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而行 奏响生态文明“交响乐”——平凉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2024-06-04 18:20:39 - 每日甘肃网

转自:中国环境报

向“绿”而行 奏响生态文明“交响乐”——平凉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平凉市,位于甘肃东部、泾河上游,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布局中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组成部分,生态地位至关重要。

近年来,平凉市立足生态比较优势,以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统揽,构建“六大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2004年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2011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7年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2022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功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平凉市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鲜亮、生态竞争的优势更加凸显,多点开花、全域覆盖的生态文明“细胞工程”建设初见成效,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获得感持续提升。

守青山叠翠护碧水悠悠

打好蓝天保卫攻坚战。平凉部署开展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改善攻坚行动,调整优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控范围,规范运行洁净煤集中配送体系,建成投运黑烟车抓拍系统,持续加强扬尘管控,加快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力控制空气质量反弹。

打好碧水保卫持久战。部署开展葫芦河流域污染防治、河道“清四乱”整治和地下水规范管理等专项整治行动,葫芦河水质首次实现逐月达标,获得流域生态补偿资金458万元。全市13个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14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6个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全部达标。

打好净土保卫阵地战。严格落实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制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完成了26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和两条清单内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持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尾菜处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4.57%、53.7%和83.84%。

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瞄准需求抓储备。建立全市生态环境项目储备库,谋划储备项目102个,概算总投资123.08亿元,其中总投资19.94亿元的静宁县葫芦河生态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已纳入国家EOD项目储备库,总投资4.83亿元的黄河流域平凉段尾矿库集中区域综合治理项目已纳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库。

紧盯重点抓进度。年内争取中央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17亿元,完成平凉海螺水泥公司两条生产线超低排放改造等污染减排项目45个。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年实施海绵化项目138个。

聚焦堵点抓提升。不断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污水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错搭混接管网改造42.92公里,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9%以上。

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严把准入关口。全面推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运用和动态更新,22个“两高”项目全部按要求落实了处置措施。出台并落实生态环境领域稳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20条,积极推行告知承诺审批,畅通民生项目“绿色通道”,高效审批项目环评141个、备案394个。

强化监督管理。深入实施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转移处置危险废物9058.17吨,收集处置危险废物1.8万吨、医疗废物782.1吨。全面完成核与辐射安全专项检查,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15个、注销3个。水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方案编制有关经验做法被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工作简报》充分肯定和推广。

推进系统修复。实施陇中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完成造林封育20.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09平方公里,保护塬面139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8%,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效有效巩固。

走在新时代,平凉市将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彰显生态发展鲜明特色,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多的生态文明建设红利。(作者:成健于洋)

责任编辑:李靓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