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日经济凸显 内需市场恢复有力
原标题:每经热评|“五一”假日经济凸显内需市场恢复有力
每经特约评论员张敬伟
“五一”小长假火了。城乡到处“人从众”,这个假期没有“冷门”,成为主流舆论和自媒体的共识,也为国人和全球提供了观照中国活力的看点。尽管人满为患让出行者的体验不那么完美,尽管某些景点的“瑕疵”难免让人们诟病吐槽,尽管有人对“五一”调休凑假发出牢骚,但无可置疑的是,宏观经济、中观市场和微观民生都需要一个红红火火的假日经济,一扫三年疫情的阴霾,迎来社会生活的新常态。所以“五一”假期的“火”是告别也是迎新,更是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的拐点。
经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2.74亿人次赶趟“五一”出行,这既是被抑制的消费动能的释放,也体现了国人的乐观与自信。从经济学家到舆论公众,往往将2019年同期作为参照点。今年“五一”假期的出行人数,已经超过了2019年同期。尽管如此,更为理性务实的评价还是恢复性增长。
恢复性增长,尤其是内需市场的恢复性增长,意义尤为重大。消费近年来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而去年内需市场动力明显不足。正因如此,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但对市场和民生而言,最直接的消费复苏就是让假日经济火起来,即以国人热闹的出行方式,以“人从众”的消费合力,激活消费市场的内需动力。更重要的是,假日出行“人从众”,也体现了社会公众能消费和敢消费的信心,祛除了疫情留给消费者的心理阴影和社会焦虑。只要国人走出去敢消费,就能从消费端注入信心和动能,从而激活市场大循环。而通过假日经济的窗口,也可直观看到中国内需市场恢复性增长的生动图景,这也为中国经济复苏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为284997亿元,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增长2.2%。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为近七个季度新高。可预料的是,由于二季度既有“火到定局”的“五一”假日经济支撑,接下来还有端午小长假,二季度消费数据和对GDP的贡献有望更大。一季度GDP增长,在全球看来已是超预期,“五一”假日经济的红红火火,则给世界展示了一个更加生机勃勃的中国。
5月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在亚太地区,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排名第一。该组织认为,中国对亚洲产生的溢出效应将集中在消费和服务业需求方面。IMF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5.2%,超过中国设定的5%(左右)的目标。
不过,面对“五一”假日经济的“火”,国人也要有清醒认识。虽然我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消费者信心稳步提升,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但正如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指出的,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特别是,受一季度快速恢复形成较高基数、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4月份制造业PMI回落2.7个百分点至49.2%,再次降至临界值下方。这也意味着,今年稳经济依然面临着后劲乏力的挑战。
尽管如此,“五一”假日经济的“火”凸显内需市场恢复有力,消费者信心十足。保持内需市场好的势头,让需求动力稳起来且有足够后劲,才能唱好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大戏。(作者系智库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