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大运河:历史文脉的哺育者,奋进山东的见证者
转自:闪电新闻
宁静的清晨,市民沿着大运河古老的堤岸慢跑,城乡现代生活与这条古老水道相伴相依、紧密相连。晨光照耀在大运河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映出几千年的岁月流转。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自公元前486年开凿至今已逾两千年。它在山东境内流经德州、聊城、泰安、济宁和枣庄5市,约占大运河总长的三分之一。缓缓流淌的大运河,不仅仅是不息的水流,还是历史的见证,是文脉的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记忆,见证了山东从古到今的时代变迁。
历史上,大运河作为“黄金水道”,连接了北方的京城与南方的杭州,是南北经济与文化交流的要道,其中山东段作为“咽喉要道”尤为关键。古时商人们通过这条水道,将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从南方运往北方,同时把北方的粮食、布匹等输送到南方。“黄金水道”不仅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也加深了不同地域间的文化融合,历史上名人名家留下诗画佳作,使得运河文化丰富多彩。清代姚鼐的诗《德州浮桥》“运河绕齐鲁,势若张大弓。隈中抱泰岳,两箫垂向东。”把流经齐鲁大地的大运河比喻为一张大弓,形象生动,新奇贴切。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运河从古代的“黄金水道”到现代的“文化长廊”,不再只是贯通南北的流动水道,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时光桥梁。随着沿岸地区工业化的发展,大运河一度面临着新挑战,部分河段曾经遭遇严重污染。但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特别是随着申遗进程逐步推进,流经山东5个城市的大运河,保护与修复工作不断加强,不仅沿岸生态风景得以最大程度的恢复,还以独特的生态通道与文化IP,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吸聚新动能。如今的大运河之于山东,不再是一条水上交通运输路线,更是一条生态旅游带。沿线城市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和历史爱好者,不断擦亮运河IP提升文化影响力,在让世界共享运河历史文化的同时,以“文化巧实力”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沐浴着微山湖畔的晨光,一位船夫在细心地擦拭他的木制船只;船夫的祖辈们,之前靠这样的小船运输物资,现在,他用这艘船承载游客旅游体验。运河上的千万艘木船,是维系沿岸居民与大运河之间的情感纽带,也见证了这条古老水道,从传统的货运通道变为现代化大港重要一环的华丽转身。
梁山港,位于《水浒传》故事的发祥地济宁市梁山县城北的梁济运河右岸。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机遇,打造内陆水运重要枢纽,在梁山港,集装箱整齐排列、巨轮往来穿梭,如今以内陆运河万吨大港全新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南旺枢纽,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也是现代水运和生态保护的典范,成功申遗提升了该地区的国际知名度,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在大运河的水利建设历史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白英治水”故事。今天的山东,正是以“白英治水”这样的智慧与勇气,依托现代科技不断优化水利设施,确保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现代经济功能“双向奔赴”。
在山东,大运河的现代功能与古老价值并存:流经山东的运河,依然在静静流淌;被运河流经和滋润的山东,却已“因水而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迁。梁山港迅速发展成为连接西部煤源产地和长江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港口物流枢纽,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了对货物的精确调度和高效管理,成为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提升地方经济质量的重要引擎;南旺枢纽不仅是一处世界遗产,这一保留了历史原貌的古老水利枢纽,由于提升了现代功能,在今天依旧承担着调节水位、保障航运的重要职责,融合保护与发展的“南旺枢纽”模式成为运河沿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作为华北最大的淡水湖、京杭大运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山湖通过生态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大量湿地被恢复和保护,成为了候鸟的天堂,吸引了万千旅游者的目光,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
承载历史记忆的大运河历久弥新,映射出奋进山东不负时代韶华、活力升腾奔赴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决心。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上,山东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大运河山东段既有古老文化底蕴,也在现代经济的全面融通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交融当中,充盈起满满的时尚感、国际范。山东在注重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同时,立足运河资源畅通经济循环,为齐鲁大地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山东抢抓时代机遇,加快推进现代化港口建设,将陆海统筹、东西互济、通江达海的“规划图”一步步变成“实景图”。
大运河是山东的骄傲,也是山东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山东在保护和传承大运河历史文化当中汲取了丰厚营养;大运河是山东的坐标,在历史与现代交融中,山东利用其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循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书写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山东篇章。(文/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