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巡礼 |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驶向“碧海深蓝”

2023-07-04 17:30:35 - 媒体滚动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地处苏鲁交界的黄海之滨、海州湾畔,江苏沿海经济带和东陇海产业带的东部交汇处。这里不仅集山海风光于一体,还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素有“黄海明珠”“徐福故里”之称。

赣榆区临海而建、逐海而生,全区总面积1514平方公里,人口119万,下辖15个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赣榆区拥有108万亩浅海域和45.71公里黄金海岸线。境内秦山岛被列入第一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

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巡礼 |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驶向“碧海深蓝”

秦山岛日出

赣榆秦代设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2014年7月9日,赣榆撤县设区,正式迈进融入主城、跨越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赣榆区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平安建设先进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区,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等荣誉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赣榆区高度重视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生态保护优先和资源合理利用为导向,海域和海岛综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今年年初,自然资源部公布了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赣榆区作为海洋资源类别(全国共18个,江苏省共2个)成功入选。

规划引领

坚持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历来高度重视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生态保护优先和资源合理利用为导向,提升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水平,强化规划管控引领作用,实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严格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赣榆区建立健全区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分区分类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行开发利用总量控制和配额管理制度,保障了重大战略和全区发展布局需求;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加强成片开发推进,明确城镇重点发展区域,落实成片开发标准,统筹推进各镇区重点建设区域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实现集中集约、集聚高效、有序发展、建一片成一片;坚持底线刚性管控,合理安排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和修复,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优化陆海、城乡、区域国土空间,形成了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坚持资源高效集约利用。赣榆区坚持计划跟着项目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推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向实体经济投放、向重大项目倾斜、向工业园区集中;强化用地监管,开展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清理,通过淘汰企业腾出用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村庄搬迁撤并腾挪用地等方式缓解土地制约问题;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所有重点用海项目都建立了全过程的动态监测机制,对违反海洋功能区划的用海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对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项目用海坚持“一票否决”,通过分类施策,全面推进违法违规用海清理整治工作,确保项目用海严格按照批准范围和用途使用。

近海亲海

激活海洋经济“蓝色引擎”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在2月召开的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提出,要充分认识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举全市之力建设海洋强市,坚定不移做大海洋经济规模、提升海洋经济层次,做强实现新时代“后发先至”的“蓝色引擎”,在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大局中展现应有担当。

作为全国首批海洋类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区,赣榆区是如何行动的?

强化海洋资源要素保障。赣榆区以海洋功能区划为依据,确定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方向及重点,积极探索基于生态系统保护的海域综合利用管理新模式;积极推进海域使用权市场化运作,以强化项目用海审批服务为切入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蓝色引擎”动能;严格落实产业用地政策,以《建设项目用海面积控制指标(试行)》为依据,指导项目用海审批,确保在规定指标内科学用海,坚决杜绝超指标用海现象,引导项目用海由分散粗放向集中集约转变。

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赣榆区积极建设“蓝色粮仓”,充分利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赣榆实验基地等平台的技术支撑作用,不断强化鱼类、贝类、海马等优质水产养殖开发,探索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围绕打造智慧渔港、平安渔港、绿色渔港、产业渔港、人文渔港目标,以海头、青口两个国家级中心渔港为核心,不断整合沿海镇和相关海域、陆域、岸线资源;培育壮大海洋产业,优化空间布局,以海洋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向南不断拓展石桥镇、海头镇、青口镇、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秦山岛等陆海资源;明确产业方向,重点培育海洋食品、海洋生命健康、海洋新材料三大产业;打响滨海旅游品牌,深度整合滨海旅游资源,推动海洋旅游从观海向亲海拓展、从近海向远海延伸。

