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TARS-GO机甲战队破解产业难题

2024-07-04 09:30:05 - 长春新闻网

吉林大学TARS-GO机甲战队破解产业难题

团队到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参观智能制造工厂。(吉林大学TARS-GO机甲战队提供)

吉林大学TARS-GO机甲战队破解产业难题

炎炎夏日,在山东省青岛市的一家企业内,机器连续运转,精准检测防火门焊点的合格情况。而半年前,这家企业尚需依赖人工肉眼识别焊点缺陷。这一转变背后,是一支远在1400多公里外的团队的创意成果。

这支队伍由吉林大学通信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院的35名师生组成,是一个以学生为主的跨学科协作团队。在吉林大学支持下的吉甲大师双创基地是他们的研发“营地”。最近,该团队不仅获得了参加RoboMaster2024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赛的资格,还在大赛中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吉林大学TARS-GO机甲战队。

从最初在大赛中的“单点发力”到创新突破、解决产业难题;从主动向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企业提前一年点名要人,战队走过了一条充满热爱与激情的道路。

有多爱就有多出众

早在2020年,TARS-GO战队首次参加RoboMaster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赛时,就勇夺一等奖。该比赛集结了机械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机器视觉、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多项机器人相关技术学科。为了满足技术需求,战队分为机械组、电控组、视觉组、决策组等七个组别,队员们在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七种类别、八个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和优化工作,最终登上了大赛舞台。

该战队指导教师玄玉波表示:“学生是主角,指导教师只在必要时辅助、在关键节点引导,目的是最大化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在设计、制造和优化的过程中,队员们经常遇到超出所学知识范围的难题,需要在业余时间自学,摸索解决办法。

有的队员即使“退役”,也会时不时回到基地帮忙。他们对这个团队有着深刻的热爱和理解,认为“机器人最终还是由人来操作,其实支撑比赛的是团队精神。”

他们从热爱出发,纵情驰骋在机器人的世界里。在各大比赛中的磨练,使队员们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进而在实际项目中不断突破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在实战中成长成才

有了实力,指导教师开始考虑新的问题。“产教对接,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和需求,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强未来就业竞争力。”玄玉波说,为了打造更加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团队的指导教师们奔走各地,拜访企业,寻找能帮助学生成长的实习项目。

玄玉波回忆说:“那时候确实难,所有指导教师周六周日都不休息,就为了能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在调研企业需求后,指导教师评估难度,挑选出适合的项目和适合该项目的学生。让学生团队到企业的真实场景中解决问题,锻炼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与大陆汽车电子的热电偶缺陷检测系统建设、长光芯忆公司的智慧测温系统建设……在这些实习项目中,学生个人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如今,这个团队培养出的学生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水平,都名声在外,很多企业慕名而来,主动寻求合作。

从指导教师去企业自我推荐寻找实习项目,到全国各地企业主动上门要人,其背后是团队专业能力的飞跃。玄玉波说:“现在很多企业提前一年来点名要人。”

“创新的火花”最耀眼

学生到企业去实习,不仅提升了个人能力,也碰撞出了“创新的火花”。

一次,团队进入工厂参观人工质检流水线时大受震撼,流水线上的工人要长时间用肉眼对着白板检查玻璃瓶。团队决定发挥所长,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打造一套全方位、高精度的自动化检测系统,让药瓶检测更准、更快。

在开发过程中,团队尝试了许多方案。最终,他们从提升参赛机器人性能的深度学习技术中获得灵感,将想法变为现实。如今,“360°‘瓶中瑕影’视觉检测系统”已在实际生产线中应用。这次的小试牛刀,给了团队极大的信心。去年,他们又帮助青岛一家企业解决了一直困扰的防火门板焊点检测问题。

这个问题是完成该企业生产线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该企业曾寻求多家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帮助,却未得到满意方案,后来找到了玄玉波带领的团队。没想到三个月的时间,团队就设计出了一套缺陷检测系统,使漏检率趋于零。这让企业负责人喜出望外,感叹“校园里藏着一匹黑马!”

眼下,玄玉波又带领团队迈向新的高度。“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更多工程类创新人才。学生们都很有创新能力,针对毕业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我们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玄玉波说,团队对接了重庆明月湖、深圳松山湖等科创基地,为有创业想法的队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如今,这个团队已成为学生们肆意畅游的机甲乐园,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的热土。

原标题:吉林大学TARS-GO机甲战队破解产业难题来源:长春日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