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手造”引领非遗走向“潮”未来

2024-07-04 08:18:02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妇女报

“她手造”引领非遗走向“潮”未来

    苏舒

“她手造”引领非遗走向“潮”未来

“她手造”引领非遗走向“潮”未来

“她手造”引领非遗走向“潮”未来

“她手造”引领非遗走向“潮”未来

    ▲ 庞君薇设计的“往来”蜀绣胶囊博物馆。

    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蜀绣美学、国潮饰品、绣品课程思政设计……她们在传承中多领域跨界、多元化融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焕发新生。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银花丝是四川成都最具特色的汉族传统金银工艺品,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的千余年间,一直是用于制作美轮美奂的大型工艺品,而在传承人王晓璐的手里,它化身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小型饰品,深受大众喜爱,让王晓璐的网店在淘宝平台非遗传承人店铺榜中排位第二。

    在位于成都新金牛公园里的“往来”蜀绣胶囊博物馆里,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在这里成为一种可赏、可感、可体验的非遗项目。博物馆的设计人庞君薇介绍,在摆放着国家级非遗大师蜀绣作品的空间里,各年龄段的人们在此近距离欣赏蜀绣、沉浸式茶饮、制作蜀绣小样作品……一到节假日,游客就络绎不绝。

    “如果说,保护是非遗的基础,那么传承就是非遗的生命。”同时身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高职院校副教授、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负责人的庞君薇认为,在传承中进行多领域跨界、多元化融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是非遗保护和传承领域里的基本共识。

    在今年第四届成都国际女性艺术季(以下简称艺术季)上,成都市妇女联合会以“她视界·非遗向未来”为主题,在全球范围内征集具有影响力的非遗创新作品,评选出各类别15件优秀非遗作品,其中王晓璐团队及庞君薇指导的作品,获得最具市场潜力奖,彰显出了“她手造”让非遗焕发出的新生以及对新消费的赋能。

    传承与创新

    艺术季上,王晓璐的获奖作品《蜘蛛》,是她的内心写照:银花丝手艺人如那一只只勤恳的蜘蛛,吐着银丝、织着银网,编织着她们的梦想。当结丝成网的时候,就成为一件坚韧且漂亮的艺术品。

    作为非遗第二代传承人,王晓璐至今记得,小时候午夜醒来,总看见母亲道安在桌前汗流浃背、点焊花丝的身影。耳濡目染之下,王晓璐深深地爱上了这门技艺,从小便有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成都银花丝非遗制作技艺的继承、守护和发扬。

    据王晓璐讲述,正是因为母亲道安的创新,才得以让银花丝技艺传承的路愈加宽广,并走向了普通大众。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件银花丝工艺品一般耗时以年计算,主要作为工艺品出口,普通人对其并不深知。到20世纪90年代末,道安所在的成都金银制品厂改制,大批老师傅转岗改行,成都银花丝技艺几近失传。道安潜心研究银花丝技艺,学会了银花丝制作的全部工序,并创新出十余天就能制作出的银丝画,与金沙博物馆、熊猫基地等旅游景点合作,开发出的文旅产品,成为游客能随身带走的非遗纪念品。

    坚守与创新,让道安成为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点亮了女儿王晓璐的传承之路。王晓璐大学时选修旅游工艺品设计制作专业,并开始尝试设计银花丝的耳环、吊坠等饰品,起初自己佩戴,在一次非遗展上销售一空后,道安在工作室里开辟了银花丝饰品板块,并放心地交给了王晓璐负责。

    同样在艺术季获奖的非遗传承人苏舒,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融合淬炼创新,她擅长岩/颜彩手绘、蜀绣、蜀锦及唐卡等技艺,拜学的师傅均是各界名家,她博采众长,以“进化中的非遗”理念开创出对于设计色彩美学理解诠释的不同之路,开发了“落弦织,肆拾锦”两大特色蜀锦面料并注册商标,创作出了别具一格的非遗产品。

    而十余年着力于蜀绣生产性保护的庞君薇,则将创新放在了人才培养以及产品设计、研发、推广、营销、蜀绣美学活动策划、品牌建设等全链条融合的各个环节。

    她设计与组织的《刺绣产品设计与应用》课程,入选教育部全国文化艺术职业院校“学习二十大,铸魂育新人”课程思政案例,以传统图案文化内核的挖掘与创新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挖掘传统图样内涵,认知并扩展相关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面,汲取营养,注入刺绣作品设计中,并通过教师、行业大师的正向引领,利用非遗大师工作室的平台优势,进行推陈出新,实现有价值、有根源的突破与创造。

    市场与坚守

    庞君薇也认为,在市场需求已成为传统文化发展的前提与动力的现实下,探索非遗与商业的对接,是实现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共赢的必要选择。

    在实践中,王晓璐一直在拥抱市场,让银花丝走入人们生活。当原本开在成都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文殊院的实体店遇冷后,“80后”的王晓璐即刻选择开启了网店,为银花丝的发扬再次开辟出了一个新天地。

    在款式设计中,王晓璐与其团队也在不断地研究市场,网店中卖得最好的一款是手工掐丝蝴蝶胸针,他们明确从大自然中寻求灵感的设计方式,更多的蝴蝶形饰品以及蜻蜓、鱼形、荷花等饰品被创作出来。带有国潮风及羽毛、生肖等元素的饰品也成为王晓璐网店中热卖的款式。

    一份来自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的报告显示,2022年淘宝天猫上年成交过亿元的非遗产业带呈增长趋势。年轻淘宝手艺人是非遗创新发展的源泉,淘宝手艺人女性居多,占半数以上。

    对于“非遗热”,王晓璐显得很冷静。她坦言,目前团队已有10位年轻手艺人,但囿于纯手工制作,即使一件简单银花丝技艺小饰品仍需要三五天时间,产量仍旧有限,收益目前仅能维持正常的运营。但她认为,非遗本身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那文化的繁华,核心在传承。为此,除了制作产品,她和团队还常常走进博物馆、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活动,进行银花丝技艺的传播弘扬。

    在庞君薇看来,非遗产品有属于自己的市场,面对的人群也有其特性,将产品与不同纬度的受众紧密结合,就能减少产量有限与市场所需之间的冲突。她也强调,匠心是非遗的核心竞争力,纯手工制作的非遗产品才能永葆凝聚力、感召力,无论非遗如何在时代中新生,坚守匠心才是“活”的非遗传承。目前,致力于产学研一体,不断寻求对非遗蜀绣的外延拓展,庞君薇坚守着其作为蜀绣文化重要传递者和守护者的角色。

    苏舒则认为,传承非遗,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创新非遗,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思维的创新。她坚信,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一定能让非遗焕发新的光彩,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