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同框!“雪龙2”号和“极地”号在青岛向公众开放

2024-07-04 21:33:17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7月3日,“雪龙2”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和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极地”号破冰调查船一起亮相山东青岛奥帆中心码头,向公众开放。

硬核同框!“雪龙2”号和“极地”号在青岛向公众开放

“极地”号是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于6月24日在广州正式命名交付后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参观。

据悉,“极地”船船长89.95米、型宽17.8米、型深8.2米,设计航速15节,总吨位4600吨,船艏可破0.8米至1米厚当年冰。该船搭载了多种海洋调查设备,能够承担海冰、三维水体、地球物理、大气等海洋环境的综合观测调查任务,将助力我国冰区科考系列化、多样化发展,是参与我国极地考察的重要力量。

走进“极地”船的甲板层和驾驶舱,记者看到,甲板上停放着“创新号”无人机。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创新号”无人机是重油载荷无人机,载荷可至250公斤以上,具有长航时、高载荷的特性,搭载雷达等专业航测设备可使测冰作业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其搭载的远红外设备,可远距离第一时间发现北极熊,对于冰上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另外其所具有的抛投功能,可实现极区应急救援作业。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号”还可以远距离高效实现仪器设备的运送,对于极地考察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产化和无人化是‘极地’船的亮点。”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船上搭载了国产无人机、无人船和水下自主机器人等高科技装备。此外,“极地”号还搭载各类地球物理调查设备,能够承担大气、海冰、水体、地球物理等环境的综合调查观测研究任务,可以高效率获得水环境数据信息,为水域经济开发、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与“极地”船一同亮相青岛的还有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

硬核同框!“雪龙2”号和“极地”号在青岛向公众开放

“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船长122.5米,宽22.3米,设计吃水7.85米、排水量13390吨,航速15节,续航力20000海里,自持力60昼夜,能够在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填补了我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该船于2019年首次参与中国极地考察,并于今年4月顺利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

开放日首日,上千参观者登上“雪龙2”号和“极地”船。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的学生王梓皓对记者表示,参与此次活动让他有机会深入了解极地研究考察的进展以及未来目标。“中国海洋大学数次参与南北两极科考,今天在船上看到很多电气以及工程的智能化装置和设备,今后我会学以致用,期待未来也能成为科考船的一份子,为国家的海洋科考事业继续努力。”

“‘雪龙2’号和‘极地’船是我们共同的骄傲。”从上海专程跑来青岛只为看“雪龙2”号的段郑飞母子告诉记者,此次能够预约上船参观非常幸运。为此段郑飞还专门购买了《“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的绘本。

硬核同框!“雪龙2”号和“极地”号在青岛向公众开放

在“雪龙2”号的驾驶室,参观者们参观了“雪龙2”号精密的操控仪器,聆听科考队员讲述仪器所具备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参观者们还前往“雪龙2”号的物理实验室和通用实验室,科考队员们给公众展示他们在极地考察实验中会使用的各种先进设备,并介绍了他们在极地科学考察中的相关工作。

记者在“雪龙2”号主甲板中部上看到,船的内部建造了一个大约160平方米的月池。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月池车间,月池在船体内部的一个竖状井道,贯穿各层甲板,并与海水相通,科考设备可以通过月池,避开冰层直达海中,不用受太多的气象条件和海冰的影响约束,确保“雪龙2”号在100%海冰覆盖海区也能进行调查作业,使得科考作业的时间空间都得到拓展。

硬核同框!“雪龙2”号和“极地”号在青岛向公众开放

“搭载‘十八般兵器’,智能化程度高是‘雪龙2’号的最大特点之一。”现场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雪龙2”号的智能化,体现在船上的方方面面,包括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实验室等。在船上,几乎所有重要设备都配备了传感器,实现全船信息的全方位智能感知、获取、交换和展示。一旦有发生故障或者异常,信息会第一时间反馈到驾驶室综合报警平台。驾驶室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配合下,可以实现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运行。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董婉婉汤梾埠)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