

春季创意课程:定格属于春天的记忆 | 教师成长

三叶草

悟草。蹲下来看野草,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走进野草的世界,看到了野草的精彩,也看到了野草的顽强。就像他们在音乐课上同步学唱的那首歌曲《草》:“一棵草何其渺小,风一吹它就弯了腰,可草总是结伴而生。也许我了解太少,原来小草从来不孤单,风把它吹向朋友怀抱……”

斗草。学生赤足走在草地上追逐嬉戏,跟野草亲密接触,他们也重拾古老的“斗草”游戏。男生喜欢将手中的草茎相交结,各持已端向后拉扯,以断者为负,称之“武斗”;女生则是采摘花草,互相比试谁采的花草种类最多,谓之“文斗”。

教师也为学生推荐了《亲近野花野草》《一草一天堂》《访草》等书籍,把田野学习引向深处,让青青草色濡染学生的童年。

春季创意课程:定格属于春天的记忆 | 教师成长

木棉的科学课

每年春季,学校科学教师就带领学生去观察木棉花。学生站在树下等候一朵木棉花落下——木棉花往往是飞速旋转着落下来的,因为木棉花托较重,5片肥厚的花瓣交叠着形似风车,落下时受到风力作用与风车旋转时的空气动力学原理类似要看到木棉花落其实并不容易,但捡拾新鲜的木棉花从高处丢下来,也大致可以看到木棉花旋转落下的情形。有了生动而细致的观察,学生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学做纸风车,感受风吹动风车的力量和原理,再对照木棉花的结构特点,解读木棉花旋转落下的缘由。

春季创意课程:定格属于春天的记忆 | 教师成长

木棉里不仅有科学,还能带给学生人文启迪。一天,学生惊喜地发现了木棉飞絮。教师告诉他们这就是木棉的种子,学生纷纷把捡到的木棉飞絮宝贝一般收藏在小盒子、小瓶子里。

教师也趁此机会给学生介绍了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敬畏生命》,书中写道:“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学生都睁大了眼睛,文章所说的不正是他们自己的经历吗?

春季创意课程:定格属于春天的记忆 | 教师成长

拓染的手工课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师生都会带着珍惜和热爱的心情,一起做一次“植物拓染”,用庄重的仪式感来留住春天。一只小锤或一颗圆形小石块,两方白绢之间夹一片合适的叶子,耐心地敲击,就能在白绢布上留下清晰的纹印,那是春天的剪影啊。学生的“树叶拓染”作品一度在家长的朋友圈中刷屏。

春季创意课程:定格属于春天的记忆 | 教师成长

绿色银杏叶

学生制作完毕,同步在家校群里晒图,在小组中讨论、总结、交流拓染经验。比如,选树叶时不要选太嫩的,最好是选纹路深的,否则不能轻松地拓染出理想的效果;要先敲树叶的背面,这样绿色的汁水会较快地渗出来,叶脉也更容易显形;敲树叶时,不用锤子或石子的边缘敲,要用锤子或石子的圆面来敲,这样拓染的颜色更加均匀完整。真是“实践出真知”啊。

制作树叶拓染,一般需要一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有时需要学生全家轮流上阵反复试验。终于,一件件原形原色的作品完成了,从杯垫到桌布,从收纳袋到休闲小包,从抱枕到窗帘,甚至是身上穿的白T恤,花草就这么自由自在、姿态优雅地走人学生生活。轻柔的色彩自然洒落在柔软的棉麻布上,这些自然美的呈现让人顿时有了清新的呼吸。当然,要让颜色长时间保鲜,还要用盐水或明矾蒸煮定色,这又是一门学问。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更希望每一个春天都不被辜负,都能刻印在学生心里,盛放在他们成长的路上。

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

刘磊李金枝

阳春三月正是放飞风筝的美好时节,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开展以“风筝”为主题的融合探究课程,让“龙娃娃”在操场、在云端放飞自己设计制作的风筝,收获满满的知识和欢愉。

在教材中挖掘春天元素

“五育”如何并举,素质教育如何落到实处?经过认真研究思考,学校想到了一个字:融。从宏观看,融合的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从微观看,融通的是“教材与教材”“课内与课外”“书本与生活”。

确定了“融”的方向后,学校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多学科融合的出发点,以探秘四季为篇章,挖掘教材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探索各个学科的融合契机。

