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大学梦

2024-07-04 09:24:36 - 重庆晚报

高考,牵动着千万考生及家长的心弦,也蕴含着我父亲真实朴素的情感。每当一年一度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成绩公布,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是多少,父亲都会及时去了解,并记录在一个专用小本子上。但凡亲朋好友中当年有子女参加高考的,父亲都特别关注。对高考分数理想者,他准会第一时间送上祝贺;反之,对考得不好或发挥失常者,他则装聋作哑,避免“言多有失”,给别人“伤口上撒盐”。

父亲今年75岁。他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上大学。据老一辈讲,从开始入学起,父亲就如同春蚕吐丝,在刻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将知识装进自己的头脑、融入自己的血脉,以期编织出功成名就的精彩人生。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特殊时期,父亲终究没有圆梦。转而,父亲把他未能实现的大学梦想,寄托在“望子成龙”上。在我的记忆中,从小父亲虽然在生活上对我“富养”,却在学习上对我完全“穷带”。更让我感到害怕的是:由于受到“黄金棍下出好人”古训的深刻影响,父亲在家里堂屋的显眼位置吊着块楠竹板子。意思是说,我如果不好好读书,这板子不是挂起来好看的,轻则跪,重则罚,戏称这种惩罚为“罚楠(懒)”。

1992年夏天,我终于不负厚望,以463分的高考成绩,被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重庆文理学院)政史系政治和历史教育专业录取。9月3日中午时分,太阳当空照,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把山川、田野辉映得格外亮眼。我和父母都在家里休息,突然听见屋外有人喊我取挂号信。他是乡邮政所的邮递员,给我送来了录取通知书。当时,我心里像热浪翻腾,久久不能平静。父亲在一旁,呵呵直笑,百感交集:“我儿能干,终于有出息了!要是我当年能有今天这个时代,那该多好啊……”父亲说这番话时,我分明看见,他湿润的眼睛里噙着泪花。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政府机关参加了工作。随着在城里添置三室一厅住房、娶妻生子和收入积蓄的增加,2019年,经与妻子商量,我把年满七旬的父亲和母亲也接进了城,随我们共同生活。

由于在乡下多年劳动惯了,现在进城来,无事可做,父亲感到百无聊赖。就在父亲打算携母亲还是回老家居住、生活之际,妻子的一条建议,顿时让我眼前一亮——对呀!让父亲“老有所学”,不仅有益于他精神生活的充实,增加乐趣,陶冶性情,而且有益于保持脑力、健康长寿和思想修养。

当我把这个建议转述给父亲时,他先是一惊,后是窃喜:“要得噻,年轻时没有上成大学,老来如愿以偿!”

你也许猜到了,父亲要上的这所大学,并非全日制大学,而是老年大学。这所老年大学,就在妻子的工作单位附近,是一所享誉全国的多层次、多学科、多学制的综合性老年大学。父亲报读的,是老年诗文班。

开学之日,天刚露出鱼肚白,父亲早早地就起了床。吃完母亲熬的一小碗稀粥,父亲迫不及待地挎起一个褪色的帆布包,迎着初升的朝阳,向老年大学飞快地奔去。母亲告诉我,这帆布包是父亲当年读书时背过的书包,多年来他一直珍藏着……听到这些,我感动不已。

经过三年的老年大学诗文班学习,父亲的文化和文学水平突飞猛进,每科成绩都是优秀,所写散文、随笔有5篇在老年人报刊上发表。颁发老年大学结业证那天,我陪伴父亲前去领证。念到父亲名字时,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他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泪水在他眼眶里闪烁着晶莹的亮光……

(作者系万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