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院长贝多广: “普惠金融”并非既普又惠

2023-08-04 18:22:38 -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张寿林    每经编辑张益铭

8月2日,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等多家机构举办的“2023年度21世纪‘活力·ESG’创新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院长贝多广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称“NBD”)专访,指出概念层面的准确认识非常关键。“普惠金融”一词引自国外,其原文inclusivefinance,本为“包容性金融”,国内将其译为“普惠金融”,于是大家谈起普惠金融,便以为既普又惠,出现认识偏差。

他说,普惠金融并非价格越低越好,需保证商业可持续。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院长贝多广:  “普惠金融”并非既普又惠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刚开一个头

NBD:请问您认为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如何发挥作用?

贝多广:在乡村振兴当中,目前,银行、小贷公司等都在发挥作用,但还可以融合更多的力量,例如资本市场。比如,一部分在外闯荡的农民工开始返乡创业,创业之初更需要原始股本金的支持而非处处举债,此时资本市场、天使投资就有了用武之地。

另外,当地政府可予以相应的政策激励,除了信贷扶持政策外,还可设立创业基金,有甄别地投向农民创业。

因此,拓宽视野来看,普惠金融分布于金融各个领域,并以多种形式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乡村振兴。

NBD:请问普惠金融数字化目前有哪些进展?

贝多广:讲到数字普惠金融,就更加明显了。中国普惠金融做得好,就在于有比较优势,数字化程度相对高,而非完全传统的普惠金融。

我们从数字支付发展到数字信贷,现在,即便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是缺乏信用记录的人,也可以通过数字信贷APP轻松获得融资,起初可能数千元额度,随着信用积累,信贷额度还可逐步提升。

还有数字理财等等,也在逐渐发展。目前看,数字化已渗透到金融的方方面面。

展望未来,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比如如何使农民同城里人一样享有购买基金、健康险、养老理财等机会,这都是需要进一步推进的领域,空间很大。

数字化并非完全替代传统模式

NBD:您在普惠金融领域持续深入探索,请问在普惠金融的理念上有哪些新的认识?

贝多广: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特别是结合中国国情,比如“普惠金融”这个词引自国外,本身存在翻译问题。其原文inclusivefinance,本为“包容性金融”,意指传统金融体系将其排斥在外,不愿为其提供服务,而现在要包容这部分群体,使其享受相应的金融服务。

可是译为“普惠金融”之后,使得大家产生认识偏差,似乎普惠金融意味着既普又惠。随着认识的深入,大家意识到普惠金融并非价格越低越好,金融机构还需要保证可持续发展。我们研究的普惠金融,一定是商业可持续而不是靠政府补贴的。因此,概念层面的准确认识非常关键。

此外,在手段层面,大家最初学习孟加拉的尤努斯,这属于相对传统的普惠金融,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相当一部分极度贫困的人群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但问题是人力成本很高。在中国数字技术发展起来之后,金融行业也都在纷纷进行数字化转型,探索高效率、低成本的数字化模式是否能替代传统模式。然而经过几年运作便发现,并非那么简单,数字化有其优势,也是发展方向,但传统模式也有自身优势,因此较为理想的是线上线下结合。毕竟这是一个人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不能以机器回复完全替代面对面交流。

普惠金融发展应注重生态体系化

NBD:请问您对普惠金融发展趋势有哪些观察?

贝多广:2016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现在看,应该说中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据我们观察,目前普惠金融较为侧重于普惠信贷。不少情形下,大家认为,似乎和银行有关的才是普惠金融。

普惠信贷,确实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我们不应将普惠金融局限于银行信贷。实际上,只要是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弱势人群即“中小微弱”的金融,都是普惠金融。

因此,今后普惠金融还应更注重生态体系化发展,换言之,不局限于信贷,而应包括金融多个领域,例如保险,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此外,资本市场如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也属于普惠金融。

又如,听上去离普惠金融似乎较远的期货,实际上也是逐渐纳入普惠金融的工具。在云南,不少地区种植橡胶,但橡胶价格波动会威胁到胶农收入,当地通过保险加期货来对冲价格波动,即价格与对应期货挂钩,期货价格跌了,则予以价格补偿。

今日热搜