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假”的直播骗局,为何总有人相信?

2024-07-04 22:30:53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不看网络直播的人可能想象不到,直播间里竟然有那么多“发财”的机会。

在主播的叫卖声里,有售价9999元的圆明园兽首,有定价几百上千元的郑板桥、张大千真迹,还有价格低到让人心动的黄金珠宝。

“一眼假”的直播骗局,为何总有人相信?

这些“宝贝”不但售价低,而且保证高价回收,主打一个稳赚不赔。这当然都是假的,一旦轻信,后果相当严重。

低价售卖古董,其实是一种直播骗局。据报道,已经不少中老年人上当,有人在直播间买了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藏品”,被掏空了钱包。

01

稍有常识就不难理解,圆明园兽首这样级别的文物不可以私自买卖。价格明显低于成本的各种黄金珠宝,其来路和真实性也殊为可疑。

应当说,在直播间售卖假古董、假珠宝这样的骗局并不怎么高明,甚至可以说是“一眼假”。可是,这么低级的骗局,为何还总是会有人相信呢?

这首先要从知识结构、认知局限上找原因。受成长背景、受教育水平、人生阅历等因素影响,人与人的认识水平也不尽相同。很少人有人能够达到全知全能的水准,绝大多数人都存在一定的认知局限。这就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一眼假”的直播骗局,为何总有人相信?

比如,在假古董直播间骗局中,为了能够自圆其说,编造诸如被境外势力追杀、家族内斗、重建博物馆没有地方存放藏品等剧情烘托气氛,通过话术让人产生为国家暂时保管文物、替弱势一方仗义执言等错觉。这虽然不高明,却契合了一些中老年人家国情怀、江湖叙事的认知。

这种骗术早已形成了成熟的套路。他们抓住老人认知特点,从讲故事开始,一步步铺垫,层层深入,将老人完全带入故事情境,对其完全信任和共情后才抛出卖货目的,让老人在不知不觉间入坑。这么“可爱善良”的主播怎么可能骗人?既能捡漏赚钱又能为国家做贡献,何乐而不为?就算是吃点亏,帮帮“可爱”“可怜”的主播又有什么不妥?

02

总有人在网络直播间受骗,也跟网络平台对直播内容的监管不利,甚至是纵容有关。

客观来说,近年来,对于类似直播间卖假古董的行为,网络平台不能说没有实施整治。但是,这种整治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往往是迫于主管部门或者是舆论的压力而不得不整不得不改,而非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这也不难理解,网络平台作为商业平台,有盈利的目标导向,它们追求的是平台的流量和活跃度,哪怕这流量可能来得不那么正当。

“一眼假”的直播骗局,为何总有人相信?

迫于某种压力,平台会做出整治违规直播的姿态,但在行动上往往点到为止。对于已经引起公众与监管部门注意的问题,会旗帜鲜明整改;对于尚未引起公众关注的问题,则很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利用被境外势力追杀等理由,在直播间售卖假古董,这种一眼假的骗局已然涉嫌公然诈骗。可是,平台的所谓整改也不过是要求其在直播间注明“虚构剧情”字样,全不管这样的整改究竟有几多效果。

03

有句老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一个事实是,虽然历经整治,诈骗违法依然多发,仍有为数不少的诈骗分子藏在暗处,紧盯我们的钱包,瞄准我们的认知盲区,处心积虑地设计诈骗套路。被骗不能说明智商不够,只能说明弱点不幸被诈骗分子拿捏。

几乎每个人都有认知局限和弱点,也都有可能上当受骗。事实一再证明,诈骗尤其是不断翻新升级的电信诈骗,无关年龄、学历、阅历,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被骗对象。直播间里“一眼假”的骗局并不可笑,被“一眼假”骗到的受害者值得同情。

“一眼假”的直播骗局,为何总有人相信?

别笑他们,因为换个情境,我们也有可能成为他们,而诱使我们上当的理由在他人眼中也可能是“一眼假”。

避免成为“一眼假”骗局的受害者,当然需要个体加强防范,坚持常识。但更重要的是网络平台要加强对于此类直播的审核和监管。此等直播虽然从短期看,可能给平台带来流量,但其对网络秩序的破坏不容小觑。从长远利益考虑,平台必须以鲜明态度坚决予以抵制,任由发展最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相关部门则应协同作战,对诈骗分子实施全链条打击,只有每一个环节的犯罪分子都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有力震慑。(文诚)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