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敢借30万高利贷,万一失败?胡成中:回家做裁缝,南存辉回去修鞋

2024-07-04 09:49:30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40年前敢借30万高利贷,万一失败?胡成中:回家做裁缝,南存辉回去修鞋

过了60岁,胡成中总是陷入回忆。

6月8日,德力西集团在上海举办创业40周年庆祝大会,身处聚光灯下的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带着浓重的温州口音,回忆起自己起家时的艰难:“那时候没有设备、没有资金,靠着脑筋活,能吃苦,走南闯北,摆脱贫困的命运,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就是我们当时的真实写照。”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胡成中仍不时回想起40年前那个两三百平方米大的家庭小作坊,在温州乐清柳市镇车站路的“求精开关厂”。他的办公室窗口正对着川流不息的内环高架,高架上呼啸而过的车流,像极了胡成中滚滚而过的40年。

在一本名叫《温州民营经济创业史》的书里,作者这样形容胡成中:稳重老练、城府如海。之所以给人这种印象,或许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出身草根,童年饱尝生活的苦难,白手起家一路升级闯关,直到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之一。

再细究胡成中的“发家之路”,会发现这是一个有别于“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这背后是乐清人自谋出路、敢冒风险的呈现,是“四千精神”的一个具体表达,也是40年改革开放浪潮中卷起的一朵浪花。

今天,民营企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敢闯、吃苦为核心的“四千精神”如何继承发扬,如何注入更多的时代内涵?对于这一话题,胡成中打开了话匣子。

40年前敢借30万高利贷,万一失败?胡成中:回家做裁缝,南存辉回去修鞋

挑战

1961年,胡成中生于温州乐清县柳市镇一个手艺人家庭。就像热血剧男主角的出场人设一般,少年时期的胡成中生活颇为窘迫:13岁时,因为家里没办法供他继续上学,只得跟随父亲学裁缝,经常要挑着百来斤的缝纫机和工具箱,步行数十里路,去替人做新衣、做嫁妆。

今天的德力西已是企业员工约2万名、年营收超过700亿元的企业。作为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不再需要像他40年前办厂时那样,坐运煤车、睡地板、磨破嘴皮子了,但他却并未因此感到惬意,反而有了一种更深层的焦虑:“创业到40年,现在的压力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首先,焦虑来自行业内的竞争。“对民营企业来说,现在整个市场环境、竞争生态和几十年前完全不一样。”胡成中以自身所处的电气产业为例,“过去可能十年才换一代产品,现在两三年就换一代,产品升级迭代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焦虑也来自其他行业的传递。尽管电气产业是传统制造业,但新能源行业、人工智能行业等也离不开电气产品,当新市场的产品不断升级时,压力也给到了电气产业。“我们为这些行业的产品提供配套,相当于也在不断给我们提出新要求,加上同行都在争抢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比过去有增无减。”胡成中解释。

要想缓解焦虑,就要竭尽全力地加快产品的升级迭代。这一点,胡成中在40年前办厂时,就有了切身体会。

1984年,在外头跑供销多年的胡成中感受到经济形势的向好,成立“乐清县求精开关厂”。当时的柳市镇以电气产业而闻名,整个镇上做低压电器的小厂起码上千家。胡成中办的厂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家庭作坊,几个工人,在柳市镇平平无奇,怎样在上千家小厂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佼佼者?这是当初胡成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当时他第一步想到的就是攻克技术难关,创办一个检验产品质量的实验室,需要30万元资金。在那个年代,无异于是个天文数字,普通工人的工资不过几十块钱,而厂里的流动资金也只有1万元。为了拿到正规的生产许可证,胡成中和当时一起办厂的南存辉、弟弟胡成国一起借了30万元高利贷。

记者好奇,问胡成中有没有想过,万一没成功,这30万元高利贷怎么还?

“借了30万元,如果搞不成功,肯定会破产。”胡成中想了几秒,笑了笑说,“当时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真失败了,那我起码还有个手艺,还能回家做裁缝,每天赚2块5毛钱,而南存辉呢,就再回去修鞋嘛。”

当时柳市镇上千家生产低压电器的企业中,有证的不到1%,“假冒伪劣品”一度在柳市镇泛滥。1990年5月31日,国务院发文,六部委联合进驻乐清柳市,重拳砸向柳市假冒伪劣的低压电器,千余家低压电器门市部关闭、千余个家庭作坊歇业、数百家旧货电器经营执照被吊销。在“打假风暴”中,求精开关厂却凭借过硬的质量、规范的管理,成为政府鼓励、扶持的正面典型。那一年,求精开关厂的年销售规模就做到了1000万元。

在商海中沉浮多年,胡成中认为今天民营企业比拼的不再是规模,“要拼规模,我们行业和快递、房地产、互联网,根本不好比”。否定了一个结论后,胡成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今天想要做好民营企业,归根到底得专注自己的主业,或者做和主业有关的、有协同性的,不能偏离。只有在细分领域有核心竞争力,才‘卷’得过别人”。

40年前敢借30万高利贷,万一失败?胡成中:回家做裁缝,南存辉回去修鞋

创新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登载《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这是“温州模式”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上。很快,研究“温州模式”的热潮在上海乃至全国兴起。

从家庭作坊起步,不断做大做强,胡成中办的厂无疑是“温州模式”的代表之一。30多年前,胡成中频频接待自全国各地来的各种考察团。“那时候大家来温州参观什么呢?可以用10个字概括,‘皮鞋打火机,正泰德力西’。”胡成中说。