在语文教材中挖掘有关春天的元素时,教师发现许多年级的教材都有关于“放风筝”的内容,有的是古诗,有的是习作,有的是散文,这些内容深受学生喜爱。于是,学校将“探秘春天”活动的第一个主题确定为“风筝篇”。

春季创意课程:定格属于春天的记忆 | 教师成长

经过反复研讨,学校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出发,建构了融合语文、科学、数学、信息技术、美术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大项目,以及单元教学+“微项目”两种教学模式,开始深人探寻实施策略。

体验放飞风筝的快乐

认识风筝。语文课上,学生诵读着一首首关于风筝的古诗,透过古人的眼光来认识风筝。学生轮番上阵讲述风筝的历史和类别,表演自主创作的风筝情景剧;英语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追寻风筝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分析国内和国外放风筝的异同。

设计制作风筝。如何设计制作既美观漂亮,又寄托自己希望和梦想,还能真正放飞的风筝呢?

面对一个又一个问题,美术教师启发学生从大自然、科技成果、时代潮流中寻找灵感,通过颜色的选择和搭配,让风筝设计鲜活生动;数学教师结合对称轴知识辅助学生制作风筝;学校还邀请非遗文化传人教学生骨架制作、绑扎等技艺。通过多学科联动教学,一只只造型独特、寓意丰富的风筝从学生手中诞生了,翩飞的蝴蝶、展翅的雨燕、吉祥的凤凰、可爱的熊猫……还有富有学校元素的风筝:篮球、校服、校徽等依次亮相。

春季创意课程:定格属于春天的记忆 | 教师成长

放飞风筝。学生最期待的就是放飞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可是有的风筝飞得高,有的飞得低,有的飞着飞着就“栽”下来了,有的根本就飞不起来。这时,科学教师携手体育教师把课堂搬到操场,给学生讲解风筝飞行与风向、风速之间的紧密关系,指导学生运用指南针、风旗等测量工具去实验、发现、探究其中的奥秘,从而顺利放飞自己的风筝。“放飞风筝是技巧与体力的结合,体育+科学的融合使得体育课更丰富、科学课更生动。各种风筝放飞活动,在锻炼学生体魄的同时,也让学生对一些自然现象、科学规律有了形象的认识。”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师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春季创意课程:定格属于春天的记忆 | 教师成长

除了在校园操场放飞风筝,信息课上教师还会指导学生设计风筝的计算机模拟动画,让风筝在“云端”飞舞,让学生在虚拟世界里也能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从深度探寻的“认识风筝”,到脑洞大开的“设计风筝”;从精心创作的“制作风筝”,到热情似火的“放飞风筝”——随着课程的深人,教师可以看到学生脸上洋溢的笑容,听到童心快乐绽放的声音,也让教师收获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喜悦。

春季创意课程:定格属于春天的记忆 | 教师成长

“在放飞的过程中,我得出了‘逆境成长'的独家箴言——风筝逆风才能飞得高,我们在逆境中成长,历经磨难才会站得高、行得远。珍惜逆境,珍惜成长,我们一起努力!”课程结束后,学生回味起来津津乐道。而被孩子热情所感染的家长对此也赞不绝口:“当风筝终于成功飞上天时,那种喜悦仿佛让我找回了童年,看着孩子开心地笑了,我们也非常开心。教育孩子是家长、学校、社会共同的事情,学校组织开展的项目式活动正是我们共同教育孩子的有效途径。

此次课程实践也为教师带来了专业发展的转变:

一是课型的转变,从单纯的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联动的融合探究学习;

二是教学思想的转变,从传统的学科本位思想向跨界的学科融通思想转变,而这种转变是落实“以生为本”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

三是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教师由台前退到幕后,让学生真正站在讲台的中央,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支架的提供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协助者。

在全新的课程中,既有“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自由童趣,又有中外交流的广阔视野;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寻,又有身临其境的科学探究;既有艺术与美的心灵熏陶,又有活力满满的体魄锻炼。这样的“五育融合”项目式学习,正是师生愉快共处、共同成长的真实写照。

(作者单位分别系《教育导报》

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

文章来源:《中国教师报》2023年4月5日第5版版名:五育融合周刊(文章有删节)

原标题:拥抱自然与春共舞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包图网

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期编辑:戚悦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