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赣榆区地处海州湾脐部,海岸线长45.71公里,滩涂面积1.5万公顷,0~10米等深线浅海域面积7.2万公顷,近海渔场7000平方公里,用海类型齐全。此外,赣榆区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养殖开发潜力巨大,生产黄鱼、紫菜、贝类等多种海产品,海水养殖、海洋捕捞等现代海洋渔业优势突出。赣榆区以建设现代沿海特色产业体系为目标,充分发挥海洋资源特点,培育出一批模式新、质态优的现代涉海企业;致力打造绿色高质量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占地1850亩的设施渔业集中区,运营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紫菜产业园,推动渔业养殖由自然状态向设施养殖转型、向标准化规范化转型,成功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等海洋新型产业快速发展。

生态优先

夯实生态文明发展主基调

6月的秦山岛繁花绿叶相映,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秦山岛面积约0.17平方公里,岸线长度约2.8公里,植被覆盖率70%以上,素有“秦山古岛,黄海仙境”的美誉,是江苏省首个整治修复保护项目实施海岛。

近年来,赣榆区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主基调,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统筹做好“双碳”“双控”,严格实行“两高”项目动态清单管理,有序推进低效能企业改造升级、淘汰退出。在海洋资源利用方面,赣榆区树立生态护海的责任意识,加强源头管理和常规巡查,严厉打击违法用海行为,努力推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同时,赣榆区坚持问题导向,清退无序散养,有序推进海滨生态修复,确保全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切实保护108万亩浅海域和45.71公里海岸线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坚持“陆海统筹、海陆联动、河海共治”的方针,建立海岸沿线治理长效机制,完善常态化、网格化、动态化的综合治理模式,积极实施海洋生态和资源修复工程。

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巡礼 |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驶向“碧海深蓝”

城市与海洋和谐共生

赣榆区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大力开展沿海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等行动,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以保护海州湾资源为目标,大力推进“蓝色海湾”及“生态岛礁”建设,积极实施岸线海岛生态整治修复工程;充分利用秦山岛稀缺性无居民海岛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解决海岛岸线受损严重、岛内山体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淡水资源匮乏等问题。同时,赣榆区全面实施秦山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新建2套海水淡化生产系统,全面完成秦山岛标识系统制作安装、广场改造、神路服务区改造等一系列保护修复措施,赋予了海岛独特的科研、教育、生态旅游和景观价值,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滨海旅游发展的融合之路,成功入围江苏省最美生态修复案例。

制度创新

全面提升资源管理水平

近年来,赣榆区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政策创新和技术创新,以生态保护优先和资源合理利用为导向,全面提升海域和海岛综合管理水平。

5月18日,江苏省首次海域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在赣榆区成功摘牌。本次公开挂牌出让2宗海域,海域面积分别为131.983公顷、93.176公顷,挂牌起始价分别为61万元、44万元,最终分别以142万元和106万元成交。此次海域使用权挂牌出让,赣榆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预先组织完成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再公开进行竞价出让,大大简化了企业用海审批手续,是规范用海管理的一次有益尝试,实现了由“审批用海”到“交易用海”的突破,为全省海域使用权公开挂牌出让积累了成功经验。该项实践充分发挥了市场在海域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有效激活了“蓝色资本”,推动了海域资源保值增值和集约高效利用,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增劲添力。

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赣榆区创新推行海域使用权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强化项目用海审批服务为切入点,简化审批流程,综合提升海域资源利用效率。截至目前,赣榆区获批各类项目用海2.65万公顷,海洋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同时,赣榆区坚持规划用海,规范指导项目用海审批,杜绝超指标用海、违规用海现象。截至目前,赣榆区累计清理完成违规用海389宗、面积6609公顷,保障了用海环境安全平稳运行。

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巡礼 |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驶向“碧海深蓝”

出海督查违法违规用海清理整治工作

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巡礼 |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驶向“碧海深蓝”

利用无人机现场核查用海情况

此外,赣榆区对全区闲置已批用海进行督查,全面梳理闲置围填海项目现状,推出闲置用海项目清单及开发利用计划,推动闲置围填海项目处置。截至目前,赣榆区处理闲置围填海项目5宗,开发利用闲置围填海面积193公顷。

供图:连云港市赣榆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作者:刘亚丽李政

新媒体编辑:陈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