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林中捉虫忙!青岛有群“蜱虫猎人”→

2023-08-04 08:18:04 - 青岛早报

深入居民小区、公园、山头、

绿化带、下水道等地方,

寻找和捕捉病媒生物,

通过开展蜱、蚊、蝇、蟑螂等

密度监测和抗药性实验,

掌握和了解病媒生物种群、

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侵害状况、

抗药性等情况,

进而根据实际情况

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卫生杀虫药物,

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科学杀灭病媒生物,

疾控中心工作人员

用如雨的汗水筑牢人民健康防线。

田间林中捉虫忙!青岛有群“蜱虫猎人”→

即墨疾控人员在马山公园用“拖旗法”捕捉蜱虫。

1

采用“拖旗法”来逮蜱虫

对于大众而言,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认知:疾控嘛,不就是原来的防疫站——打小儿预防针的地方。8月1日,带着对疾控存在的诸多不解,记者走进了即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通过实地探访,了解了疾控人平凡工作背后的不平凡。

今年28岁的何美杰来即墨疾控中心工作已有两年,一直在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从事病媒生物的采集工作。

“经常和老鼠、苍蝇、蚊子打交道,一开始也很难接受,慢慢习惯了,现在看到这些小生物,都想带回办公室研究。”何美杰笑着说道,疾控中心每个科室的职能不一样,他们科的日常工作就是出去采集病媒生物,将采集到的样本送到上级疾控部门 (青岛市疾控中心)专门的检测机构。

田间林中捉虫忙!青岛有群“蜱虫猎人”→

除了蚊子、苍蝇、老鼠、蟑螂、蜱虫等病媒生物的监测外,水质监测及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监测也是他们的工作范畴。虽然科室人数不多,却承担着即墨区病媒、食源性疾病和水质监测等工作,可谓责任重大。

恰好8月1日有采集蜱虫任务,记者便和工作人员一同前往。路上,何美杰告诉记者,青岛市是“发热伴”等蜱传疾病重点地区,每年6—9月份是蜱虫生长、活动的活跃时段,也是蜱传疾病高发季节,因此这期间每个月都需要对蜱虫进行监测,监测对象为游离蜱和寄生蜱两种。当天的采集地点是蜱虫活动频繁的龙山风景区。

“蜱虫一般采取守株待兔的办法寻找人或动物宿主,我们采用‘拖旗法’来逮蜱虫——就是拖着一面很大的绒布旗,在草地上行走,或在灌木丛和杂草上来回挥动布旗,以粘捕草尖或树叶上的蜱虫。”正在穿防护服的即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副科长张伟松说,每人一件防护服、一顶草帽、一副橡胶手套、一副鞋套、一把镊子、一个标本管,还有一面白色布旗,就是队员们捉蜱虫的全部装备。

田间林中捉虫忙!青岛有群“蜱虫猎人”→

疾控人员捕捉游离蜱。

记者看到,身着防护服的4名工作人员在草地、灌木丛上缓慢拖拉着白布旗前行,每走一段距离,便停下检视附着在布旗上的蜱虫数量,并将蜱虫放到标本管中分类编号,当天野外的气温高达40℃,工作人员连续工作2个小时后,衣服已完全被汗水浸湿。

2

不惧脏臭在羊圈里采集

何美杰告诉记者:“蜱虫被称为‘草丛里的吸血鬼’,不慎被叮咬会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严重疾患。”连日来,即墨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先后来到龙山风景区以及山脚下的南泊村、马山公园、田横度假区等处,在野外逮蜱虫,全面评估全区城乡蜱虫种类、密度、分布、季节消长等情况,为精准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田间林中捉虫忙!青岛有群“蜱虫猎人”→

“山上又热又潮湿,夏天最热的时候能达到40℃,做采集工作其实挺辛苦。但和山上比,去山脚下农户家的羊圈里逮蜱虫,那更是遭罪。”回忆两年前第一次到羊圈里采集蜱虫,何美杰依然记忆犹新:“羊都是在圈里吃喝拉撒,所以地上都是羊的排泄物,一不小心就会踩到鞋上。夏天的羊圈又闷又热,还伴随着难闻的异味。而且羊的力气特别大,一个人根本抓不住,需要农户帮忙抓住羊角。蜱虫寄生在羊耳后、腿窝处等最娇嫩的皮肤上,采集难度很大。一不小心还会被羊角顶到,我就被顶过好几次。”

何美杰说,在高温下劳动,是职业和岗位所需,也是城市运转和社会运行所需。对于病媒生物采集来说,不论严寒酷暑,只要有采集任务,就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用自己日复一日的坚守,经年累月的蓄积,保障市民的身心健康。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袁超 通讯员 何美杰

编辑|爱星 校对|宋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