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推出“寻找树叶精灵”植物研学课
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全面动员相关单位,服务科学实践教育。鼓励各有关部门、单位建立“科学教育社会课堂”专家团队,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课程和项目。结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动建设具备科普、体验等多功能的教育基地。
六一儿童节期间,“十万个为什么”携手中山公园举办了一场“寻找树叶精灵”植物研学活动,从观察一片树叶开始,引导孩子发现自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此次活动由上海长宁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指导,长宁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十万个为什么》杂志社联合主办、上海长宁公园绿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协办,上海思教屋科技有限公司承办,长宁区融媒体中心支持。
活动中,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坐在草地上,化身成为小小植物探索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认识的树,并了解植物为什么需要叶子?为什么叶子也和人一样,长得各有特色?为什么大部分树叶是绿色的,而有的叶子是红色的?为什么树叶到了秋天会掉落?而春天会再生长?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呢?
中山公园的养护团队还贴心地为孩子们提供了许许多多形状各异的树叶,让孩子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的方式,了解区别树叶单复叶的方式,认识不同的叶形及叶缘,并独立完成了各自第一次植物探究手册和研学笔记。同时,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大自然中的植物也是天然的染料,孩子们还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了植物拓染,当孩子们用力地敲着小锤子,将植物天然的颜色砸在帆布袋上,运用传统的草木染工艺制作了一件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六一节礼物时,一个个开心地笑道:“真是又累又开心。”
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科学不是读科学书籍和听科学讲演得来的,而是从“把戏”中玩出来的。因此,他提倡“做学合一”,在“做中学”而不是在“坐中学”。好动、喜欢做事情是幼儿的天性,如果准许其做事,他们便会显得异常兴奋和活跃,甚至是不可自制、不知疲劳的。如果限制或禁止幼儿做事,往往会诱发他们的不良情绪,甚至是故意跟大人对着干。
《十万个为什么》的老师还在活动现场进行了趣味知识抢答赛,“土豆是果实还是根?”“椰子壳是什么垃圾?”“有超过一百年不掉落的叶子吗?”“木头能变成化石吗?”奇奇怪怪的问题都没有难倒此次来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大家争先恐后举手抢答,氛围火热。答对的小朋友都获得了一份珍贵的太空种子作为奖品。
自然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亲自然的课程也追求幼儿心灵的自然与自由,力求打开幼儿与环境之间的通道,让幼儿融入自然和回归自然。因此,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首先应该珍视大自然的科学教育价值,将大自然纳入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范畴,采用爬山、戏水、郊游、踏青、采集、赏景等方式,让幼儿置身大自然,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来促进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当今儿童理解和体验自然的方式已经改变,儿童在某种意义上面临着一种“去自然化”的生活状态。人们体验自然的方式也在不断迭代,在城市环境中,如何基于现有的自然资源丰富亲自然的体验维度,兼具趣味娱乐和教育科普意义,鼓励儿童和青少年发挥自我探索的能动性是重要命题,也是此次十万个为什么携手上海中山公园进行“寻找树叶精灵”植物研学课的初衷,双方也希望通过共同努力,让城市里的儿童更多的与自然联系,引导孩子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在自然中进行科学教育、生态教育,并让城市公园也更有归属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