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相聚资本梁辉、王建东、余晓畅:探索均衡策略与主题投资的“平衡之道” 丨21私募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黎雨辰北京报道
持久热烈的主题行情下,价值均衡策略是否也存在优化和适应的空间?
2023年市场行至中盘,结构性行情依然保持偏极致演绎。不过在历经板块轮动的洗礼后,一些基金经理也对主题投资产生了更深的理解与思考。
近日,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投资总监王建东、研究总监余晓畅接受记者采访,围绕上半年投资心得、后市行情研判及相关个人投资思路进行了解读与分享。值得一提的是,三人不约而同提到,在保持谨慎、不改稳健投资底色的初衷下,兼顾市场变化,适当参与对主题行情的研究与布局,有助于让投资框架趋于多元和完善。
梁辉:当前个股拥有更多机会
梁辉指出,2023上半年的市场主线不断更替,一季度和二季度市场表现不尽相同。其中,一季度是疫情政策放开后的经济乐观预期下的整体反弹,二季度市场前期较弱,5月以后则出现了AI等主题性机会。
展望下半年,因判断经济的复苏有可能会到下半年偏后时点,梁辉倾向于认为,个股在眼下拥有比之前更多的投资机会。
“现在的市场位置并不是特别高,加之外部的美元加息、国内的经济环境偏弱,这种风险已经在市场上已经形成某种共识,如果说真正要在其中找到盈利向上的公司,总体来讲还是难度比较大,但我们可以努力寻找一些盈利持续向上改善的标的。”梁辉称。
同时,在全球都在寻找新增长点的情况下,梁辉认为AI行情的出现为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向。
“在经济弱势复苏的宏观环境下,主题还是一个可以去研究和适度参与的投资方法。”在今年重新反思了对主题投资的看法后,梁辉表示,自己目前会在主题行情方向上投入更多研究,但总体配置不会特别高。
梁辉进一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他倾向认为AI投资的过程仍会持续,但较短阶段内可能看不到太多类似于CPO等由AI带动的机会。在未来,如一些公司将AI和现有技术结合,能够推出一些比较好的应用,也有可能形成新的投资方向。
在海外,AI行情不排除继续上调,在国内市场AI热点稍有扩散,例如出现了人形机器人细分赛道等。据梁辉分析,这些细分赛道不会像先前AI整体行情爆发,但中国产业链在相关领域的参与度会更高。“产业链在中国是此起彼伏的,过一阶段可能有新的主题出来,需要紧密地去跟踪研究。”
王建东:以中低仓位等待右侧信号
站在半年时点,王建东认为国内经济大环境整体仍处在一个逐渐寻找均衡点的过程中。他向记者坦言,自己对未来仍然抱有信心,不过当前在管产品仓位整体不重,自身的策略则是“以中低仓位迎接拐点”,准备等待市场偏右侧的信号出现后再进行加仓。
在具体的板块分配方面,王建东看好调味品、啤酒等快消品,但认为白酒的价格下挫可能至少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同时,偏好成长价值挖掘的王建东认为,医药板块依然存在潜在机会。“医药从基本面来看增速波动不是很大,它的股价的涨跌取决于两点,一点是政策,第二点是对政策的预期,所以是一个估值波动较大的行业。但医药的业绩确定性比较高,不像偏炒作的AI、机器人那样不可琢磨,所以对我这种比较保守的投资者来说,还是有能抓住的机会。”
如何在主题与价值投资间进行资源分配?对此,王建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区别于过去几乎从不参与炒作板块投资的思路,今年以来自己也会适当参与进主题性投资,不过目前仓位仅象征性地投入5-10个点左右。
“现在市场生态在变,你不得不承认,A股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是一种偏交易型、或趋势性的资金,可能对基本面兑现方面要求不是很高,形成了一套与价值投资不同的生态。”王建东分析道,“如果完全不参与的话,一旦行情持续时间比想象中久,比如说一两年都是这个行情,完全放弃参与还是会带来较大的业绩压力。”
但他同时指出,自己不希望被市场当“韭菜”,会谨慎避免在炒作高点趋近反转的时候进入,而是在主题的早中期去参与。而无论采用何种策略,其整体投资思路和指导框架的大前提不会改变,即“要能挣到钱”。
余晓畅:供需双视角把握板块机遇
考虑到目前市场在估值水平较低的同时暂未出现特别积极的信号,余晓畅在2023上半年采取了中性偏高的仓位配置,板块分配上则较为均衡,在经济相关板块、新能源、医药、军工以及数字经济、AI等产业方向上均有不同程度涉猎。
至于下半年的投资思路,他表示,将结合重要变量动态调整仓位和配置方向,同时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投资框架进行补充。
“我们过去是偏向GARP(混合股票策略)投资,可以理解为我们是寻找长期空间、壁垒、业绩增长和估值之间的交集,选股方向是更窄的,但未来可能我们会适度多元化,去寻找不同类别投资机会的并集。”余晓畅指出,“对于长期价值相对清晰的公司,我们依然会按照GARP去投资,对于周期类板块、主题型板块,我们需要去‘扩圈’,找到匹配的投资方法。”
在风控方面,余晓畅则相信未来需更加谨慎,可能会降低中性仓位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具体则包含三种决策情形:在乐观情形下保持高仓位,中性情形下保持中高仓位,有系统性风险时降低仓位。
对于部分重点板块的后市走势,余晓畅也从供给与需求的双视角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研判。
其中他指出,半导体国产化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是大势所趋,但是也面临供给层面的限制。在晶圆厂下游扩产节奏方面,一方面需要关注国内厂商技术能力的突破,一方面也应关注当前技术层面的制约。
医药板块中,余晓畅更看好医疗器械方向。从供给角度来看,器械的迭代是渐进式的,而创新药的研发是突破性的,所以器械具有更高的可预见性。从需求端来看,医疗则是可以找到需求的渗透率、国产化率比较低的方向,领域本身具有成长性,当前集采的节奏也变得更加温和,而符合这两个标准的领域集采对于领先国产厂商往往有利。
此外作为相似却不尽相同的领域,在余晓畅看来,当前市场环境下,新能源比新能源车有着更好的基本面。不过随着硅料产能大幅扩张,两板块也存在重要的共通之处,即在于要考虑供给大幅扩张带来的竞争格局恶化。中长期来看,在需求放缓的过程中,可以优选供给端能力更为清晰的公司,或者具有明显技术突破的公司。
(作者:黎雨辰编辑:姜诗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