作为国内电气行业榜单的前两名,正泰与德力西总是被业界放在一起比较。直到今天,在温州乐清,人们都津津乐道正泰与德力西之间的故事。两个企业的老大,南存辉和胡成中之间仿佛有种宿命感:都是草根出身、都拥有艰难坎坷的童年,又是小学同学,年轻时一起成立“求精开关厂”,六年后分道扬镳,“各自为王”,成为彼此在行业内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从合作伙伴到最强竞争对手,其中的过程,胡成中已经不愿多谈,但他很乐意谈两家企业的关系:“我们这两家在中国同行中,是最强的。我一直希望正泰好,因为有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自己就睡不着,得天天盯着,人家进步了,我也得进步。我看他也希望我好,因为德力西发展得好,他也睡不着,也得天天盯着。”

胡成中形容德力西和正泰的关系,就像肯德基和麦当劳:“我们原来在柳市的旗舰店,也是开在对方隔壁,地理位置很近。就像青岛有海尔、海信,宁波有雅戈尔、杉杉……每个年代、每个地方都有同一行业的竞争格局,这是一种相互之间的良性竞争。”

竞争,是压力,但也能激活生命、激发生命力。费孝通在三访温州后,曾在文章里写道:“我体会到的温州精神,就是不甘心落后,敢为天下先,冲破旧框框,闯出新路子,并且不断创新。”

40年前,求精开关厂需要的是一个检测室,而今天,已经有5个研发基地的德力西仍然“睡不着”。在胡成中看来,新的“温州模式”,不仅要创新,甚至要超前,“用户想到的,我们肯定要把研发跟上,用户没想到的,我们也要比用户想得更超前,这样才能更踏准时代的节奏、跟紧时代的潮流”。

为了在“创新”上重点发力,就在今年5月,德力西在上海成立了“电气新质生产力创新研究院”。同样在5月份,德力西电气研发团队开始对数字化配用电系统的新场景、新应用进行攻关迭代。通过新型物联网感知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未来,配用电系统不但能够实现诊断、预测、预警,还能够在各种复杂场景下,提供更便捷、更丰富的体验。“怎么理解我们所做的创新呢?举个例子,电表现在都是智能抄表的,用手机就可以把电表的收费等各方面管理起来,过去则是通过人工上门抄表,这就是智能化,那我们的配用电系统,通过不断创新,就能在更加复杂的场景中,实现更便捷、更智能。”胡成中说。

40年前敢借30万高利贷,万一失败?胡成中:回家做裁缝,南存辉回去修鞋

如果看看德力西在国内同行中的最大竞争对手在做什么,就能理解为何胡成中要如此重视创新——近几年,胡成中的老朋友南存辉创立的正泰集团同样在研发方面不断加大投入,2023年度,正泰电器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支出约11.79亿元。

冒险

话题再次回到“四千精神”,胡成中感慨万千:“过去温州人多地少,说得土一点,以前讨饭的人很多,大家全都依赖农业的话,肯定要饿死,所以温州人都出去闯荡,渗透到各行各业,温州人这种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是最宝贵的,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被淘汰。”他认为,温州人即使遇到一时的困难,也会充满信心,专注于怎样共度时艰。

“四千精神”的第一句就是“走遍千山万水”,温州人骨子里具有开放、冒险的精神,他们从没想过把事业停留在温州本地。去到更大更广阔的平台,才是企业发展的目标,而上海一贯是温州商人的首选。

在胡成中的求精开关厂建检测室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20世纪80年代,温州不少民营企业为解决技术瓶颈,各凭本事、想方设法地把上海“大厂”的工程师请到温州来指导生产。胡成中也不例外,那时候从温州到上海要乘一天一夜的轮船,为了把上海人民电器厂的退休工程师王中江请到柳市镇的家庭作坊来,他跑了三趟,主动帮王工带孩子、打扫卫生,睡在王工家里的地板上,这才感动了老工程师。在老工程师的建议下,德力西建起了检测室,拿到了国家生产许可证。

许多温州的民营企业家也有这样的想法:温州打基础,发展在上海。“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江苏、浙江、安徽,肯定要融入上海。我们从温州起家,想要发展壮大,还得到上海来。”胡成中认为,可能有些企业会觉得,在上海创业、发展的成本有点高,但上海的优势太多了,这里很规范,人才、研发、贸易等方面都有很大优势,国际化程度也非常高。

公开报道资料显示,从1999年到2002年上半年,温州人在上海投资兴办的企业有5000多家,其中大部分是生产型企业,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温州排名前10名的企业全部进入了上海,温州低压电器行业的三巨头——正泰、德力西、天正,都在上海建立了生产基地或投资公司。德力西在青浦首期投资就达3亿元,20多年前,这样的规模为青浦的招商引资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吸引了更多企业来到青浦创业、投资。

这一批温州人以“产业军团”的方式来到上海,是一种双向奔赴。

1998年秋天,当时的上海青浦县曾组团赴浙江招商,在招商的过程中宣传了上海市政府新发布的招商引资24条政策,这些积极的做法也让浙江尤其是温州的民营企业加快了来沪发展的步伐。

2012年德力西集团上海总部落成后,公司将研发团队也搬到了上海。目前德力西电气的研发团队中有六成左右在上海办公,累计拥有的2600余项专利中,80%由上海研发团队主导研发。

走出温州、走到上海,德力西借由上海这座大舞台,继续往更远的地方,走向全国、全球,目前德力西产品和服务支持网络覆盖了60多个国家。

站在上海北外滩一家宾馆的会场中央,面对着前来参加40周年庆祝大会的嘉宾和员工,胡成中表示:“从求精开关厂到德力西,我们把改革开放的浩大东风,转化为驱动企业前行的最大动力,也证明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勇气和实力。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未来很长远,担子会越来越重,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

栏目主编:陈抒怡文字编辑:陈抒怡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