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着最闷热的岗位,他们给旅客送去清凉

2022-08-04 18:32:00 - 新京报

近日,北京又迎来了连续的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在35℃左右,相对湿度较大,体感闷热。为了保障旅客出行顺利、舒适,铁路部门的工作人员们在高温环境下依然坚守着岗位。

客运员:上岗才30分钟,衣服早已湿透

早上8点40分,北京西站客运值班员贺中原刚刚接班,作为班组长,他需要尽快布置好同事们的工作内容。值班前,每个人都会领到一张计划表,上面标明了每趟车次的运行情况。

守着最闷热的岗位,他们给旅客送去清凉

“辛苦了,刚刚班上有什么问题吗?”来到站台上,贺中原快步走到交接班的同事面前,和他沟通工作情况,并交接设备。此外,站台上有无异常情况、一会儿有没有需要保障的重点旅客……这些情况他都需要及时掌握。进入暑期,带小孩出行的旅客数量明显增多,“有的家长没有拉着自己的孩子,小朋友走到黄线旁边,我们就会赶快跑过去提醒家长,一定要牵好小朋友。”贺中原说。

为了确保旅客上车后能有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始发的高铁列车在乘客上车前就会提前开启空调,高铁列车的散热口距离站台很近,客运值班员们的工作环境也变得更加闷热。

记者看到,为做好疫情防控,现场每名铁路工作人员都必须穿戴好防疫三件套,包括N95口罩、护目镜和手套。虽然是早上,但室外温度已经有34℃,交接班刚半个小时,贺中原就热得满头大汗。为了保证上岗时的形象、避免蓝色工作制服被汗水浸湿,贺中原在里面特意穿了件背心,但里面的衣服早已湿透。

守着最闷热的岗位,他们给旅客送去清凉

9点02分,站台上响起了列车即将关门的声音,再过3分钟一趟高铁列车即将开出,贺中原再次拿起对讲机,与站台东西两侧的客运员确认旅客是否已全部登车,并跟列车长确认车上乘客的情况,以及列车是否已经完成上水等作业流程。直到一切确认完毕后,列车才能收到可以出站的信息。目视着列车平安驶出站台,贺中原才算完成这一趟车的所有任务。

空调机工:机房24小时有人在岗,体感温度超40℃

虽然室外天气炎热,但车站的候车大厅内却始终保持着清凉的环境。这是因为,在车站的一些隐蔽角落里,有一批空调检修人员在设备旁默默值守,空调机工王红国就是其中一员。

守着最闷热的岗位,他们给旅客送去清凉

北京西站的地下二层,一处空调机房正在运转。这里的设备保证着北京西站候车区域的空调运行,必须24小时有人在岗。他们每两个小时就要巡检一次,进行抄表记录,留意参数是否正常、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等。

与家用空调不同,车站制冷设备的动力来源是高压蒸汽。因此,王红国工作的设备间里始终保持着闷热的状态,体感温度超过40℃,在里面站上一会儿便觉得十分憋闷。设备上随处贴着“小心烫伤”的标识,一处温度表上的读数显示,此时管道内的温度已经达到了160℃。

守着最闷热的岗位,他们给旅客送去清凉

守着最闷热的岗位,给乘客送去清凉,对于工作中的辛苦,王红国一笑而过。日复一日的巡视检修让他练就出听声音判断设备运转情况的本领,走进另一间制冷水泵的房间,王红国说,“现在运行良好,没有任何杂音。”

设备检修车间业务指导站霄告诉记者,北京西站的空调机房每年有三个月的时间需要进行制冷作业,冬季还有三个月的时间要进行供暖,其余时间也不能休息,需要对轮换下来的制冷、供暖设备进行检修。此刻,他们已经开始为冬季供暖的设备做检修准备。

“就拿制冷设备来说吧,所有的设备都要开盖检修。”站霄指着一台溴冷机说,这样的设备中密布着许多铜管,大的设备中有两千多根铜管,小的也有一千多根,都要逐一清洗。而类似这样的大型空调机房就有三处,还有七十多个小型机房。

上水工:事关列车运行,每一步操作都要争分夺秒

在列车上,只要打开水龙头就有清凉的自来水可用,但许多乘客不知道的是,这些清水都是铁路上水工在发车前加入的。

守着最闷热的岗位,他们给旅客送去清凉

李晨就是北京西站上水车间的一位“老师傅”。由于需要进入有列车穿行的轨道区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每穿越一条铁路都需要反复确认两侧是否有车辆通行,等一切安全后,才可以通过。

穿越多条轨道,记者跟随李晨来到了作业区域。几位上水工人即将给一趟高铁列车加水,为了确保列车准点发车,他们需要在20分钟内完成全车的加水作业,人员分成三组,每一个操作步骤都要“争分夺秒”。

守着最闷热的岗位,他们给旅客送去清凉

为节约时间,李晨将不同车型的注水口位置都牢记于心,打开水井后,将十几斤重的水管拽出。虽然时间紧迫,但必要的操作一步都不能少,必须要先冲洗胶管、注水口,才能插入胶管加水,这样加入的水才是清洁卫生的。紧接着,他快速走到相邻车厢,重复这些动作,再回来等待水加满,拔出胶管放回管架上。

才上午10点,但已经能感觉到阵阵热浪在铁轨间“翻滚”。李晨的后背几乎湿透了,口罩上也都是汗水的痕迹。

新京报记者裴剑飞

编辑刘梦婕校对李立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